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

2017-08-17李永鹏

卷宗 2017年19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服务创新互联网+

摘 要: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互联网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现实社会中,既对我们的传统理念、固有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带来了挑战,也为我们顺应时代变革、创造新的社会价值注入了的新动力,成为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本文探讨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图书馆服务如何转型与发展,并为实现“让阅读无所不在”的愿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互联网+;服务创新

图书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图书馆应为社会的经济、技术、文化、科研和教育的发展服务,社会也要求图书馆与社会同步发展。在互联网思维的大潮中,图书馆的服务更应该从新的思维、思想和理念方面来设计和规划未来,站在未来审视现在,发现更多的机会。[1]为此,要使公共图书馆保持活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重新构建服务体系,运用“互联网+”扫除挡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壁垒,创新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增加信息的利用率和阅读的趣味性,有效的扩大图书馆使用人群,让公共图书馆在我们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1 “互联网+”概念

国家发改委在《2015年< 政府工作报告>缩略词注释》中将其描述为:“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2]

2 “互联网+”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一)“互联网+”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连接起来,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

21世纪,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字图书馆在软硬件平台、资源共享和服务方式等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格局的需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80后、90后成为社会主流,读者的阅读方式正在渐进发生转变,到馆阅读的传统方式正在向网络阅读、移动阅读转变。目前,在中国通过网络阅读、移动阅读的读者人数已经远超过到馆读者人数。此外随着电子书借阅机的普及和公共图书馆内无线局域网的全覆盖,越来越多的读者携带自己的移动设备到图书馆获取电子信息资源。

3 “互联網+”给图书馆服务带来新变革

在这个以数据化为特征和标志的深度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不仅要继续与互联网做加法,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还要发扬互联网精神,借鉴互联网思维,实施“互联网+”和“图书馆+”战略,让阅读无所不在,使公共图书馆成为我们社会中最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之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一)向“互联网+”的模式转型、发展

在传统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中,其服务内容、方式、手段等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传统图书馆因为其拥有固定的地域空间,读者的范围虽然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因地域划分而拥有比较固定的读者群,并依托图书馆建筑进行服务对象的集散,这种单一的服务模式实质上提供的是一种读书场所。[3]“互联网+”战略的本质内涵就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通讯技术不仅可以改良绝大部分的产业和行业,而且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通过实施“互联网+图书馆”模式,树立互联网思维,实现图书馆绝大部分资源能在线上为读者提供服务。并从读者和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创新和拓展服务内容和方式,打造读者与资源、读者与读者、资源与资源间互连互通的服务平台,使图书馆服务在信息提供、交互、再创造中迸发出新的活力,为读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让读者享受到更加公平、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

(二)向“图书馆+”的模式转型、发展

这些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4G、5G等信息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现实社会中!公共图书馆要把握时代的脉搏,通过“图书馆+”的模式,实施资源、服务、平台全面融合,完善资源共享和互动体系,积极主动接入支付宝、微信等移动平台的城市服务,不断扩大图书馆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同时积极主动跨界融合,拓展服务内容和方式,与搜索引擎服务商、文献流通领域服务商等开展图书馆书目信息资源合作,使资源搜索更简单快捷;与移动阅读平台开展资源和平台合作,使资源供给更丰富。

(三)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互联网可以让传统阅读服务更便捷,数字化、智能化可以让阅读体验更美好。因为互联网,随时随地的阅读成为了可能,所以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战略来实现“让阅读无所不在”的愿景。公共图书馆要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推进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图书馆数据平台,积极探索为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少儿、残疾人等各类读者提供个性化、知识化、智能化的文化信息服务。在实现“让阅读无所不在”的愿景的同时,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同时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通道,利用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终端,实现公共图书馆书目信息、读者动态信息的共享和更新,增加与读者互动的频次和深度,运用大数据深度解读读者,了解、挖掘、把握读者的需求,进一步激发读者的潜在信息需求,提升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认同度和满意度。

4 结语

“互联网+”不仅将使得图书馆为了满足读者和时代的要求而不得不拓展其服务内涵,重构其服务内容,服务更多的人群、最终实现全天候服务,而且还将使得图书馆把阅读文化服务和信息资源送入一切可以进入的领域和行业、机构和场所,以实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其他行业进行深度链接,创建出了一套适应移动互联网和读者行为习惯的新型服务模式。因此,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展望图书馆服务的转型趋势,努力使图书馆服务做到极致、便捷、普惠,以期实现“读者在哪里,图书馆服务就在哪里”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冯国权.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5) :25.

[2]周建芳.“互联网+”视角下图书馆创新的逻辑与行动〔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7):26.

[3]王世伟.当代全球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难题与挑战〔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 (1):22-28.

作者简介

李永鹏(1987-),男,壮,广西贵港市,玉林市图书馆,文学学士学位,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的转型。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服务创新互联网+
浅谈工匠精神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传承
浅谈阅读推广活动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