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自己树假想敌的高二男生

2017-08-17云燕

现代家长 2017年7期
关键词:孙先生小海考试成绩

云燕

同学个个是敌人

小海今年17岁,是珠海市某中学的高二男生。升入高二以后,小海出现了一系列异常表现,先是无端怀疑同学偷他的复习资料、篡改他的试卷,进而与全班同学为敌,刻意自我孤立,最后发展到一进教室就心慌、气闷,求父母给他办转学手续。小海的爸爸孙先生在班主任的要求下,带小海找到我咨询。

与孙先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小海在小学阶段成绩优异,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升入初中以后,小海在重点中学显得不那么突出,考试成绩排在班里第20名左右。谁都没想到,小海的中考成绩放了卫星,以年级第8名的成绩被现在就读的重点中学录取。“小海是个聪明孩子。如果不聪明,他也不会在中考中超水平发挥。”孙先生说,“但毕竟他的基础不好,总不能天天放卫星吧。上了高中以后,小海马上被打回了原形,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都只名列第25名左右。”

为了帮儿子找回中考时的感觉,在小海高一升高二的那个暑假,孙先生不惜重金,一口气给小海报了四个一对一辅导,数学、物理、化学、英语,重要科目一个不落。虽然一个月就花了两万元钱,但效果很理想。高二开学考试,小海的总成绩名列全班第1名,令同学们刮目相看。在接下来的几次月考中,小海都有良好表现,最差的一次成绩也排在班里第3名。孙先生不无得意地说:“我告诉小海,要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要一路领先,直到高考!”随即他唉声叹气,“但谁能料到,成绩上去了,这孩子的心理却出了状况!如果再次被打回原形,我的钱岂不是打了水漂?”看得出,孙先生是一个特别在乎儿子学习成绩的父亲。

单独交流时,小海一再向我保证,班里同学是故意跟他作对。他气愤地说:“本来,我成绩不起眼,他们就当我不存在,后来我成绩上去了,他们就嫉妒我,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办法打压我。您说,这公平吗?这个班的风气不好,同学们只知道在学习成绩上竞争,没有一点友爱的气氛。”

小海告诉我,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还是蛮欣赏他的,因为他的考试成绩让老师脸上有光。“班主任一再鼓励我保持状态,还给我分析每次考试的成绩排名变化,让我提防某某同学超过我,等等。”他语速极快地说,“老师说学习就是竞争,考试就是打仗,将来的高考就是你死我活的决战,所以,我也不想花心思跟同学搞好关系。一边谈友谊一边搞竞争,您说,这叫不叫虚伪?”

我笑而不答,问:“说一说你一进教室就心慌、气闷的感觉吧,当时你脑子里在想什么?”

小海眨眨眼,用犹豫的语气说:“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不想进教室。”

我提示道:“是不是感觉同学们不欢迎你?”

小海点点头,说:“这是肯定的,不过我早就习惯了。”

我问:“你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变差吗?”

小海迅速瞟我一眼,支支吾吾地回答:“考试成绩是学生的命根子,谁能不担心啊?”

我问:“其他场合,比如在家里、跟父母一起散步、上网的时候,你有过心慌、气闷的感觉吗?”

小海摇摇头,说:“没有。我看恐怖电影都没有那种感觉。”

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交流,我摸清了小海的心理状况,找到了他社交困难和心慌、气闷的心理根源。

时刻准备去战斗

再次单独约见孙先生时,我直言不讳地说:“小海患有社交恐惧症。虽然不算特别严重,但必须及早介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社交恐惧症?”孙先生满脸惊慌。

我解释道:“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小海所恐怕的是失去学习成绩领先地位,进而把同学都树为假想敌。”

孙先生不解:“但是,小海的成绩很好,也很稳定啊。”

“高处不胜寒嘛。”我用成语典故解释,“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的故事您一定知道,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会本能地出现‘战斗或逃跑反应,思维和行为会变得异常,局外人很难理解。”

孙先生问:“麻烦您再解释解释,什么是‘战斗或逃跑反应?”

