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别中小学生伤害与家庭类型关系分析
2017-08-17曾宇明陈爱兰黄伴如
曾宇明?陈爱兰?黄伴如
[摘要] 目的 探索不同性别中小学生伤害与家庭类型关系。 方法 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集1000名中小学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向所有学生发放相关问卷,并分析不同家庭类型中男性、女性中小学生的伤害情况分布。 结果 稳定家庭主要表现为扭伤、跌坠伤,其中核心家庭3.54%的男孩受到伤害,4.56%的女孩受到伤害;而大家庭12.09%的男孩受到伤害,10.66%的女孩受到伤害;不稳定家庭则主要表现为动物咬伤、烫伤/烧伤、跌坠伤,其中隔代家庭56.52%的男孩受到伤害,52.38%的女孩受到伤害;单亲家庭67.74%的男孩受到伤害,70.00%的女孩受到伤害;而重组家庭63.64%的男童受到伤害,60.00%的女孩受到伤害。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 结论 不同的家庭类型,可发生不同比例的中小学生伤害,而伤害发生比例与男女比例无关。
[关键词] 不同性别;中小学生伤害;家庭类型;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 B8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14-162-04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juries and family typ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ZENG Yuming CHEN Ailan HUANG Banru
Changping Hospital,Dongguan 52357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juries and family typ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Methods 1000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Questionnaires were given to all studen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juries among male and femal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different family types was analyzed. Results Stable families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sprains and falls.Among them,3.54% of the boys in the nuclear family were injured,and 4.56% of the girls were injured.12.09% of boys in big families were hurt,and 10.66% of girls were hurt.Unstable family was mainly for animal bites,burn and scald/fall,the grandparents family 56.52% boy hurt,52.38% girl hurt.67.74% of boys in single parent families were hurt,and 70% of them were hurt.63.64% of the boys in the reconstituted family were hurt,and 60% of the girls were hurt.There was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types of families may have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juries,while the proportion of injurie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roportion of men and women.
[Key words] Different gender;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juries;Family type;Preventive measures
研究表明[1],傷害已成为世界各国6~14岁儿童的第一大“杀手”,对此越来越多学者对中小学生伤害这一公共卫生问题进行了关注和研究。而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制约着青少年的个性和心理发展,并且很大可能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有临床学者对此研究结果表明,家长的感情支持行为,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儿童攻击行为、违纪行为、退缩行为以及强迫行为,从而降低伤害发生率,但过度的溺爱和放任亦可导致中小学生伤害率上升[2]。同时儿童伤害可严重影响少年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且也是导致儿童残疾、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属于目前社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经研究统计,我国32%的儿童是因伤害而死亡的,相应的家庭是培养儿童健康习惯和意识形成的重要环节,属于青少年学习的首要环境,而家庭类型是造成儿童发生伤害的重要场所,也是预防儿童伤害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索有效的干预方式,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性别中小学生伤害与家庭类型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00名中小学生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集。根据学生性别进行分组统计,其中500名为中学生(245名为女性,255名为男性),500名为小学生(254名为女性,246名为男性)。男性共有501名,女性共有499名,本次研究的学生均了解此次研究目的,且签署书面同意书。在500名中学生中,215
名为初三学生,154名为初二学生,131名为初一学生。500名小学生中,186名为六年级学生,165名为五年级学生,149名为三年级学生。
1.2 方法
调查员向本次研究的学生发放相关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青少年相关健康行为调查问卷,主要根据本次实验的条件进行制定,且经过信校度检验),小学生由调查员读题解答并结合询问方式进行调查,中学生在调查员指导下进行自填。伤害类型按有关标准共分为15类,分别为(1)爆炸伤;(2)自伤;(3)他伤;(4)窒息;(5)溺水;(6)中毒,比如煤气中毒等;(7)电击伤;(8)动物咬伤;(9)烫伤/烧伤;(10)扭伤;(11)硬物击伤;(12)锐器伤;(13)跌坠伤;(14)下落物击中伤;(15)交通事故伤。家庭类型[3]常规下分为五类:隔代家庭、重组家庭、单亲家庭、大家庭、核心家庭。前三个家庭类型合称之为不稳定家庭,后两个家庭类型合称之为稳定家庭。
1.3 观察指标
随机抽取1000名中小学生为实验对象,并统计不同家庭类型对男性、女性中小学生的伤害率,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的常见伤害类型。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95%CI为95%置信区间,变量进入回归模型验证水准为0.05,OR的95%可信区间会在0~1之间,β<0为保护因素。
2 结果
2.1 分析不同家庭类型中男性的伤害类型
在501名男性学生中,254名为核心家庭,182例为大家庭,31例为单亲家庭,11例为重组家庭,23例為隔代家庭。从稳定家庭角度分析,大家庭各项伤害率明显高于核心家庭伤害率;从不稳定家庭角度分析,单亲家庭的学生伤害率明显高于隔代家庭和重组家庭,而重组家庭的学生伤害率低于隔代家庭,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稳定家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家庭主要表现为扭伤、跌坠伤;不稳定家庭则主要表现为动物咬伤、烫伤/烧伤、跌坠伤。见表1。
2.2 分析不同家庭类型中女性的伤害类型
在499名女性学生中,241名为核心家庭,197例为大家庭,30例为单亲家庭,10例为重组家庭,21例为隔代家庭。女性中小学生的伤害常发生于不稳定家庭,同时与男性中小学生之间各项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稳定家庭与不稳定家庭的伤害率存在差异性。稳定家庭主要表现为扭伤、跌坠伤;不稳定家庭则主要表现为动物咬伤、烫伤/烧伤、跌坠伤。见表2。
分析结果,可发现大家庭、核心家庭的无危险因素,可信值分别为0.198~0.741、0.054~0.803(女性);0.246~0.568、0.158~0.762(男性),见表3~4。
