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8-17郭越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郭越

摘 要:中职学生是社会中需要的中技能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实现2025中国制造,强国复兴中国梦不可缺少的力量之一。中职学生大多数为未成年,适时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时代发展对新时期人才素质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是中职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重点与难点。笔者从中职学生心理现状与教育呈现的问题入手,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223-02

一、当今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几年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显出来。中职学生对于普高学生要更早一步进入社会,所受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更加多。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不可忽视的群体,其面临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同龄群体,在生活、交往、成长等方面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一)中职学生不适应学习环境问题

中职学生大部分在15-18岁间,此时的他们正是心智和身体成长的阶段。大部分中职学生是中考的失意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但也有一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来自农村家庭,家庭经济条件制约着他们进入高中,从而转战于中职学校。不论在过去在中学是出类拔萃,还是垫底,在进入中职院校后,学习方法不再是中学中的“填鸭式”义务教学,而是变成专业知识的教育。中职学习以专业课的实践为主,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面对学习环境学习的转变,学生压力加深,从而导致对所学专业课上产生厌烦情绪。中职学校的学习方法也不同于在中学,专业知识不是看课本就能得到解释的,需要进入实训场地进行操作。实训场地没有一对一的教学,学生在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陌生环境使得學生对实践产生难为感,而为难情绪使得消极情绪越加明显。

(二)中职学生不适应生活环境问题

中职学校以集体管理寄宿制为主要管理方式,不同于中学的走读模式,现在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是00后,独生子女居多。刚刚进入中职学校的时候,大多数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上一时难以适应,学生易生出无助感。中职学校虽在班级中配置班主任主管学生生活学习,但是班主任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中职学生在面对生活方式变化所产生的无助以及抵抗情绪是成长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三)中职学生不适应社会环境问题

伴随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中职学校与高校的区别更加明显。中职学生与高校学生不同于,中职学生需要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和动手能力。再者,中职学生普遍年龄偏小,在心理年龄还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就步入社会,这易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形成自卑心理,导致对生活、产生漠不关心的状态。由于自卑,在人际交往中也表现出沉默寡言、孤僻和不合群的特点,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的在问题

(一)师资对中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阶段,自制能力较差,需要此阶段给予正确的引导。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内的起步较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仍处于紧缺状态。中职学校是大部分以专业课程老师为主,专业老师主攻专业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缺乏深入的了解,专业的不对口让其对于这一方面的指导性往往是处于力不从心的状态。而班主任,虽然对学生是生活上和学习上有直接接触的,但是班主任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培训,基本上是监工、保姆。剩下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但是他们大部分是灌输的课本教学,对于从实际中指导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很少。

(二)家庭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家庭成员是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只有15-18岁,心智没有成熟,他们是特别需要家庭关爱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而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身体舒不舒服,对孩子的情绪基本忽略。大部分中职学生在渐渐缺失关注下,表现出不自信,叛逆、自暴自弃,抗压能力弱等特点。

(三)社会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中职学生进入社会的时间早于高校毕业学生,中职学生的就业特点是以进入企业的基层为主,配合市场的需求为主。现今社会对中职学生的理解仍是带有偏差,认为中职学生就是在“流水线”的苦工,纯劳动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等等。这些误解对中职学生在就业、择业以及未来的规划下都造成了不小压力。加之互联网的普及,自控能力较弱的中职学生,对网络的是非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沉湎于游戏,以此逃避现实。这些都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更雪上加霜。

三、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国家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2号)及附件《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参考提纲》中提出对学生素质,教师师资等方面的质量检查要求。基于此,学校、家庭,社会要齐抓共管。

(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中职学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建立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以前中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处于忽视的阶段,没有具体工作职责内容、职称评定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学校对心理健康教师的部分学校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工作职责内容不明晰,评价体系不健全。现阶段中职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内容,再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中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大多是以实践课程为主,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是专业课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一种实践。班主任、辅导员应重视通过班集体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班级气氛,确立班集体精神和奋斗目标,建立以集体为核心的和谐的同学关系,互相鼓励,相互倾诉,排除心中郁闷和淤积情绪,改变思想偏差。班主任、辅导员还应积极营造团结、和谐宽松的班集体氛围,实现学生心理、情感、精神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

中职学生在处于身心发展的成长期,家庭因素不可或缺。中职学校学生因寄宿制的原因与家长的沟通较少,大多数学生家长还停留在只关注学生的成绩的思想,认为学生价值的體现价值在于成绩。还有一部分中职学生属于留守少年,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祖父母的照看,这些都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良影响。学校要给予学生家长沟通,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去,与家长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例如定时的家长会,或者电话联系汇报学生的近况,建立微信(QQ),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情况作出在学习和生活上两者上应对措施。

(三)社会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

随着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是网络社会,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成为现阶段不可缺少的交流软件。中职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对于大量的消息没有准确的辨别能力,还盲目模仿。各级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并加大执行力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中职学生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校周边环境中不良社会因素的净化工作,尤其对网络中传播的不良信息进行筛除,消除青少年心理问题诱因。加强对中职心理健康的正面宣传和引导,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如报纸、媒体等等途径来强化正能量。也可以通过专题心理讲座、心理沙龙,进一步提升社会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社会各方面从资金、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资源,在守住原有教育阵地的基础上,鼓励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视,为中职学生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创造条件,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改进和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有实效地让学生健康、平稳生活与学习,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2号).附件《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参考提纲》.

[2]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Z].

[3]姚本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