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在艺术歌曲中的运用

2017-08-17管乐张倩倩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古诗词运用

管乐+张倩倩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她凝结着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表现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古诗词在艺术歌曲中的运用,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发扬了民族特色,又对中国艺术歌曲起到了良好的创新与发展作用。本文将以《寄扬州韩绰判官》为例,对古诗词在艺术歌曲中的运用进行阐述,分析古诗词歌曲创作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108-02

一、古诗词在艺术歌曲中的运用价值

(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她凝结着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表现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中国的诗词文化已拥有 2500 多年的历史。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探索精神世界的丰满成为当代人的共同追求。然而,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速,人们受到整体环境的影响,在忙碌中逐渐忘却了传统文化中诸多精髓——中国古诗词文化正面临这样的问题。

2016年,由央视推出的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重温了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古诗词,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档节目让每位观众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切实感受到了中华诗词之美,重新燃起了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的兴趣。在音乐创作中,古诗词常常能激发作曲家新的创作灵感,他们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撷取情趣兼容的作品,通过依词填曲的方式展现音韵的融合,體现中国艺术歌曲的格调和意境。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艺术歌曲完美的融合了文学与音乐两种形式,更丰满的体现了古诗词的韵味,更完整的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以更活泼生动的姿态传播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发展中国艺术歌曲的价值

艺术歌曲起源于西方,最早来源于18世纪末德国的lied,盛行于19世纪的欧洲,后由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确立为一种新的声乐艺术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集诗歌与音乐为一体、兼具文学性和音乐性,注重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氛围。在中国,文学与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亲密关系,古诗词常常被用作歌词,加以谱曲成为音乐作品。我国古代的《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春秋中叶的诗歌,其中的诗篇大多是采风而来的歌谣经过改编整理而得。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依据民间歌调填辞的诗作《楚辞》,其中《九歌》、《离骚》等成为流传至今的不朽名篇。唐宋以来的诸多文学家同时也是音乐家,李煜的《虞美人》、陆游的《钗头凤》、姜夔的《杏花天影》等经过现代的改编,成为了优秀的、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的传入为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注入了新的生命。我国近现代最早取材于古诗词的艺术歌曲创作以1920年青主的《大江东去》为代表,此后他还创作了著名的《我住长江头》;另外还有黄自的《南乡子》、《花非花》、《卜算子》;陈田鹤的《春归何处》、《枫桥夜泊》、《江城子》;刘雪庵的《春夜洛城闻笛》、《红豆词》等。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至今,产生了数不尽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很好的保留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凸显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本色,对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1世纪是一个现代、开放、多元的新时代,面对各种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我们只有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创新发展,才能在世界音乐文化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古诗词本身具有非常独特的美感,不同风格的古诗词可以赋予音乐不同的生命力。山水田园诗可以表现出清新淡雅、悠远闲适的风格;离别诗可以体现依依不舍、落寞万千的情感;还有赞颂诗、闺怨诗等等,均以不同的风格特点体现劳动人民多样的精神世界。另外,古诗词对音调、韵律有着独特的讲究,这也构成了中国古诗词歌曲的特色之一。所以说,将古诗词运用在艺术歌曲中有利于保持中国音乐的民族特色,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同时,新的创作手法的运用又是对传统音乐的创新。

二、古诗词在艺术歌曲中的实际应用

(一)歌词来源——撷唐诗寄深情

作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唐诗往往以短小精致的诗体,寄予深远的文学意境,因此成为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首选题材。《寄扬州韩绰判官》为唐代诗人杜牧所作,全诗共四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朗,情趣盎然,表达了诗人对故友韩绰判官和过往扬州生活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是远景,描绘扬州一带远处的山峦,给人迷离恍惚之感。“隐隐”、“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婀娜多姿的江南风貌,隐约间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叠词的使用增添了诗句的音调美。第二句是对江南风光的赞美,虽然已是深秋,但江南的草木却尚未凋零。第三句描写了明月映照在二十四桥上的梦幻情景。第四句则略带幽默的意味,充满温情的回忆,既是对友人闲逸生活的调侃,又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生活的深深眷恋。全诗借景抒情,意境优美、如诗如画、饱含深深的惆怅而又情趣盎然,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创作特色——融音韵展意境

艺术歌曲《寄扬州韩绰判官》由我国现代作曲家罗忠镕谱曲。罗忠镕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许多作品融会了传统、现代、民族音乐风格。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他创作了《涉江采芙蓉》、《鹧鸪天》等许多优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其中《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作曲家1962年的作品,选自其古诗词声乐套曲《秋之歌》中的第三首。全曲完美的展现了诗与歌的韵律,表现了词、曲作家内心共同的精神世界,是中国传统古诗词声乐艺术套曲中的精品。

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每个作曲家会有不同的艺术手段,但任何一个优秀的作曲家都不会脱离古诗词的韵律。由此,把握好古诗词的音节、声调和律动成为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关键。《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诗句吟诵一般采用这样的断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作曲家在创作时也是按照这样的节奏,并且依据诗句本身的走向谱写曲谱,即采用“依字行腔”的方法展现诗词本身的韵律。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第一句“青山”是上扬的,“隐隐”是向下的,“水迢迢”则在起伏中展现水流的状态,结合歌词的意境就构成了高低错落的旋律线条。在尊重古诗词原本音调的基础上,通过“依字行腔”将诗的韵味表现的充盈丰满,旋律婉转起伏、丝丝入扣。

谱例1:

“秋尽江南草未凋”这一句,作曲家延续了第一句行腔的节奏感,并结合歌词,通过低音区的徘徊表达了淡淡的惆怅之情。“凋”字的拖腔由高音区起,经过节奏的模进,回荡在低音区的徵调式上,极富画面感,饱含作者对曾经扬州生活的怀念之情。

谱例2:

为保持古诗词本身的吟诵性,作曲家还在创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戏曲性的拖腔,并通过句末“迢”、“凋”、“箫”字“ao”的归韵展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独特意韵。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末尾处看似使用了衬词“噢”,实际上它是“凋”和“箫”的拖腔,以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的节奏、起伏的旋律线条,增强了歌曲的吟诵性。

最后一句“玉人何处教吹箫”是杜牧对友人闲逸生活的调侃,带有一丝幽默的意味。作曲家巧妙地变化音区,通过延展“凋”字的拖腔素材,将“箫”字的拖腔由五聲徵调式变化为七声角调式。这一低音区的变化模进丰富了整个作品的感情色彩,使歌曲更具民族特色,具有中国传统戏剧的韵味。

另外,作曲家在“尽”、“玉”、“处”等字上都运用了装饰音,并结合诗词本身音调的四声特点,使用了下滑式的装饰音。一方面增加了音乐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也为歌曲增添了吟诵的韵律感,为歌曲平添了古朴的意蕴。

谱例3:

艺术歌曲《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创作,以杜牧的原诗为词,充分尊重原诗的语意,通过中等的速度、潇洒的表情、行云流水的连续节奏和拖腔形式,完美的表现了原诗的意境。诗与乐的融合,不仅保持并丰富了古诗词本身的律动感和趣味性,又使其极富音乐美,是对原诗的一种升华。

三、结语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是当代人与古代人的隔空对话,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艺术歌曲作为文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以歌唱的形式展现中国传统古诗词的内在魅力。古诗词在艺术歌曲中的运用,无论是对中国传统古诗词的传承,还是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都具有与时俱进的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2]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邓珺芳.中国古诗词歌曲的语言特点研究[J].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郑伟.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J].戏剧之家,2016(08).

[5]高菁.20世纪80年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5.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古诗词运用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踏青古诗词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古诗词中的新年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