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研发能力对标分析
2017-08-17王军雷康凯
王军雷+康凯
2016年,随着中国汽车产品的品质提升及SUV市场的持续火热,中国自主品牌又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期,也涌现除了如吉利博越、广汽GS8等能够再产品力上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的车型,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之上,只有正向开发能力才是自主品牌长盛不衰唯一支撑,而研发能力也是评价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核心指标。本片文章将简单介绍主要自主品牌的研发能力,核心以专利来介绍自主品牌的研发成果和技术掌控能力。
1 自主品牌企业研发能力建设情况
自主品牌研发能力建设是一个牵扯到研发组织构架、研发体系、研发流程、研发投入等内容的系统工程,本文就简單介绍各企业的研发人员投入及与其对应的研发任务分析,对于企业整体研发能力建设不做深入分析。
从研发人员投入情况来看,吉利、长城、比亚迪研发人员都突破了万人大关,而吉利和长城的产品从外观、品质到技术的进步都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两家企业也正是当下自主品牌的领头羊,在研发领域的不懈投入正是企业得以高效发展的核心动力。
而比亚迪由于在供应链体系采取纵向整合策略,所以在零部件研发领域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同时在电池、电机、混合动力控制等新能源技术领域的深耕,也促使了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家独大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吉利专营轿车和SUV,长城专营SUV和皮卡,比亚迪专营新能源和SUV,这三家企业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重点研发领域也比较固定,这就说明企业在整体的产品战略上有比较明确的方向,研发项目的延续性和研发能力的积累都有较好的保障。反应到产品是就是产品品质稳步提升,反应到市场上就是产品口碑及市场规模快速发展。
2 研发成果——常规专利分析
(1)专利申请人分布
专利申请人分布与企业组织架构相通,组织架构复杂企业申请人更多。各集团的专利申请主题公司分布各有差别,比亚迪、长城、江淮基本所有专利都集中在主体公司中,而奇瑞和吉利由于组织结构较为复杂,所以专利分布较为分散,我们摘选了专利数量在50个以上的主体公司进行分析,奇瑞旗下有4家企业专利数量在50个以上,吉利旗下有15家企业专利数量大于十五个。之后的分析我们将会将所有旗下企业专利进行合并分析,对比各自主品牌企业的专利分布情况。
(2)专利数量分布
奇瑞、比亚迪数据长期积累,吉利、江淮属于短期突击。从整个专利申请及公开年度分布来看,自主品牌企业基本都是在2000年以后才开始开展专利工作的,其中比亚迪和奇瑞开展的年代比较久,且专利数量一直趋于稳定,技术呈线性积累。在专利发明,吉利和江淮都属于追赶者,其专利工作开展的年份相对较晚,但是都在短期内专利规模爆发式增长,根据笔者了解,江淮和吉利都是在内部建立了专利奖励机制以后,专利数量开始爆发是增长,在增长至年3000的顶峰后,专利奖励机制调整,偏向发明专利后,数量开始回落,其专利在数量上可能与奇瑞和比亚迪持平,但是在质量和技术延续上必然要稍差一筹。
(3)专利类型分布
奇瑞、比亚迪以发明专利为主,吉利、比亚迪和长城以实用新型为主。专利工作的突击将会导致专利技术含量的降低,从各自主品牌专利类型分布可以明显看出,奇瑞、比亚迪专利申请数量较为稳定,所以专利结构上以发明专利占比都达到45%,而吉利、长城和江淮发明专利仅占比20%左右,相对而言技术含量较低。其中吉利虽然专利总量最高,但其71.3%的专利均为实用新型专利,充分展示了其专利数量突击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企业的产品技术进步也没有太多的贡献。
再与外资品牌丰田作对比,差距更明显,丰田基本就没有使用新型专利,专利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发明专利领域。
3 研发成果——基于特殊标引的专利分析
采用全新的多维标引体系对专利数据进行再加工。传统的专利分析,基本只能根据专利数量、类型、年份分布等参考项进行总体情况的研究,对于专利的实际内容,技术方向等并不能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整体研究的参考意义有限。2016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企业和行业机构的支持下,率先开展了对于汽车行业专利数据深度加工及再开发的工作,采用汽车行业通用技术术语对专利进行分类标引,在系统结构、技术手段、技术效果、优势企业等多个维度下对专利进行标引,以下就根据标引结果再来对各企业专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数据量太大,对企业随机抽取部分数据进行标引及分析。由于专利内容电脑无法识别,所以多维标引需要人工进行标引,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将国内所有专利数据加工完毕需要数年时间,跟据本片文章的需要,笔者着重对奇瑞、吉利、长城、江淮的专利数据进行了处理,处理占比如下图所以,基本已经能够反映个企业的专利取向,下面就从技术领域、技术手段、技术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企业专利进行对标。
