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VI WLTC工况对汽油机排放和排温的影响
2017-08-17邵军赵志国李建
邵军 赵志国 李建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排放法规也在不断更新,2016-12-23日颁布了新的国Ⅵ法规,针对Ⅰ型排放(常温下冷启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国Ⅵ与国Ⅴ相比有所改变,国Ⅵ法规引入了Ⅰ型试验测试工况(WLTC),替代国Ⅴ的Ⅰ型试验测试工况(NEDC)。同时国Ⅵ加严了排放污染物的限值,对所有的点燃式汽车都有颗粒物质量(PM)的限值要求,并新增了颗粒物个数(PN)要求。文章为应对国Ⅵ法规的要求,通过对一辆SUV四驱车开展排放摸底,排温测试试验及分析,为国Ⅵ的汽油机研发项目提供了参考。
1 试验准备及测试条件
试验车采用SUV四驱车型,整备质量2 050 kg,变速箱6AT,匹配2.0T的缸内直喷(GDI)发动机,发动机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ECU标定数据借用一款基础车型的标定数据,首先完成汽车改制及物理搭载,完成汽车3 000 km磨合,加装热电偶设备(监控实际排温)和宽氧设备(监控空燃比变化),安排在转鼓试验室进行排放测试,监控NEDC工况和WLTC工况的排放污染物和发动机排温数据,通过INCA标定软件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表1 SUV四驱试验车发动机参数设置表
2 试验过程
试验车安排在转鼓排放试验室进行NEDC工况和WLTC工况的Ⅰ型排放试验,工程师采集过程数据,记录测试结果。考虑到国Ⅴ与国Ⅵ排放的Ⅰ型排放限值不同,均按照国VIB排放限值进行统计分析,标定数据采用同一版数据(标定数据已关闭排温保护功能,便于监控实际排温),本次测试只关注工况变化对排放结果及排温的影响。图1示出Ⅰ型排放试验曲线图。
图1 Ⅰ型排放试验曲线图
国Ⅴ采用NEDC工况[1],国Ⅵ引入WLTC工况[2],WLTC工况覆盖的转速和负荷范围更大,瞬态工况增多,测试时长增加,最高车速高达130 km/h,新的WLTC工况更能充分反映汽车实际驾驶行为,包含了对极端驾驶行为的考虑。
NEDC工况分析:4个市区循环+1个市郊循环,市区及市郊最高车速分别为50,120 km/h、测试时间为1 180 s,测试里程为11.007 km。
WLTC工况分析:低速阶段+中速阶段+高速阶段+超高速阶段,低速段、中速段、高速段及超高速段最高车速分别为 56,76,97,130 km/h,测试时间为1 800 s,测试里程为23.27 km。
3 测试结果分析
NEDC工况和WLTC工况Ⅰ型试验排放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NEDC工况和WLTC工况Ⅰ型试排放验测试结果
3.1 排放测试结果分析
图2示出NEDC工况和WLTC工况排放秒彩图,从图2可以看出,2种工况的THC排放污染物控制比较合理,只在冷启动阶段冒出,工况变化对THC的影响不大,NOx满足法规要求,而CO超标严重,2种工况的变化对CO影响较大。
图2 NEDC工况和WLTC工况排放秒彩图
3.1.1 NEDC工况解析
如图2a所示,NEDC稳态工况居多,加速工况曲线是平稳上升的,驾驶员在跟线踩油门控制较容易,负荷变化没有那么大,汽车只在100~120 km/h加速时的高速段冒出小部分CO。此工况冒出CO的原因有2种:1)因空燃比过浓导致CO增多,空燃比过浓也分2种情况:a.因排温过高,需要进入排温状态保护发动机硬件或催化器硬件,进入此工况后通过ECU控制加浓空燃比来降排温,但在试验前ECU标定数据已关闭加浓保护功能,因此不涉及此问题导致CO增多;b.因为整车标定的预空不准,窗口偏移,导致此工况的空燃比过浓。2)因催化器在高温情况下氧化能力降低,硬件在匹配上不能满足开发要求,需要提升催化器的涂层和贵金属配方。
3.1.2 WLTC工况解析
WLTC瞬态工况较多,加速工况增多,驾驶员在跟线踩油门的控制变化增大,负荷变化较大。从图2b可以看出,每个瞬态加速都会有CO冒出,这是因瞬态控制的变化增多导致的,说明同一版数据不能覆盖2种工况,需要对WLTC的瞬态工况进行精细的标定,合理控制加速的空燃比稀浓的变化。在WLTC工况第4部超高速段100~130 km/h加速时冒出大量CO,如果此工况要控制空燃比在1附近,催化器硬件就存在匹配问题,需要提升催化器的涂层和贵金属配方。
3.2 排温测试结果分析
3.2.1 NEDC工况
图3示出INCA采集NEDC工况排温曲线显示界面。从图3可以看出,NEDC工况实测温度为914℃,满足催化器厂商设定的耐受温度(950℃),因此排放工况不需要进行空燃比加浓控制来保护催化器硬件,避免了因进入加浓保护策略,造成CO排放量升高。
图3 INCA采集NEDC工况排温曲线显示界面
在发动机台架标定开发过程中,为了控制发动机达到最佳的油耗,在提升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达到最优的经济性能,燃烧稳定性(COV)控制在3%附近,空燃比控制在1附近。但随着发动机转速加大,负荷随之增大,燃烧稳定性会下降,发动机硬件的排温会升高,此工况就需要加浓空燃比来降低排温,控制燃烧,确保发动机还能达到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从空燃比加浓开始的各个负荷转速的点理解成加浓线。图4示出NEDC工况发动机加浓线与实车扭矩曲线对比图,从图4可以看出,NEDC工况需求的扭矩小,实车不会跑出加浓线,因此不会出现排温高的情况。
图4 NEDC工况发动机加浓线与实车扭矩曲线对比图
3.2.2 WLTC工况
图5示出INCA采集WLTC工况排温曲线显示界面。从图5可以看出,在WLTC工况的超高速段,排温已经达到992℃,超出催化器厂商给出的950℃稳态排温限值,此工况如果不进行加浓保护,很容易损坏发动机及催化器硬件。
图5 INCA采集WLTC工况排温曲线显示界面
图6示出WLTC工况发动机加浓线与实车扭矩曲线对比图。从图6可以看出,WLTC工况对汽车的扭矩需求较大,如果发动机性能匹配不合适,汽车很容易跑进加浓工况,就会出现排温超高问题。
图6 WLTC工况发动机加浓线与实车扭矩曲线对比图
4 结论
1)试验通过对比NEDC工况与WLTC工况的排放摸底,确定了WLTC工况比NEDC工况对汽车需求的扭矩更大,对发动机及催化器硬件承受排温的限值要求更高;
2)对于开发国Ⅵ项目的汽车,需要考虑车重比,选择发动机不能只关注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的参数,需要关注加浓线在WLTC工况中的表现;
3)国Ⅵ排放限值加严,在催化器选型中也要考虑提升贵金属配方和涂层的优化,再通过标定精细控制来满足国Ⅵ法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