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2017-08-17王坤

魅力中国 2017年3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解决误区

王坤

【摘要】在高中數学教学中利用“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成绩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教师在利用其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依旧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误区,笔者将在下文中以自身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误区

0. 引言

数学总是伴随着“问题”而生,不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数学解决方法,因此“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领域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1.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主要误区

1.1对于“问题解决”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

“问题”无疑是数学的灵魂和心脏,“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在解题的具体过程中不断地总结错误和经验,当下次遇到类似或者同类的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够快速的提出解决方案,能够将已经学习的旧知识和正在习得的新知识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从而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巩固旧知识,建立起较为深刻的数学网络学习体系。因此,数学的“问题解决”技巧主要是在解题的过程中收获的,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走进了一个误区。教师错误的认为“问题解决”就是数学问题的解答,只注重对学生解题的指导,而对解题过程中思维的培养以及解题方法的引导缺乏正确理解,“数学解题”逐渐演化成“练习题目”和“题海战术”。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但是仅仅将关注点放在了“问题”上,而忽略了“解决”,该过程中学生应该更加注重的是如何解决。因此,该教学模式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注重了问题解决的“形式”,而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

1.2忽视了对课堂氛围的创设

就“构建主义”理论而言,数学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主要是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起知识脉络,并且解答数学问题,学生能够正确解答出数学问题,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和学生的数学基础有关、教师的指导性策略以及自身的数学能力等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被教师护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课堂氛围的创设。有效地数学课堂氛围,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动脑筋投入到问题解决的具体过程中去。数学解题无疑是一场头脑风暴,学生面临着较强的心理压力,而相对宽松和自由的课堂氛围,则能有效的环节学生的心理压力,以便更好的发挥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却将重心放在了对问题解决结果的评价上,这无疑是在加剧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影响了学生的“问题解决”的教学效果。

2. 提升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对策

2.1正确认识问题解决的内涵

教师在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应该深刻认识到其真正的内涵,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而不是让学生变成数学学习的机器。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修养,注重对学生的指导性和引导性,并且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数学知识学习不是生硬的理论知识,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不应该过分注重解题的结果,而是应该将重心放在解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及时的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将生硬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知识,用现实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数学举例,例如在学习《集合》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讲授集合的概念,学生总是一头雾水,而用{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引入,再来解释概念,学生就会立刻明白。在让学生讨论关于集合的特性的过程中,教师也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其三个特征,而是应该以三个问题进行引入,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如:A={2,3},问3,5哪个是A的元素? ⑵A={所有素质好的人}能否表示为集合? ⑶A={2,2,4}表示是否准确?学生通过之前的小组讨论,能够回答出:第一:3是其元素,而5不是,另一个元素应该是2;“素质好的人”不能进行标准的量化,因此A不能称之为集合;表述不正确,应该是A={2, 4}.由以上的三个问题解决,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满足集合的三个特征应该是: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在该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少学生回答错误,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直接批评,而是应该关注学生在刚在的小组问题解决中是否积极参与并且发表自己的建议。

2.2注重创设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心理学习压力,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尽情的发挥,同时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在问题解决的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的相信每个学生,相信即使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可以取得令人可喜的进步。教师应该尽其所能创设出宽松和自由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该课堂中应该只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摒弃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当学习和课堂的主人,让问题解决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依旧以上文中提到的集合为例,教师应该在举例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集合的概念:由一个或多个元素所构成的叫做集合。若x是集合A的元素,则记作x∈A。学生自己进行的总结记忆会更加深得多。然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答之后总结集合的三个特征:集合中的元素有三个特征: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例如:集合A={1,a},则a不能等于1)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先后之分)。在该课堂中,教师始终是指导者的角色,而从知识的学习到最后的掌握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会加深,同时也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还存在诸多的弊端,“问题解决”模式是符合我国高中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明确其具体内涵,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其过程的关注,而不要过分的关注其结果。另外,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对于学生取得的细微进步应该及时的给予鼓励。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解决误区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