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初二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研究

2017-08-17林新灯

魅力中国 2017年32期
关键词:学风班级老师

林新灯

学生进入初二学段后,在历史等学科的课堂上的表现不再像初一年级时那样喜欢回答问题、积极表现自我了,这种状态直接削弱了课堂学习氛围,降低了教与学的效率,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初二学生在课堂上不再积极回答问题呢?有什么良好的方法策略可以促进这一阶段的学生改善心态、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实际调查研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一、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应变、合作、竞争等能力和意识都是很有好处的,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1、展现自我,增强信心,促进心理成长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向众人展示自己的才华,赢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尊重,获得内心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成为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生活积极向上的人。

2、锻炼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积极回答问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表达、应变、合作、竞争等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和个性的完善。

(二)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昂扬进取的学风,促进班级的良性发展

班级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一个班级要有凝聚力、有力量,班级的成员必须有团队意识,即有集体主义观念、荣誉感、奉献精神、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组织纪律观念等意识。一个有力量的班集体,不一定都是优秀者、强者的集合,有各种缺点的一群人如果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一样可以组成一个优秀的集体。许多学生进入初二后,随着自我意识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提高,遇事变得理智,不再那么喜欢冲动、好表现自己了,这时班级的课堂学习氛围就逐渐变冷淡了。但是如果集体中每一位成员都能积极参与班级的课堂学习活动,与老师和同学积极互动,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激情,就能共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昂扬进取的学习风气,就能使班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三)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学生和老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当每一个人都悦纳自己,在课堂上都尽情挥洒自己的汗水、泪水,尽情展现自己的青春风采,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又悦纳他人,积极为他人鼓掌加油、呐喊助威,那么班级的成员就会从他人那里得到正能量,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就会更加爱自己和他人及班级,成员之间就会自然而然达成某种默契,形成和谐融洽的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在生活中,老师加强与学生交往,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把老师看作他们的良师益友。

(四)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相辅相成

课堂上的教与学是相辅相成、教学相长的关系。师生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在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都是社会中的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是有感情的人,都希望得到众人的认可、尊重。台上的精彩来自台下的喝彩。老师的教学激情一部分来自于教师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一部分来自于学生的可爱。若台下的学生喜欢台上的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积极回应老师问话,使台上老师获得成就感、满足感,那么台上的老师就会把课上得更精彩,更愿意去研究教学。同样的道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部分来自学生成长的需要,一部分來自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师的人格魅力。若台上的老师喜欢台下的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积极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使台下的学生获得尊重感、存在感和满足感,那么台下的学生就会听得更认真、更愿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二、影响初二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个人因素

1、青春期心理的变化

进入初二阶段的学生,已开始由童年期步入少年期,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在这一年里明显提高,生殖系统迅速发育,第二性征发育显著,男孩和女孩还会发生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性意识也开始萌动,表现在:(一)从初期的与异性的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渴望得到他人尤其同龄异性的认可,不希望他人的批评或诋毁,尤其是在众人面前受到批评或侮辱;(三)渴望在他人面前有良好的表现,吸引他人尤其是异性的关注;(四)渴望独立自由、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却又缺乏自主自立的能力。总之,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是敏感多变的,许多女生变得多愁善感,许多男生变得沉默叛逆。

2、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

一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都不会太高,他们反应迟钝,记忆速度慢,对问题不能举一反三,特别是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原因。

3、学生个性、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

个性和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效。进入初二,学生没有了初一新生那种对陌生的校园环境、老师和同学的新鲜感、陌生感和好奇心,他们已经熟悉了校园的一草一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老师同学的情况,已经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个时候,谁活泼开朗,谁沉默寡言,谁贪玩,谁爱学,这些个性都充分地展示出来了。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增大,许多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呈现不同的类型:个性倔强的学生,桀骜不驯,受不了学校严格的纪律约束和老师的批评,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叛逆心理,不愿学习,不服管教,我行我素,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放弃,破罐子破摔——这类学生在初二学生当中占的比例较少;个性懦弱的学生,意志薄弱,做事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积极,不主动,默默无闻——这类学生为数不少,占很大比例;个性沉稳、意志较强的学生,刻苦努力,脚踏实地,信心十足,积极进取,成绩优异——这类学生人数不多,属于学习尖子生。

学习基础薄弱削弱着学生的信心,进而影响着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迟到,不旷课,抓好学习的各个环节,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因此,在学习中踏地而行的人往往都学得不错,学习基础打得很坚实,具有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如果学习不踏实,随性而学,没有恒心,学习基础就打不牢,导致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由此就难以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没有自信心自然不能激起学习的浓厚兴趣了。