我告诉他,“战斗或逃跑反应”是心理学和生理学名词,意思是说,当人面临危险时,即所谓的惊慌阶段,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两种压力荷尔蒙会迅速释放到血液中。身体在两秒钟内产生急剧的变化,好让人能够清楚察觉并面对突然出现的挑战。于是,人的出汗量增大,心跳加快,大肌肉和四肢的血流量大增(好让我们能够迅速行动),肠胃的血流量则明显减少(身体在面临危险时,消化得好不好并非第一要务),瞳孔放大,所有感官都进入高度警戒状态,视觉变得更敏锐,头脑反应时间缩短,对周围状况的察觉力也增强。“人体的這种反应,科学家称为‘战斗或逃跑反应。”我解释道,“这种反应来自人类祖宗的遗传——当原始人类面临极可怕的威胁,譬如一只老虎逼近时,他们必须立即做出判断:是要留下来决一死战,还是赶快溜之大吉,寻找掩护?如今人们不会经常遇到生死攸关的危险,但这种本能反应却保留了下来。当遇到紧张情况,比如重要考试、上台发言等,‘战斗或逃跑反应就会出现。”

“这不是很好的竞技状态吗?”孙先生哈哈大笑,“如果小海保持这种高度紧张状态,学习效率一定很高,我巴不得他天天都有‘战斗或逃跑反应!”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我进一步解释,“在本质上,战斗或逃跑反应是为了帮助人迅速进入备战模式。这时候,人的理性思维,也就是仔细评估各种方案并谨慎寻求解决之道的能力可能会忽然停滞。也就是说,当人被大量的肾上腺素所驱使时,在乎的是短时间内能不能生存,而不是长远的后果。比如小海,他连一起奋斗的同学都不要了,你说他还有理智吗?”

孙先生的欢喜表情凝住了。

我接着说:“还有一点很重要:在战斗或逃跑反应所引起的过度激发状态中,人处于一种警戒状态,会特别留意危险的存在,很多平日里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物,此时也被视为危险之物。比如小海认为同学都想害他,甚至同学友好的眼神也被他理解为嘲弄。他就是这样进入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的精神状态的。您希望他天天处于这种状态吗?”

孙先生缓缓摇头。

赞许孩子又何妨

孙先生问:“您解释得很有趣,也很容易理解,但我不明白的是,同样面对激烈的竞争,小海的同学们为什么没有出现战斗或逃跑反应?”

我说:“每个高中生都体验过这种反应,只是小海体验得过于频繁,以至于他一进教室就处于戒备状态,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进而心慌、氣闷。这些异常的生理反应是一个信号,提示他必须改变过于紧张的状态。”

孙先生问:“为什么唯独小海的反应如此强烈?”

我说:“我判断,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小海在短时间内成绩飙升,他还没有适应。此外,老师一再提醒他保持状态,提防某某同学赶超他,对小海形成了误导。第二,小海告诉我,他从小很少受到您的表扬,而他又特别渴望得到您的表扬;也就是说,他努力学习的动力是赢得您的赞许,您执拗地不表扬他,他为此很焦虑。”

孙先生申辩道:“其实我经常在别人面前夸小海,之所以不当面表扬他,是怕他骄傲自满。”

“人人都需要别人的赞许,尤其是孩子,父母的赞许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对小海来说,适当的赞许是帮助他克服社交障碍的良药。”我告诉孙先生,赞许是一种激励机制,它对小海的学习和成长有积极意义。一般来说,人从事某项工作(比如学习)或参加某个活动,总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和肯定,人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同时也希望他人给予热情支持,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经常受表扬的学生,赞许动机强,潜能发挥得比较充分,劲头足,考试成绩就会连连上升;经常受批评的学生,也可能从反面激起赞许动机,变消极为积极,迎头赶上,转败为胜,获得次之于受表扬者的效果;被父母忽视、贬损的学生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对学习漠不关心,成绩自然会落后。“小海告诉我,中考之前,您曾鼓励他,还许诺如果考上重点高中,就给他买一部智能手机,可是这个诺言没有兑现。没错吧?”

孙先生挠头道:“不是我食言,是学校不让学生用手机。”

我说:“我想说的是,您曾用赞许帮助小海在中考中放了卫星,充分证明了赞许的重要性。您舍得花钱给小海报补习班,小海很感激,也意识到父母看重他,舍得花钱培养他,所以成绩飙升。这是一次暗示性的赞许,同样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什么不继续赞许他呢?”

孙先生一拍大腿,高声道:“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转而又皱眉道,“我需要找小海的班主任谈谈吗?让他以后不要误导小海。可是,我怎么开口呢?”

我说:“您不需要找班主任交涉,人家又没有恶意。您只要告诉小海,班主任所说的话只是在鼓励他,说考试是打仗只是一个比喻,说同学是竞争对手也只是在说成绩排名,不可当真。有些事是我们家长需要做的,不能依赖老师。”

大约一个月以后,我在一家超市巧遇孙先生。他告诉我,小海的精神状态已大为好转,学习成绩没有变坏,与同学的紧张关系也有所缓解。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孙先生小海考试成绩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那些有意思的生活
以一己之力拯救尴尬的都是勇士
酒桌上就不该谈生意的事
莲藕排骨汤
两车相撞,73岁“老学霸”用物理运算自证无责
跳过去
我无争,天亦美
斯诗私塾
银行信用卡“止付” 消费者应有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