3 讨论
部分专家对儿童行为问题进入深入研究,发现家庭的经济收入、家庭氛围、住房问题、父母婚姻问
题、父母健康问题、抚养方式等家庭关系均可对儿童行为造成影响,其中以父母分居、离异、失业影响性最大[4-6]。除此之外,还有研究报道,父母的早期离异也可导致儿童长时间处于抑郁、焦虑状态下,从而给儿童带来心灵创伤[7-8]。而儿童行为及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伤害发生率。本次研究发现,不同的家庭类型可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伤害率,不稳定家庭学生的伤害率显著高于稳定家庭,而稳定家庭中的核心家庭伤害率则为最低。主要原因可能是在稳定性家庭关系中,中小学生能感受到爱与归属感,体验到来自家庭的关心和爱护,而且从小就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而降低中小学生伤害率。而不稳定家庭由于其特殊性,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对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巨大,甚至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监管都没有得到等,均可能显著增加学生的伤害发生率。对此应重点关注隔代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这一类不稳定家庭的学生,对其加强关心、关爱以及心理疏导,尽可能营造一个良好成长氛围,从而降低危险事件发生[6],进而降低不必要的伤害发生[9-11]。
影响男童的强迫行为和违纪行为的主要原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帮助、承诺的程度;而影响女童残忍行为和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为情感的表达,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程度,同时其也是影响男童交往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女童社交退缩行为的主要原因为家庭之间的生活模式,同时也是男童行为发育健康程度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而在社会、家庭中对待女童、男童均存在不同,常规下需要求女性保持文雅、举止端庄、贤淑、文静,要求男孩富有冒险精神、竞争性以及坚强、勇敢,其明显限制了女性活动的竞争性。为了中小学学生的顺利发育,应及时了解各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且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改善学生负面情绪[12-14]。
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发现女性中小学生核心家庭(OR为0.563;95%CI为0.054~1.803;β为9.2562),大家庭(OR为0.423;95%CI为0.198~0.741;β为5.0258),隔代家庭(OR为1.236;95%CI为1.054~1.402;β为0.2058),单亲家庭(OR为1.269;95%CI为1.003~1.571;β为0.1458),重组家庭(OR为1.354;95%CI为1.156~1.698;β为0.3214),而男性中小学生核心家庭(OR为0.469;95%CI为0.158~0.762;β为10.3651),大家庭(OR为0.416;95%CI为0.246~0.568;β为6.2041),隔代家庭(OR为1.348;95%CI为1.136~1.521;β为0.4234),单亲家庭(OR为1.289;95%CI为1.139~1.396;β为0.3698),重组家庭(OR为1.398;95%CI为1.265~1.569;β为0.4583),由此说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对中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保护性,能够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从伤害种类来说,稳定家庭主要表现为扭伤、跌坠伤,其大多数伤害尤其是扭伤可能为体育锻炼玩球类游戏或不适当跑跳或玩耍过程中发生;而不稳定家庭则主要表现为动物咬伤、烫伤/烧伤、跌坠伤,可能由于不稳定家庭中对学生管理较少,或部分家庭家中饲养小动物从而导致动物咬伤、烫伤等危险事件发生[15]。而男女学生之间对比伤害率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仍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是由于男、女性别生理特征不同而造成,也可能是在此次调查中存在不稳定家庭小样本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段蕾,杨焱,张嵛,等.中国三城市儿童非故意伤害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5):10-12.
[2] Pilecki MA,Mcguire BB,Jain U,et al.National multi-institutional comparison of 30-da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and readmission rates between open retropub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and 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prostatectomy using NSQIP[J].J Endourol,2014,28(4):430-436.
[3] Mistiaen W,Roussel NA,Vissers D,et al.Effects of aerobic endurance,muscle strength,and motor control exercise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musculoskeletal injury rate in preprofessional dancers:An uncontrolled trial[J].J Manipulative Physiol Ther,2012,35(5):381-389.
[4] Kearns RD,Ortiz-Pujols SM,Craig CK,et al.Advanced Burn Life Support for Day-to-Day Burn Injury Management and Disaster Preparedness: Stakeholder Experiences and Student Perceptions Following 56 Advanced Burn Life Support Courses[J].J Burn Care Res,2015,36(4):455-4664.
[5] 邵际晓.重庆市青少年学生亚健康现况及其危险行为因素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
[6] 吴向红,戴曙光,戴春云,等.江苏省射阳县中小学生伤害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2):1033-1036,1046.
[7] 王畅,池桂波,莫素芳,等.2010年广州市大学生精神暴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10):872-877.
[8] 曾宇明,何娟,欧阳西中,等.东莞市常平镇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2):83,144.
[9] 刘晓晓,叶开友,高红梅,等.儿童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因素中文文献的meta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6,33(1):34-38.
[10] 蒲永兰,王语嫣,王晓智,等.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首都公共卫生,2013,7(3):120-123.
[11] 杨道余,王映辉,陈廷瑞,等.苍南县中小学生伤害现状调查及负担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7):11-14,20.
[12] 王向东,熊建菁,顾峥奕,等.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2,24(4):205-208.
[13] 梁大艳,徐浩锋,孟瑞琳,等.广东省2012年中小学生医院伤害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5):725-728.
[14] 何俊,徐守先,杨波,等.曲靖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5):565-567.
[15] 窦东梅,王培席.开封农村留守小学生非故意伤害类型与影响因素对应分析[J].衛生研究,2015,44(4):549-552.
(收稿日期:201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