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对养老模式的探讨

2017-08-17刘曦

卷宗 2017年19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老年人

摘 要: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失能老人照料、护理和医疗问题日益突出。面对残障老人、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越来越多的医疗诊治、大病康复和临终关怀问题,更是让家庭中的年轻成员感到力不从心。新时期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更适合未来的需要。

关键词:养老模式;医养结合

随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养结合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能帮助解决患病、失能老人的治疗与护理问题。目前中国的保健、医疗系统要试着在医院之外建立服务体系,对老年人的照顾、不只集中在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养生和预防。提高公众对健康老年化和促进身体、心智、精神健康的意识。因此,中国要建立一个保健系统,让老人远离医院。要让老年人保持健康,尽量不要去占用医疗资源。

1 “医养结合”服务

1.1“医养结合”服务的概念[1]

“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而“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以“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1.2 中国“医养结合”的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医疗保障体系及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中国极大多数老年人以居家接受家庭成员的照顾为主,家人承担着照顾任务,但家人如若缺乏专业知识或技能,就很难胜任照顾的任务。而社会化养老机构受资金和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满足老年人口健康养老烦人需求,还有许多养老机构也缺乏必要的医疗条件如检验、诊断、治疗等设备。中国现在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医养结合”服务,医疗和养老合二为一是众多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共同期盼。老龄化是一个全球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办法独立解决相关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以其庞大的人数基数可以做未来的领导者。

2 建立和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2.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医养结合”涉及一系列体系、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民政、卫生、社保等部门职能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借助市场化手段,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一是建立和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法律法规和相关促进发展扶植政策;二是投资建立大型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形成引导示范效应;三是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要将政府、医疗机构、慈善机构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个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共同解决老龄化问题;四是提供个性化服务,譬如,失能老人、残障老人、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独居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提供不同的养老和医疗服务;五是根据机构特点制定相应的“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六是机构要制定统一的“医养结合”服务的准入标准[2]。

2.2 推进“医养结合”信息化管理

“医养结合”,也就是健康管理。随着社会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健康管理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数字化,一是为老人提供实时的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教育、健康记录等,二是为医护人员提供在线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包括用药指导、膳食指导、运动指导等[4],,三是为卫生管理者提供健康档案实时动态数据[3],可以涵盖自我健康管理、健康监测,包括健康指标监测,如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并将三方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大大缓解“医养结合”过程中医护人员不足、医疗资源过度使用等现象,也实现对个体健康的个性化管理。

3 社区医院的“医养结合”服务

社区医院发展医养事业,是近年来医院响应政府号召,适应市场需求、创新医养结合的新探索。第一,增进保健服务提供者的容量及能力,以照护快速增长的老年人群。比如:增进社区医院的慢病管理方面的能力及专业水平。第二、支持老年医学及老年精神学的培训,以增加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员数量。培训老年病护士、社工及拥有老年专业的相关健康从业人员。发展一线护理员和执业护理助理;发展以“私人陪伴”培训项目,以增加补充居家照护;发展就近的和支付得起的社区服务,以促进老年人的认知、情绪、心灵和身体健康。开展社会日间照料、医疗日间照料、居家健康照护服务,同时对家庭照护成员进行培训。第三,确保支付得起的健康老人集合住宅及针对认知和身体衰弱老人的协助和长期照护设施。支持政府与社会在照护模式创新及辅助科技开发的 。

3.1 社区医院“医养结合”服务的优势[1]

“医养结合”利用社区医疗资源为社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具有1、方便、可及;2、连续性服务;3、平实、规范、4、体现人性化:医养结合服务对象中有很多失智、失能老人,他们尤其需要这种上门服务。而为他们服务、必须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才能了解他们的病情、理解他们的行为,及时给予帮助。5、社区医院践行“医养结合”服务得天独厚等。

3.2 社区医院“医养结合”服务尝试[1]

整合医院资源,集医疗、护理、托老、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六位一体,依托医院,医疗保障到位,每天专职医生查房,随时处理病情;24小时值班护士,病情变化能及时报告给专职医生处理;另外,社区医院和附近大医院建立医联体,通过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待、检查、住院等服务,畅通术后恢复期、重症稳定期等患者向下转诊通道。其次:1、做好老年人门诊医疗、保健服务。2、生活自理:门诊常见病诊疗、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健康咨询、急诊救治。3、家庭医生养老服务模式。4、半自理、不能自理老人可以设置家庭病床服务。5、提高医疗水平,将老年常见病解决在社区。6、加强健康管理、检测老年人健康状况。7、建立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做好老年人慢病管理。8、增开慢病门诊,关注老年病防治。9、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保健知识。10、提供免费健康咨询,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11、推进理疗康复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4 结论

新型养老模式“医养结合”解决了空巢、高龄及患病居民的困境,减少了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社区医院也具备了居民养老可行性。目前我们开展工作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人手少、工作繁忙、需要服务的老人多。居家医养结合项目服务模式还要不断完善、高龄照护和社区养老体系也肯定不断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养老体系,才能让每个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满意的养老服务。同时也需要政府层面多部门助力配合,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胡悒萍.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2015

[2] 董峰.基于循證实验方法的老年人口健康干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4

[3] 王甜宇,孙艳秋,燕燕.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在区域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6)72-76.

[4] 王晓丹.当前医疗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医疗信息杂志学.2011(01)

作者简介

刘曦(1970-),女,汉族,四川乐山人,西安科技大学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本科。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医养当兴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