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出版的几点思考

2017-08-17余娟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化产品图书出版互联网+

余娟

摘 要:通过“互联网+”时代变迁的梳理,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出版行业的定位进行分析和思考,探讨了文化产品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出版;文化产品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281-01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尽管“互联网+”的概念在2012年才被提出,但在各个传统行业引起的变革对从业者产生了巨大震撼,从根本上颠覆了众多传统行业的思维习惯与工作方式。①那么,对于传统图书出版行业来讲,在当前急速变化的时代变革中,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和应对呢?

正如前面提到的“互联网+”图书出版,并不是简单的将互联网与传统图书出版相结合。如网上书店、编务系统等将互联网技术用于传统图书出版的销售管理的形式,仅仅只是“互联网+”图书出版的第一阶段。“互联网+”图书出版第二阶段或较高层次的含义是指“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运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图书出版的跨界融合”②存储在软盘中的世界第一部电子小说并没有给传统出版行业带来毁灭性冲击,在图书行业互联网时代中,“作者???读者”这样一种极度高效的产业链条,彻底颠覆了“作者选题 → 写作 → 编辑审核 → 社领导 → 排版印刷 → 发行 → 经销商 → 零售商 → 读者”的传统模式。如今,我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与互联网时代人与互联网“弱连接”的状态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是彻底将人接入互联网的“强连接”,人与网络几乎保持24小时的连接③。每个人都可以是作者,每一个人又都可以成为出版者,那么,图书出版机构又该如何定位发展呢?

“出版的核心功能是选择、整合、传播和积累知识和文化,其本身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再创作的范畴,其结果是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体系化、精品化和规模化的阅读内容,因此,出版涉及对海量信息和知识的筛选、加工、处理、集成等一系列高智力劳动”④。在“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机构已经不限于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传统角色定位,而應当凭借集约化、商业化的组织体系和对知识和文化的筛选、编辑、整合、传播的专业化服务,通过对智力成果再创作,进而转型为文化创意、智力开发与服务的综合性文化产业结构,依托图书出版形成的作者与读者的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挖掘商业需求,最终实现知识服务的创新。出版社的定位着眼点始终在于市场,在于受众,那么如何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个性化使用需求和阅读习惯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和不付费心理,大量的资讯信息分享使传统书业举步维艰,运用多元化的互联网方式增加图书的出版价值,满足读者的更多需要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现有的图书市场体系下,有些出版社初步尝试了一些创新的模式,也取得不俗的读者反馈。部分出版社在学生教材和考试用书中使用了二维码,在书中只列重要和必须识记的内容,将大量的相关信息免费的放在了二维码中,用电子产品扫码即可完成,纸质书与现代的技术手段的结合,将更多的知识和增值服务融入图书中,读者在使用图书时,不仅可以反复研读纸质媒介传递的知识,同时还可以欣赏通过书中二维码传出的音频、视频。读者得到是一本书同时又不止于一本书。更有甚者,出版社有针对性的组建微信,QQ群,让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讨论与书相关的各种问题,更大范围的收益,更深层次的宣传图书,既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又完成了纸质书的华丽转身。当然这只是“互联网+”中微不足道的尝试,这一小小的变化势必也会引入到其他图书的出版中,如庞大的法规类书籍,既节省了成本,又方便了使用。还有一些音乐出版社将纸媒与视听资料有机结合,既保护了版权又受益了读者。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机构应敏锐发现和把握互联网技术创新带来的变革机遇,将新的技术手段运用到未来的图书出版中,不仅需要对各类学术文化创新活动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组织,并把它转化为市场所能接受的形式,而且更需要从市场出发,从读者需求出发,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创新活动,向读者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⑤这里的文化产品不限于传统的纸质图书,也包括通过云计算和数据分析提供专业的咨询与服务,图书版权及图书内容的运作衍生出的相关产品。“互联网+”的思维不仅只是体现图书产品中,更是一个体系化的整体思维,横贯了图书的整个生产过程。当然,只有具有文化创意的意识与能力,熟悉“互联网+”图书出版的商业开发与市场运作规律,具备互联网思维能力的图书编辑和营销团队,图书出版机构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

注释:

①王吉斌,彭盾.互联网+:传统企业的自我颠覆、组织重构、管理进化与互联网转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②陈昕.数字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发展[M].北京:格致出版社,2015.

③“图书出版行业的那些跨时代产品”,书链博客.

④陈昕.数字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发展[M].北京:格致出版社,2015.

⑤郭兴举.“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J].出版科学,2015(06).

猜你喜欢

文化产品图书出版互联网+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还需迈过几道坎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