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环境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

2017-08-17穆春霞

魅力中国 2017年32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精准扶贫

穆春霞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作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一,“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为此,从省、市到县、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作为地方“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身处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只有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一线指挥部”的作用,切实打好、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精准扶贫;路径

2017年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在农村的组织细胞,是党在农村基层政权的组织形式,是农村各项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农村党组织则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直接实施者和践行者,肩负着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抓生产抓建设抓发展、奋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工程的重任。

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在推进精扶贫开发中,只有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组织功能、引领功能、服务功能,探索构建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夯实党建的新机制,从而实现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双促共赢”。

(一)抓党建促脱贫,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内在要求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最坚实的组织力量支撑,是党联系贫困群众最扎实的纽带。上级部门对扶贫工作的各项部署,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去具体实施,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要靠基层组织来推动落实。只有抓牢基层党组织这个关键,才能解决好精准扶贫的重任“由谁担”的问题,只有紧紧抓住基层组织这个“牛鼻子”,才能把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落实到贫困群众的心坎里,赢得群众对基层组织的高度依赖。

(二)抓党建促脱贫,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

农村基层党组织根植于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工作生活之中,与贫困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最能直接了解贫困群众的诉求和期盼,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如何?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精准扶贫中体现得怎样?党员干部服务扶贫工作的能力水平高低,农村群众眼里看得最真切,心里掂量得最清楚。因此,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中切实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是检验党员干部能否真正做到“四讲四有”合格标准的现实要求,进而强化党员干部担当起“啃得动硬骨头”的脱贫责任。

(三)抓党建促脱贫,是推进精准扶贫的迫切需要

近几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和各级部门在扶贫帮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还有一些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没有完全解决,有些干部群众还存在办法不多、等待观望的心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也在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里,特别是位置偏远、资源匮乏的乡镇。只有真正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火车头”拉动作用,做好思想扶贫、产业扶贫、政策扶贫的大文章,才能把广大困难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持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射阳精准扶贫中面临的难题

(一)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功能不强,发挥组织脱贫致富“引擎”的作用不够

贫困乡村之所以贫困落后,有其历史的原因,自然条件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是基层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落后,缺乏斗志,缺少敢拼敢担当的精神,致使基层组织引领脱贫的作用发挥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村干部缺乏自己带头富、带领富的创业激情与本领。片面地把贫困原因归结于自然条件和投入不足,习惯于眼睛只盯着政府拨款,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处理新情况,不考虑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闯出农民增收致富之路。还有一些后进村、贫困村尚未改变落后面貌,有些村虽然经过整顿提升,但变化不大。二是对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不清,集体经济带动能力不强。一些村干部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墨守成规,发展农村经济无信息、缺技术,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本领。面对村集体经济“空壳”的现状,大部分村干部居安不思危,缺乏责任意识,怕惹麻烦,怕担风险,不敢、不愿也无能力寻求对策加以改变,不敢考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闯出集体增收之路。三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偏弱,合力抓脱贫作用不明显。一些村干部缺乏“守土一方”的责任意识,加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面对扶贫工作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持消极态度。对于贫困原因、建档立卡、脱贫措施等工作部署不严谨,摸排不细致,对接不上心等等,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遇到棘手问题“绕着走”。四是基层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能力不强,“一把手”核心作用不明显。一些村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有些村书记对抓党建促脱贫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抓事务性工作上,抓班子带队伍能力弱,党建拉动经济的载体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

(二)基层党组织引领和示范不足,发挥党员脱贫致富“引导”的作用不够

目前,农村党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有先富和领富能力的党员比例偏低,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够明显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支部成员素质不高,不能有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和“两委”成员文化程度低,“互联网+”意识和本领较差,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极大影响。从思想素质看,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创新意识。从能力素质看,有的基层干部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和传统经验来开展工作,缺少新措施。从培养新党员来看,部分基层组织建设严重滞后,有的村甚至存在多年不发展一名新党员的现象。二是人才难留,项目致富示范引导作用不强。大部分农民党员外出务工或跟随子女进城伴读,农村党员外流现象严重,留守党员年龄普遍偏大,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较难,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贫困党员也是“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很难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文化素质高、能闯市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带头人还很少,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部分村级党组织理解惠农政策不到位,存在片面的“先有资金政策再发展产业”懒惰思想。沒能够充分发挥好“党员先锋工程”“头雁工程”引领等作用,“干”劲不足,常常陷入“支部等政策、党员看支部、群众更茫然”的怪圈。四是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不力,一些产业合作组织中党员作用发挥不强,没能够和贫困群众拧成一股绳,帮带作用不明显,这也使得在产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显得尤为必要。

