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项肌肌力训练联合综合物理因子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17-08-1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颈项肌力体征

王 琢

(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65)

颈项肌肌力训练联合综合物理因子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王 琢

(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65)

目的分析颈项肌肌力训练联合物理因子的干预方法对于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门诊诊疗的14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为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颈椎牵引、推拿、中频电治疗、低频电治疗、红外线等综合物理因子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配合进行颈项肌肌力训练。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社会工作能力以及体征进行疗效评定,另外随访一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评分高于对照组,并且总评分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观察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颈项肌肌力训练联合综合物理康复治疗颈椎病,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颈项肌;肌力训练;综合物理因子;颈椎病;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颈椎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断发展。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包括颈椎的退行性变、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以及慢性劳损等。传统的治疗方式通常以物理治疗为主,但是随着对于颈椎病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肌力训练的治疗方法也在临床中显示出较好的干预效果,本次研究针对肌力训练与物理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探究,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门诊诊疗的14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为70例。观察组男43例,女27例,年龄为22~68岁,平均年龄为(42.3±3.6)岁,病程为2.3~2年,平均(12.3±4.5)个月;对照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为21~70岁,平均年龄为(46.7±4.8)岁,病程为1.6~42个月,平均(21.4±3.3)个月。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物理干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1)牵引。使用牵引带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牵引治疗,牵引的力量以患者自身重量的10%为宜,牵引时患者取坐位[1]。(2)推拿。推拿的治疗方法是治疗师对患者颈部穴位采用揉、滚、推、叩等手法对其进行按摩,使颈肩部位得到放松。(3)中频电疗。使用中频电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将治疗仪放在患者的颈肩部位,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选择适当的电流强度。(4)低频电疗。采用低频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仪器通电之后将其放置在患者的颈肩部位,加热的强度应先由抵挡开始,逐步升值中档强度。(5)红外线。采用红外线辐射理疗仪对患者进行局部照射。照射部位集中在患者颈肩部位的软组织,照射时应保持15~30 cm的距离。以上物理治疗的时间应控制在20 min左右,每天进行一次,连续治疗14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的基础上,联合配合进行颈项肌肌力训练。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颈椎前后屈伸训练。进行治疗时,治疗师应将手放置于患者的前额或者是后枕部位,对患者进行肌力收缩练习,治疗师用手部力量抵抗患者头部的前后屈伸运动,每次持续的时间应保证在1min左右,稍作放松后进行下次练习,以10次为一组[2]。(2)颈椎左右屈伸训练。治疗师将手掌放置于患者头部的左侧或者是右侧,采用静力性收缩肌力练习抵抗患者的头部向左右两侧的运动。每次持续的时间应保证在1min左右,稍作放松后进行下次练习,以10次为一组。以上练习需轮流进行,各个方向依次进行,每个方向进行10次练习,并向家属讲解治疗方法,保证患者在家还可以进行肌力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使用颈椎病临床评价表[3]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社会生活工作能力以及生命体征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根据患者病情将临床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状态;显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仍需接受治疗,各项体征较治疗前也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生命体征也无变化或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涉及到的数据录入SPSS 20.0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与分析,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用(± 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标准则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等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各项能力评分以及生命体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等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等情况比较(±s)

组别 n 临床症状 能力 生命体征 总分观察组 70 15.21±2.31 8.26±0.54 74.66±5.32 98.13±5.45对照组 70 12.56±1.78 7.31±0.21 61.42±4.13 81.29±3.17 t -7.603 13.718 16.448 22.347 P -P<0.05 P<0.05 P<0.05 P<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且观察组患者的在治疗1年后的复发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复发率比较 [n(%)]

3 讨 论

近几年的临床治疗中发现,由于慢性劳损导致的颈椎病患者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大。颈椎病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但是长期的病痛也会对其日常工作、生活产生较大影响。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颈部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眩晕以及上肢麻木的情况。传统的物理治疗方式主要是对神经组织进行刺激进而达到治疗效果,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相应提升其稳定性以及协调性同样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颈椎病患者颈椎部位的肌肉组织的力学性质要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所以颈椎病患者颈椎附近的肌肉更容易出现疲劳的情况。通过肌力训练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肌力水平,缓解了患者自身的肌力减弱的趋势。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后病情复发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在对患者进行肌力训练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制定专门的训练方案,避免对患者的颈项肌造成过大压力,在进行训练中还应适当调节训练力度,确保训练动作的幅度以及整体的协调性在患者自身肌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在治疗中应当充分发挥物理治疗的功效,并使两种治疗方式相互配合,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治疗效果。

[1] 孙德标,费来霆,罗华送,等.多角度等长肌力训练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0):950-951.

[2] 洪永锋,吴建贤,刘 奕,等.颈部及患侧上肢强化肌力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1):27-30.

[3] 胡 晔,张武昌,高志成,等.基于SF-MPQ评价物理因子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针灸临床杂志,2015,11(9):36-39.

本文编辑:吴玲丽

R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7.036.6971.02

猜你喜欢

颈项肌力体征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及孕中期血清标志物与病理妊娠的关系分析
超声检查NT增厚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胎儿颈项透明层值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