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
——基于互联网+的视野
2017-08-18王坤
王坤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
——基于互联网+的视野
王坤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民族体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56个民族,四川、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主要省份。其中四川有13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省的19.2%;云南省有26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省人口的33.3%[1]。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如羌族的推杆、扭棍子;水族的阿细跳月、东巴跳;藏族的射碧秀、赛耗牛等。
2014年国务院46号文《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全新趋势,而在当今时代下如何将“互联网+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进行推广和发展值得思考。
1 基本概念阐述
1.1 互联网+
“互联网+”简单而言,就是“互联网+各个行业”,但这不是纯粹的两者叠加,而是通过高科技技术与互联网这个新平台,让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进行深层次的交融,创造出不同的行业新动态。
1.2 互联网+的提出
中国“互联网+”名词的提出,起先是由易观CEO于扬在2012年11月举办的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的。于扬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
2015年3月,马化腾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他在议案中提出了对经济社会创新的建议和看法。倡导我们要继续以“互联网+”为手段,促进产业革新、加速跨界联盟、惠及社会民生,敦促我国经济和社会欣荣发展。李克强总理在进行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至此,“互联网+”这一名词开始在中国的各个行业兴起,各产业纷纷借助新型网络平台,将产品与时代需求相结合,进行一场“产业革命”。
2 互联网优势
2.1 相互交融
“+”本质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革新,就是相互融合,就是打破自我固有的局限。敢于跨界,创新的基础就更坚实;融合协同[2],吸收彼此的长处,填补自身的不足,通过合理科学新潮的方式和手段将各行各业尽可能多的进行交融,相互学习,共促发展。
2.2 技术推进
中国现在一概统之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已经难承大任,必须将目光转移到以技术推进发展这条康庄大道上来。地球上的资源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但是技术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不断更新。互联网正是当代技术进步中的一个产物,它的思维可以将本不相干的事物,进过某种关系将两者联系起来,产生出匪夷所思的效果,这就是创新的力量。
2.3 结构整合
随着信息大爆炸、大数据、全球化、地球村等新兴结构的出现早已打破了原有传统社会的各个结构体系,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地缘、话语权。其不再以单独的个体存在于社会信息交流中,互联网这一技术和手段将众多信息相互整合,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将结构重整,在不断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在优化信息。
2.4 互通互联
连接是多方向、多层次的。不同事物间通过同一方式连接,其连接的效果是有差异的,同一事物不同连接方式,其连接也是不同的。虽然有些连接的价值是天壤之别,但是互通互联,相互联系,共同改革,共同进步却是互联网+其存在的意义革根本目标。
3 民族传统体育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是各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衍变而来的具有其自身民族特点的体育活动。它不仅是其强身健体的一种方式方法,更是各民族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这些体育活动可以从另一个视野观察到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反映各民族现有的社会生活和曾经的历史面貌。
3.1 时代体现性
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石器时代,原始社会人民通过磨砺工具,使其具有攻击性开始,就有了体育的雏形。与原始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用手中的猎枪、石矛进行射杀动物,这也是早期的射猎行为,经过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与之相关的摔跤、骑马等活动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修订,进而形成现今的这般体育赛事。
1949年后,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发展和生活状况,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广泛传播。在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下全国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截止到现在已举办了10届。与此同时,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武术、围棋、毽球、龙舟等也在各方各界的努力之下不断地被发现和保护,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传播与推广。
3.2 宗教信仰性
作为多民族国家,除了儒、释、道这三大宗教外,我国各少数民族也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而其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在这些宗教观念的耳濡目染之下也带有了些许宗教色彩。有些体育活动项目甚至直接来源于宗教仪式。而宗教仪式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巫师们则是身兼数职,成为了先期的音乐家、戏剧家、舞蹈家和文学家,也成为了最早的运动员和解说家。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慢慢地一些古时候的祈求仪式变为现今的传统体育活动。这一演变可以从纳西族的“东巴跳”、黎族的“跳竹竿”、壮族“蚂捌跳”、回族的“拳术”等体育活动中窥探一二。
3.3 民族代表性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绚烂多姿,几乎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不同的体育项目代表着不同民族间的风格和民族色彩。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民族之间体育项目也是五彩斑斓、风格迥异,其民族特色尤为显著,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来辨识不同的民族,即使是同一项目名称,因其各民族之间无论是历史、宗教、语言还是经济、心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也可以从细节之处辨别出来,这样的民族特点不仅丰富了体育活动也丰富了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
3.4 地域差异性
一定的地域空间是一个民族长期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地人民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形成并改进一些生存技能,因此衍变成了现在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活动。如江南的竞渡、北国的冰嬉、大漠的赛驼、山地的竞走等,无一不是保留着因为不同地理条件下不同生活的足迹。不同的民族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因受到其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而导致每个民族的审美观、世界观等千差万别,也正因为此有了各种各样且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5 季节变幻性
我国地大物博、地员辽阔,即使是同一个城市因为所处方位的不同,天气也会有所不同。更不用说地理位置上相差甚远的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受到不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导致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和以畜牧与狩猎为主的草原民族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生活习俗。少数民族群众性格豪爽,洒脱不羁,同时也有着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其在民族体育活动举办时间的选择上往往不特定安排某一个特别的日子,更多的是源于某一农时节令,并在该节令中开展。如高山族的丰年祭、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赶秋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彝族的火把节,都包含着民俗民节和传统体育活动的内容,使得体育活动开展的同时带有着分明的季节性,为体育活动的进行增添了一份生机和希翼。
3.6 交互融通性
近年来由于产业不断地丰富以及信息的普及化,越来越多原本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群众也逐渐加入到了城镇人口流动的大潮之中,安家在不同的城市间。有人的地方,就有思想、行为的碰撞和交流。这种火花的产生来自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渗透,进而使得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有着民族性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特色,使之相互包容、互相融合。