(三)基层党组织辐射带动面不够宽,发挥产业脱贫“引领”的作用不够

一部分村的贫困群众文化水平低,使用陈旧传统模式生产,增产不增收,主导产业不多,农业增收渠道较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组织谋划产业引领致富的文章做得不够,自身“挖潜”领办产业合作组织的意识不强。一些产业大户普遍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在推动扶贫开发、带动农民增收方面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有相当一部分村具备一定资源、资金以及人脉优势,但是却没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作用不大,没有实现可持续、最大化。所以,在扶贫工作中,亟需由村级组织领办产业合作社。二是有的驻村扶贫单位片面追求眼前效应,简单地拿钱给物,只注重“输血”而不注重“造血”,因而“扶贫——脱贫——返贫”这一怪现象在一些贫困村中比较突出。在产业培育上,扶持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三是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作用不明显,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项目,一些党员干部结对之后,及时看望“穷亲戚”送钱送物,但在产业项目帮扶上办法不多。

三、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助推射阳精准扶贫战略路径选择

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双推互进”,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的目标和根本。只有找准农村基层党建与扶贫攻坚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切实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的“双推互进”,才能真正做到抓“精”党建点、扶“准”贫困户。

(一)强化组织引领作用,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主心骨”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战役,农村基层党组织责无旁贷,要以党员便于参与活动、党组织利于作用发挥为原则,结合区域规模、产业布局、党员能力等特点找准路子、建好制度,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一是着力抓好班子建设,启动内在“活力”。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事实证明,帮助贫困村建好一个富有旺盛战斗力的班子,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基础。首先要摸清班子状况,及时调整配备,“压”准责任。要对所在贫困村的班子,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结构、能力、作风状况全面掌握,建立完善的镇村奖惩机制。对素质能力较低、工作落实不力、群众信任度不高的班子,要加强教育引导,规范工作制度,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增强基层领导班子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对在工作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基层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以强化领导班子抓“党建+扶贫”的责任意识。其次要抓住“头雁领飞”这个引领农村经济的“杠杆”作用,发挥骨干党员群众致富帮带作用,制定相关鼓励办法,解决“有人带”的问题,提倡头雁型人才留得住、带起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抓产业的素质和能力,做脱贫致富的生力军。同时,将配强农村基层“两委”班子作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的关键,通过整合优惠政策,在本科毕业生、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中,动员选派政治素质过硬、发展能力强的本土人才到贫困村挂职或任职,紧盯农产品“互联网+”新型经济模式,同时鼓励其牵头组建农村基层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创办农业技术基地、领办各类经济实体,着力构建新型经营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稳定实现脱贫目标。

二是着力抓好党员扶贫,增强脱贫带富“引力”。扶贫开发工作关键在党,核心在人,成败在干。一方面,要落实责任。要在贫困村党员中深入树立“谁来扶、怎么扶”的思想,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使党员思想“活”起来,形象“树”起来,交任务,给政策,层层传导压力,组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致富活动,盯住自己的“穷亲属”,努力使农村党员干部从等、靠、要的思想转变到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自觉行动上来。另一方面,建立创业帮扶制度激发引导能力。各级组织要量力而行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激励党员干部带头致富,敢于率先发展产业,建立示范田、做产业技能的“明白人”,帮助所帮扶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提供致富信息,找准致富门路,掌握致富技能,带动他们共同致富,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农村致富的“先锋”、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二)强化党建领航作用,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主阵地”

一是依托本地优势资源产业合作组织组建产业链上的党组织。创建产业党支部、党员示范岗、党群致富区等党建组织载体,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此为平台,主动与市场对接,增进党员与贫困群众在生产、技术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沟通交流。按照“产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加强农村新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产业链条基层党组织间的串联互通、共建共利,探索更加务实管用有效的组织设置方式,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实现“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品牌创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使黨组织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强化党建与扶贫的深度融合,构建“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合作社党支部+党员大户+群众”发展模式。要树立“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乡镇党委、村支部做好产业指导服务,合作社党支部做好专业技术和市场服务,党员大户做到示范引领服务,对贫困群众实行分类指导。通过“帮技术”“帮资金”“帮信息”等途径,切实加强贫困帮带、措施精准、长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引领农村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打造强弱互助、联户帮带的脱贫致富纽带,有效提升党组织脱贫攻坚的能力,使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主动联系和靠拢党组织,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带动,实现贫困群众的共同脱贫致富。

