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油气管道输送课程教学改革
2017-08-16李洪言
李洪言
摘要从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针对油气储运技术学生在油气管道输送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认为学校学的知识大多“无用武之地”等问题,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探索和改革,使课程内容及时更新,紧跟油气管道技术的发展;优化课程结构,明确课程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并建立综合的考核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将来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 油气管道输送 教学改革
结合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简称学院)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发展契机以及学院的十三五规划,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使学生就业后能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直接应用于本专业生产岗位,满足企业对毕业学生的要求。这就对高校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油气管道输送”(简称“管道”)是学院为油气储运技术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思考。
深入分析在“管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对于传统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局限;其次,每届储运技术专业学生人数较多,采用合堂教学,学生学习程度差别较大,教师又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无形中加快了教学进程;第三,针对专科学生大多存在基础较差、学习较困难的情况,而本门课程,又比较强调油气管道知识理论的系统性和工艺计算的完整性,要求学生掌握并综合运用多科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第四,“管道”课程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如涉及内容丰富、综合运用的理论知识点多、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由于学生缺少工程经验和对现场的直观了解,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教师在课堂上只做生硬的讲解和理论的推导会使学生感到课程枯燥、乏味;第五,课本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与最新的设计规范和现有的工程应用脱节,学生不能及时了解相关的一些新成果及应用,有些课本上介绍的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己被淘汰,使学生在校学的知识今后“无用武之地”。这就出现学生就业后,所学技能不能满足工作需求,要重新培训和学习来补充。
针对实际情况,要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对“管道”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更新课程内容,紧跟技术发展
目前油气管道输送的教材很多,内容基本都是相似的,而且教材内容侧重于原油管道输送,课本上讲述的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跟不上最新技术发展和规范的要求。随着油气管道行业建设的发展,原油管道建设己基本饱和,目前天然气管道建设正处于高潮期,所以应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大纲,紧跟管道行业发展的需求,适当增加了天然气管道和液化石油气管道等的内容和课时。
另外,随着油气管道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管道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给管道的运营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也给管道设计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管道”教学也不能只注重传统的工艺计算和运行管理,在教学中,应不断把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技术补充到课程中,如不加热管道输送技术、液化石油气管道技术、海洋油气管道发展现状等。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始终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最新的专业研究进展和成果,及时把这些新动态传达到学生,使学生能够了解前沿的理论知识,扩展知识面,也为毕业后从事相关设计或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明确课程目标,符合企业需求
以专科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为依据,改进课程教学目标,“管道”课程要求专科学生掌握基本的输油气知识,能进行简单的等温、加热、成品油管道及天然气管道的工艺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以及了解输油、输气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相关设备操作及维护检修技能等。
在学习课程后,学生能够掌握油气管道输送的基本理论知识,也能够在毕业后直接从事管道设计,输油工、输气工等相关的管理和操作工作。这样,使课程学习与企业需求相符,所学知识能够直接应用于工作岗位,学生感到学的知识“有用”,才会主动去学习。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为了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针对课程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课前5分钟预习、启发式、对比式、思考讨论、工程实例分析、多媒体教学、动画教学、小组学习和综合考核等多种形式。
(1)鼓励学生课前预习,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图表含义及理论公式的推导应用;找出学习的难点,可以有针对性的重点听讲。教师在课堂上除讲清楚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外,再加入典型的工程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油气管道输送与工程密切相关,学好本门课程对将来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还注重扩展学生知识面,为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学习材料。
(2)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把“管道”各章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如:等温管道水力计算步骤,热油管道热力、水力工艺计算步骤,成品油管道在工艺计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这个思路掌握工艺计算的过程等。通过对章节内容的整理和总结,使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方便记忆和理解。
(3)为了活跃学生思维,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如讲成品油顺序输油管道时,先提问多种成品油通过一条管道顺序输送,油品输送的顺序如何安排?顺序输送过程中会产生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学生留时间思考讨论,这样促使学生思考,课堂气氛融洽,又能加深对顺序输送管道的理解。采用对比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互补充,如把热油和等温管道的设计和运行管理进行对比讲解;比较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的不同。通过对比和归纳,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相互联系,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还采用引导型的教学方法,在讲解理论知识之前,先设置一个工程场景或提供一个工程实例,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如在确定热油管道的运行方案时,先引入例子:在管道运行参数下,若将加热站出站温度降低1℃,其经济效益如何?若泵站增加节流损失0.1Mpa,其经济效益又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利用己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媒体的应用,实现了图文并茂,动画结合的效果,通过让学生观看管道工程资料和视频资料,使学生对管道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管理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有些管道技术,还可以制作简单动画,如顺序输油管道混油产生过程、管道不停输维修过程等。通过多媒体和动画的结合使理论知识变的更直观、生动,极大的引发学习兴趣。
(6)为了检验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每章后设置练习题和综合训练题。练习题让学生课上分小组讨论回答,并分析出原因,小组内每个同学的回答都代表小组分数,这样,小组成员都能够主动思考、互相督促、互相学习。综合训练题涵盖本章管道相关的工程实例,而且可与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最后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
通过多种改进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工程能力
“管道”课程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又直接服务与工程实践。因此,应更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践环节对所学理论知识总结和提升,使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更感性化的认识。
(1)实验教学是是学生实践的重要手段,可以达到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巩固理论学习的目的。由于我系起步较晚,课程的實验室建设正在完善中,在实验室的设计中,综合考虑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设置了基础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
(2)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和创新,在理论学习完成后,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油气管道课程设计,课题都是精选自部分工程实例,也鼓励学生到企业单位中调研或上网搜索油气管道设计和管理的实例,在课余时间开展分组讨论。通过对管道设计进行分析,明确设计思路,提出设计方案,最后形成设计报告。毕业设计也采用“工程实例”的方式,让学生选择油气管道相关的工程实例作为课题,通过练习,掌握基本的管道设计能力。另外,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可以直接参与到管道阀门的操作和维护等工作中,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5建立“综合考核”机制,提高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闭卷考核存在很多的局限性,以考试成绩为标准,以讲授内容为主,导致很多学生学习被动,在临考前“临阵磨枪”也有不错的成绩,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而且很快就忘记,这种考试方式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的能力。因此,选用综合考核方式,即细化考核标准,从多方面综合评定学生。(1)改革期末试卷出题方式,不仅考察基本概念和原理,另加大综合问题的题量和分值;(2)学习过程控制,拓展到学生出勤率、课堂讨论表现、测验、作业等方面;(3)实验后,增加实验考核,包括实验预习、操作过程、结果等环节。通过综合考核方式,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6结束语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就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通过“管道”课程的改革,更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能力,为更好的立足于工作岗位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