4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
4.1 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情况
4.1.1 比赛
少数民族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最重要的比赛就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从1953年截止至2015年,共举办了10届(见表1)。
表1 各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览表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国家和少数民族人民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旧存在热情,从1953年第一届运动会,有13个民族395名运动员参加,到2015年第十届运动会有55个民族9000余人参与其中;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也不断增加和更新,使得每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都有着新亮点。
4.1.2 节庆
少数民族节日的要素一般包括三个部分:节日的时间性、空间性及人群共同体。根据少数民族节日性质和目的,可分为生产类节庆、纪念类节庆、宗教祭祀类节庆、社交娱乐类节庆、喜庆类节庆和驱邪祛病类节庆六大类[1]。
表2 少数民族部分节庆民俗体育一览表
续表:
4.2 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困境
4.2.1 民族体育与世界化的矛盾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将受到全球化时代的挑战。狭隘的民族化,可能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故步自封,最终会在其他民族体育文化强大的攻势下被取代和消灭[4],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为了去迎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价值标准,而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进行改革,就会因此失去其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如若不改又会失去人们对它的关注性,因而如何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是现今民族体育运动遇到的困境之一。
4.2.2 民族体育与大众化的矛盾
今天世界体育的发展,政治功能和社会意义越来越重要,已经逐渐淡化了其本质功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体育金牌的数量看得相当重要。故而为了提高本国在重大比赛中的金牌榜排名,国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群众喜爱的国家优势项目之中,而对于没有进入国际赛事的边缘体育运动项目,如民族传统体育而言,其在推广、传播和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和限制,没有较大力度的政府支持,因而无法走向群众,走向大众。
4.2.3 民族体育与现代化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往闲暇时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渐渐被新兴的电子网络产品等多替代。另外,受奥林匹克文化运动的影响,西方许多竞技体育项目在我国已生根发芽,广泛开展,人们参与的体育活动内容逐渐向篮球、足球等发展。进而,直接或间接忽略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5 互联网+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5.1 互联网为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用户基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逐年不断提高和增长,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图1
图2
如图1、图2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5.8%;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较2013年底增加188万人。城镇网民增长幅度较大,相比2013年底增长2929万人。
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网民数量超过千万规模的达25个,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达12个。互联网的庞大使用率,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
5.2 互联网促使民族传统体育营销全球化
互联网是神奇的,具有广泛的前景。通过为体育市场主体与体育爱好者形成互动关系搭建平台,存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与消费。此外,网络完全可以凭借深度信息服务和直接对话称为人民追求个性化的最佳手段。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作为稀缺类产品(服务),可以利用网络在各个国家进行宣传和“销售”,形成全球共享的资源,借用网络通道获得国内外网民的关注,使民族传统体育营销国际化。
5.3 互联网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应和当地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利用民族交往、传统节日、商贸交易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体育比赛、表演,丰富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活,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推动其产业化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相结合,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民俗风情融入个景点[5]。在景区、山庄构建一些体育设施或组织一些民族体育表演或让游客直接参与,让游客在玩的同时了解、认识传统体育运动,而且还提高了景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众信旅游为例,其与6家单位发起建立天津心动金鼎万众体育资产管理中心,以投资跑步、户外、冰雪、骑行等细分市场为主,进行体育及相关消费领域股权投资,并将推动“体育出境游”等业务,建立体育生态圈。民族传统体育也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开发其体育产业,进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
6 结论
互联网+体育是未来体育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民族传统体育也必将适应体育的大趋势,但是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由于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局限性,其想要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在众多热门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技术的操作和实施较为简单,但在推广上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点:第一,在互联网的大平台下,怎么吸引用户关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第二,怎么通过互联网+平台使用户接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第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怎么与互联网+实现共同盈利。
因此这需要广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学者与互联网学者共同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使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适应时代潮流,实现良性传承、融合与发展。
[1] 陈伟,张宁,王纯.民族体育发展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 彭兰,高刚.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结构、功能、效果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赵东玉.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
[4] 张斌.和谐社会建设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12).
[5] 郭礼.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途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
Think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et+
WANG Kun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Sichuan,China)
采用文献资料和数据分析法,剖析在互联网时代下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现象。研究认为,现今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契机是良好的,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民族传统体育本土化的矛盾、民族传统体育与大众化的矛盾、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化的矛盾。建议:依托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世界性营销,带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
互联网思维;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
王坤(1993-),河南项城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