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2017-08-17贾舒涵

求知导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改革与创新互联网+

贾舒涵

摘 要:“互联网+”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有助于紧密共青团与青年学生群体的联系,有助于推进共青团组织体制机制的完善与优化。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型政治组织,可从服务信息化、结构智能化两方面予以落实。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新模式为学生群体提供有用、有效、及时的信息,加强共青团工作者与学生群体的沟通交流,并杜绝互联网垃圾信息给学生群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积极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革高校共青团工作体制,保持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共青团;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D296.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04-24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与创新的目的

“互联网+”的核心理念是跨界融合与创新驱动。同时,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恰是现时期改进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取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网络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互联网也逐渐成为青年学生群体获取信息、表达意愿的首要途径。

近年来,在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青年学生们对国家大事、社会要事的了解、参与、评论的热情不断高涨,这一演变具有强烈的两面性: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信息获取的最主要的媒介与平台,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新颖、简洁、方便的政治参与方式和实践途径。另一方面,因互联网所提供信息的包罗万象,评论质量的良莠不齐,也存在对不谙世事的青年学生群体带来较强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创新开展共青团工作,就是要让团组织的工作更加适应青年群体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发展变化。因此,基层团组织要通过互联网等新模式为学生群体提供有用、有效的信息,同时更要妥善防控互联网垃圾信息对学生群体的误导,稳步将共青团工作与时俱进地创新升级为“共青团2.0”。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与创新的方法

“共青团2.0”的内涵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型政治组织,其原动力来自“信息”与“智能”,从其外延与内在两方面来分析,“共青团2.0”在创新实践中的有效抓手可被概括为服务信息化与结构智能化。

1.服务信息化有助于打通共青团联系学生群体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互联网带动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青年学生群体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其价值取向、利益诉求和行为模式日趋多元化,通过互联网汲取信息已逐步替代其原有的学习模式。为提升共青团工作宣传效率、扩大覆盖受众,使共青团工作更加适应学生群体行为变化,基层团组织可通过“信息化”的服务手段升级共青团工作。

服务信息化可实现的抓手具有较强的多样性,通过在工作实践中的实施反馈及对受众群体的调研与分析,笔者认为服务信息化可通过如下三种途径以阶段方式实现。第一阶段为基础与习惯养成期。通过在青年学生群体使用频率最高的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中建立官方“公众号”“订阅号”等多种途径,将党团活动、政治要闻、校园动态等有效信息进行主动推送,培养学生群体的政治意识,加深学生群体对共青团的理解。第二阶段为巩固与关系提升期。在此阶段应紧跟互联网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地通过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媒介加强师生交流。如以一周为周期,通过固定的网络直播平台、App等媒介与学生群体进行互动,倾听学生心声,解答学生疑惑,增强共青团组织的亲和力与凝聚力。第三阶段是稳定与全面发展期。在首阶段夯实基础、次阶段提升合力的前提下,通过自主研发App等方式整合信息资源,优化沟通渠道,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全面互联、充分整合和协同运作,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体制优势。

同时,在服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加强对信息渠道重要性的宣传与引导,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坚决肃清垃圾信息与不实言论。对于不良信息、负面评论等产生其他不良情绪的学生,要通过线上、线下双重途径对其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全面、有效地做好青年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结构智能化有助于推进高校共青团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共青团中央与教育部在2016年末联合印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在共青团改革大局中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这充分说明了未经过创新的共青团组织,尤其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已无法适应时代和青年学生群体思维的发展速度,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体制机制亟待完善与优化。

结构智能化是共青团组织结构优化的有效落实方式,它以“互联网+”思维优化共青团工作体系,以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重点聚焦问题及统筹推进上下联动为四项基本原则,注重自下而上和互动式的系统推介,重点运用将线上交流与线下沟通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

在工作实践中,一是大力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制度,要求共青团工作者及学生干部按频次主动沟通青年学生,了解其思想,掌握其动向,倾听其心声,并以此建立对团干部的考核体系,对沟通效果和结果予以量化考核。二是建立健全评议评价制度,增强青年学生与共青团的互动,使青年学生更多地参与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定期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学生群体的座谈会等,积极听取反馈意见,及时修正工作疏漏。三是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制度及规章建设,让团组织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积极明确团组织中各成员的工作职责与任务,促进工作有序开展。同时,综合运用校内各类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上下级组织之间互评互议制度,保持好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共青团改革与创新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青年群体及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变化,将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此作出了战略规划和实施部署。培养好青年学生群体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首要使命,团结带领青年学生群体不断进步,使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核心任务。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拓展和丰富共青团工作创新实践手段,优化和完善高校共青团工作体制体系,使团组织工作顺应时代潮流,跟紧受众群体的发展变化,应是未来共青团工作健康发展的核心任务。通过借助互联网手段和互联网思维,从服务信息化和结构智能化两个维度在“创新2.0”下构建“共青团2.0”,有助于加强青年学生群体的共青团思维体系建设,有助于拉近高校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学生群体的联系,有助于推进共青团组织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创新开展共青团工作,将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有效抓手,也将成为奠定我国未来发展的人才基础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習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生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束 为,洪 波.网络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机遇与对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1).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改革与创新互联网+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探究
高校网球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