(1)技术领域对比
自主品牌专利布局分散,尚未形成核心技术领域。从一级技术领域分类来看,自主品牌绝大多数专利都围绕整车制造、发动机、外观设计、车身及附件极大领域,长城在变速器方面专利较多,而奇瑞则在新能源领域布局较广,总体来看技术布局较为平均,基本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但是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及专利保护布局。反观丰富,新能源汽车专利占整体专利的40%以上,再加上与整体车辆驱动有关的发动机、变速器,占比超过60%,核心技术一目了然。
自主品牌以外观和生产性技术为主,核心技术有所缺失。从二级技术领域分类来看,自主品牌主要集中在整车外观、零部件外观、总装、冲压、涂装等领域,除了外观就是生产性技术,江淮和吉利两家专利突击企业更为明显,绝大多数都是属于此类专利,而长城和奇瑞两家专利工作较为稳定的企业设计方面会更多,布局更合理。总体来看与丰田为代表的外资企业相比,核心技术差距较大,丰田基本没有生产性技术,以动力电池、混动、电机等新能源技术为主布局相关专利。
自主品牌排名靠前均为生产技术,丰田前十均为新能源技术。自主品牌专利以各种生产线、生产设备、磨具、工装为主,除长城外前四领域均为生产性技术领域,特别是江淮和吉利,基本全部都是生产性技术,奇瑞拥有部分新能源汽车技术,长城在各零部件领域布局分散(得益于零部件纵向整合)。外资企业丰田,前十技术领域均为新能源汽车技術领域,从电池、电机、电控、充电全部局,实现对重点技术领域的全包围。
(2)技术效果对比
可靠性为第一技术效果,丰田专利主要提升直接产品性能。从技术效果来看,中外企业表现较为一致,以可靠性为首位,国内偏重于高效率及降低成本等效果,丰田专利则主要提升性能、美观、NVH、节能等产品性能。
(3)技术手段对比
除结构均为第一手段外,自主品牌工装设备占比较高,丰田则以电控、工艺为主。技术手段主要是分析专利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达成效果的,由于一共只有15个技术手段,所以各个企业重点领域有所类似。从各手段占比看,奇瑞和吉利是自主品牌结构占比最低的,奇瑞电控占比达到了15%,是自主品牌中最高的,与丰田的38%相比差距比较大。
4 对标结论
通过对于各企业研发能力及研发成果的对标,笔者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以供各企业及行业人士参考。
稳定的研发投入是企业产品力及产品品质提升的核心保障。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近几年产品大受好评的企业在研发方面都投注了大量心血,长城、吉利、比亚迪的研发队伍都已经突破了万人大关。
明确的产品战略是研发能力建设及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比,长城专注于SUV、吉利专注于轿车今年拓展SUV、BYD专注于新能源,可以说研发队伍是基础,明确的产品及市场战略是保障企业定点突破的关键手段。
专利工作在于长期积累,量的突击对技术进步帮助不大。从整个专利年度分布来看,吉利与江淮都有比较明显的专利量上的突击,虽然最终在专利数量上已经站在自主品牌第一梯队,但是其专利内涵主要为生产性、外观性技术,对于本身的核心技术突破并没有太大帮助。反而是奇瑞、长城在某些技术领域正在逐步建立自身的技术实力。
自主品牌专利与外资品牌专利含金量差距较大。虽然通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国内自主品牌在专利数量上已经逐步追赶上合资品牌的脚步,但是在专利含金量上差距还是较为明显。以本次标杆丰田为例,发明专利超过85%,且核心技术领域就是以电池、电机、电控等为主新能源汽车技术,布局明确,保护全面。而自主品牌企业则主要以外观和使用新型专利为主,技术领域也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技术含量较低,且没用形成自身的核心专利布局及技术优势。
自主品牌专利正向良性循环发展。通过研究发现,自主品牌的专利突击正在理性回归,吉利、江淮的专利申请数量都在回归,专利申请的稳定也说明整体正向研发的稳步推进。而且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的占比也在逐年减少,发明专利成为各企业下一步专利布局的重点方向。同时部分企业也形成了诸如新能源、变速器等独有的重点技术发展方向。总之自主品牌专利工作在经历了量上的野蛮扩张后,正在向精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