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三大谣言
2017-08-16
每当海鲜肥美上市的时节,一大波关于水产品的谣言就会在网上流传。而谣言的内容也不外乎注水、注胶和喂避孕药三类。
谣言一:给皮皮虾注胶?
近日,一则有关皮皮虾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里,1名女子剥开桌上一盘煮熟的皮皮虾,掏出里面或白或黄的胶状体。该女子称,这是早上在市场买来的皮皮虾,虾肉里都被黑心商贩注入胶水增重。对此,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副会长、高级水产工程师杨维龙表示,那根本不是什么“人为注胶”,而是皮皮虾的生殖腺,也称虾黄、虾膏。据介绍,每年4月左右是皮皮虾的生殖季,其发育未彻底成熟前,虾体内会出现胶状物,母虾的胶状物最终会长成一粒粒的卵,集中在胸至尾的位置,呈黄色或红色,公虾则呈白色,民众大可不必担忧。杨维龙表示,水产品最主要是保证成活率,成活率高才能卖到好价钱。而大部分水产、海产,不管是人工养殖还是自然生长,都不会采取人工注胶的,因为一旦注入胶质水产品很快就会死亡。专家指出,有商家会给冻虾注胶,为了保持虾头和虾身的连接,令虾的卖相更美观。但这些胶多为海藻明胶,是可食用的,其原料为煮过的动物骨头、皮肤和筋腱,多数用于制作果冻和其他甜品。
谣言二:给大闸蟹注水?
除了虾之外,蟹也是谣言的重灾区,关于螃蟹注水的传言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就一直没有停息过。杨维龙表示,同皮皮蝦一样,往螃蟹体内注入液体后,环境渗透压会产生剧变,螃蟹的脏器要么失水要么吸水,都会导致其迅速死亡。渔民、商贩不可能为了增加一点点的重量就把活蟹变死蟹,做赔本生意。民众买到的多是梭子蟹,螃蟹身上的壳非常坚硬,一般的注射器根本扎不进去。梭子蟹身上的孔,可能是因为商贩将其放在一起装筐,螃蟹腿或身上的尖刺,相互碰撞挤压,会在身上刺出洞。而且,蟹类甲壳内的组织吸水性很差,如果注入液体,液体会从螃蟹的身体缝隙中流出。也就是说,即使辛苦穿刺了硬壳,注入了液体,也会流出来,起不到增重的效果。
谣言三:给各种水产喂避孕药?
除了注水、注胶,这些年人们听得最多的谣言莫过于为了增产,某某水产品是喂避孕药长大的,被抹黑的水产包括小龙虾、大闸蟹、甲鱼、黄鳝等等。
“用避孕药养小龙虾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杨维龙说,首先,小龙虾的生长周期很短,一般3个月左右就可以上市,而其性成熟期一般为8-10个月,也就是说小龙虾上市时离繁殖期还早得很,根本没有繁殖能力,养殖户用避孕药养虾只能徒增成本;其次,小龙虾属于低等无脊椎动物,高等脊椎动物的避孕药对其根本没有效果;如果大量使用激素,还会增加小龙虾的脱壳频率,使其生长速度变慢,反而延长了小龙虾的生长周期,所以养殖户是不会这么做的。而“养殖户为催大闸蟹快长投放避孕药”更是无稽之谈,养蟹池塘最小为20亩左右,以在水中浓度1克/吨计算,整个池塘就得放13公斤的避孕药,可以想象其成本有多高。大量实验显示,使用避孕药或激素,打乱了螃蟹的脱壳秩序,会导致其因“难产”而大批死亡,更可能引发绿藻繁殖,从而破坏湖中的生物链,造成更大损失。另外,蟹黄和蟹膏都是蟹的性腺,如果蟹吃了避孕药,就会抑制性腺的成长、成熟。没了蟹黄或蟹膏的大闸蟹美味将大打折扣。所以,从蟹的生长原理来说,喂避孕药也是不可能的。对于网上流传的“为了让鳝鱼快速长大,农户喂鳝鱼避孕药,以达到使其专心长膘的效果”的说法,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教授陈舜胜指出,黄鳝用避孕药增肥纯属谣言。之前已有水产养殖专家针对激素喂养鳝鱼进行过科学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激素的黄鳝一个月内的生长速度比不用激素的黄鳝快约10%,但却引发了大批死亡。激素剂量越高,死亡率也越高。对养殖户来说,这10%的生长增速,无论从风险角度还是成本角度看,都划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