三是因地制宜创新发展集体经济,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一方面,村级组织要积极谋划新思路、新方法,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提高附加值,做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持续发展的新文章。引进或创办集体项目,不断壮大集体实力,增强脱贫致富的拉动能力。同时,要大胆创新管理体制,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区位和人才等优势,建立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扶贫开发的政策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适应当地特色的农村经济,提升“造血”功能,增强脱贫致富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村级组织要做好贫困群众的内部挖潜文章,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积极争取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创办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三)强化党建服务功能,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助力器”

一是着力推进落实党建载体保障,实施创业帮扶工程。依托村情民情,基层组织要在各类产业当中扎实开展“共产党先锋工程”“百千万富民强村工程”“头雁领飞”等活动,为创业党员群众提供资金、项目、技术、服务等全方位帮扶,探索党组织、党员干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贫困户多方受益的全新帮扶途径。有效整合党组织、经济组织和党员资源,破解贫困党员致富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二是着力抓好“精准”服务,推进“三级代办”网格化。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按照“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形成县、乡、村“三级代办”的便民联系,组织村组干部、党员担任专兼职代办员,将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所有民生事项全部纳入代办范围,切实做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积极协调解决群众难点问题,大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通服务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最后一公里,全面提高代办覆盖面。

三是着力抓好教育培训,提升技能“智力”。“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针对贫困群众的所急所需,基层组织要通过因人施教分类学,因时施教集中学,因地施教针对学,对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愿意在家务农的,组织本地区“土专家”“田秀才”传授实用技能,帮助他们掌握1-2门实用技术。通过讲身边事、说小道理、传致富经,着力培植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党员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致富示范户,实现每户贫困群众都有一个致富项目。

四是夯实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保证贫困群众得“实惠”。要加大贫困村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力度,选好派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党员干部,与村户“一对一”结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分析掌握致贫原因的方法,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同时,在村集体公示栏中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學生村官、村“两委”和帮扶责任人的履职承诺和基本信息进行公示,明确工作任务、扶贫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主体,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抓扶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是着力抓好“思想扶贫”,突出扶贫先扶志。只有党员干部有“志向”才能扶起贫困群众的脱贫“志向”,作为脱贫“前哨”的基层党组织,只有观念“先飞”、思想“先富”,才能在基层实践中感染群众,打开新局面、做出新成绩。基层党组织要敢于自我问诊、自我完善,要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群破除“等靠要”思想,增强帮助贫困群众致富信心、激发内生动力。当前,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剩下的基本都是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和群体。攻下这些“硬骨头”,必须要从贫困群众身上入手,既给贫困群众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让群众脱贫有路子,更注重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激发脱贫工作的内生动力,鼓励贫困群众主动学技术、找门路,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

(四)强化“双推互进”责任意识,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准度”

一是要牢固树立“党建+扶贫”的观念,落实党建与扶贫“两手抓、两手硬”刚性责任。要把“狠抓落实”作为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落实精准扶贫主体责任,强化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一方面落实贫困户的核查责任要“精准”。通过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摸底调查贫困户的生活情况,掌握贫困户的第一手真实信息,全面完成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另一方面要落实帮扶贫困户脱贫责任要“精准”。各驻村帮扶单位党组织采取联合挂点的形式,对贫困村进行全覆盖帮扶。同时,抓好“第一书记”队伍,强化“第一书记”管理考核,落实“月调度、季检查、半年总结”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进工作,着力推动贫困村及软弱涣散党组织等重点难点村发展,为精准扶贫定地点、定人员,实施“定人定责,脱贫解约”打好脱贫攻坚战。

二是完善督查机制,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落地.为把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双推互进”落到实处,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军令状,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对党组织及党员建立健全问责机制,把问题导向树起来,让规矩立起来。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脱贫攻坚绩效考核机制。要把脱贫攻坚列入对基层组织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其成效作为单位和党员干部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脱贫攻坚督查制度,对落实不力的基层组织严肃责任追究,绩效考核与工资待遇挂钩,并加大考核权重。另一方面要落实组织约束机制。要严格执行“四议一审两公开”民主议事程序,严禁铺张浪费,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进一步强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程序,确保扶贫项目和资金监管到位,确保党员干部从严从实干事创业,在推进精准扶贫中打造一支“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干部队伍。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使命。作为全党的最基层组织,农村党组织在推动精准扶贫过程中任重而道远,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踏踏实实为民造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干实干,我们的小康路上就决不会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就能够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精准扶贫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完善建议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研究
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意义研究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挑战与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家族化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