(二) 学校教育因素

1、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风格及人格魅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风格及人格魅力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很关键的。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呆板,满堂灌,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就会使课堂效率低下,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根据对初二学生的问卷调查,多数学生喜欢风趣幽默、和蔼可亲、与学生互动的民主型的老师,多数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喜欢听老师讲历史故事、看与课文有关的视频,多数学生喜欢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上课。

2、考试焦虑、学习压力。

当前学校中频繁地进行考试,排名次,使学生超负荷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出现厌学心理的直接原因。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受到冷落、批评、指责,他们很少受到表扬、鼓励、关心。一旦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就与老师感情淡薄,产生逆反心理,不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不喜欢这门学科,对这门学科就产生厌学心理。

3、班风、学风的好坏

根据调查,多数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与班风学风有很大的关联。很多历史老师担任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有的还跨年级教学。在教学之余,都喜欢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作横向或纵向比较,往往会发现班风好、学风浓的班级学生在课堂上整体比较自觉,比较活跃,喜欢与老师互动,会尊重老师的劳动,不随意干扰老师的上课。而班风、学风差的班级,在课堂上的表现就往往让人担忧。他们中有些学生沉默不语,发呆走神;有的随意讲话、开小会,无视老师的存在;有的昏昏欲睡或趴台睡觉;有的开小差、看课外书或别的科目书籍;更有甚者扰乱课堂,与老师对着干,极不尊重老师,“熊孩”一个。毋庸置疑,班风、学风的好坏严重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 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为对孩子的道德品质的朔造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小到大,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是其父母,从父母长辈那里学习模仿他们的言行,学会各种社会生活能力。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个性特征和能力素质。可以说,父母的素质影响着孩子的素质。父母教育有方,孩子健康成长。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失,或教育方法不当,孩子的品德和学习往往容易出现问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拨苗助长,他们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只看成绩名次而不顾孩子实际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不考虑孩子的可接受性、学习精力和爱好,让孩子弹钢琴,练书法,学画画,上外语、数学辅导班,做大量课外题,搞得孩子身心整天处于疲劳状态。而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在难以承受的重压下,学生如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呢?

(四)社会风气

我们现在正处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社会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比以前复杂得多,他们在校外所见所闻的社会现象是光怪陆离的,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了解到的各类信息是广泛、众多而且良莠不齐的。急剧变化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带来许多急功近利的思想和不良的诱惑。这对于心理发育不成熟、辨别是非、抵制不良诱惑能力较弱的初中生来说,是极容易受影响的。一些意志力比较薄弱或家庭教育缺失、不当的孩子很容易沉迷网络游戏而无心学习,有的还沾染一些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并把它带进学校来污染校风、班风和学风。

三、促进初二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影响初二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些因素,并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去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1、了解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个性特点及规律,积极引导他们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完善性格品质。

2、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压力。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课业要求,积极疏导、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压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学校能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3、完善评价机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积极肯定学生在校的表现,不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素质评价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发展综合素质能力。

4、营造积极向上、昂扬进取的学风,促进班级的良性发展。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经常与学生相处,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班主任也是班级灵魂的主要塑造者,可以说班风、学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班主任个人的管理行为和人格魅力有关。科任老师也是班级的管理者,他们在课堂上的言行也会对学生的思想品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要以良好的言行影响学生,在班级管理上严格要求、团结协作,共同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5、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积极与学生交往,及时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让其各尽所长,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快乐。师生平等,关系和谐,课堂上才会有积极的师生互动场面,课堂效率也才会提高。

6、改进教学方法策略,提高教师个人魅力

进入信息时代,我们老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等传统的要求,

而要顺势而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不同的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积极实施课堂教学。同时,除了积极储备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各类知识,积极了解各类新鮮知识信息,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当然,仅有渊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现在的学生更喜欢和蔼可亲、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师,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改变我们的态度和观念,加强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和教学应变能力的修炼,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老师要有敬业精神,对自己从事的教育要有敬畏之心、热爱之心。在每一堂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备好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研究教学方法和策略,准备教学所需的教学用具。在课堂上,严格要求,热情施教,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从而感恩老师,用积极的学习态度来报答老师。这样,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无形中就实现了相辅相成。

7、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教育。初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惑、挫折,也会因为不成熟而犯许多错误。有些问题,学生能依靠自身能力去克服,有些问题则需要家长或老师的教育才能解决。老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情况,对学生的教育问题达成共识,通力配合,就能更好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影响初二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与学生个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活的分水岭,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中心任务——课堂学习,它的效率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成绩和老师教学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智的成长和老师职业的发展。作为科任老师,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完善自我个性和人格;积极配合班主任管理班级,努力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加强与家长交流沟通,建立和谐有效的家校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改变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回答问题的现象,营造出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猜你喜欢

学风班级老师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班级“无课日”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炊事员的几宗事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