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供给侧改革探讨
2017-08-16宋晓明李志勤宁海燕朱纹静
宋晓明 李志勤 宁海燕 朱纹静
[摘 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指导下从需求侧改革向供给侧改革转变,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之一。文章从作者所在学校给排水专业的教学定位、尊重学生因材施教、毕业设计选题、量化标准全程监管等方面对毕业设计供给侧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毕业设计;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7-0057-02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大学所学知识一次全面、综合的检验,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更是学生提升能力和自信心、融入社会前磨合与转型的必经环节。毕业设计质量关系到社会对学校的综合评价,更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及今后职业发展。党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落实到当代大学生培养的具体内容就是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专业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1]我校给排水专业根据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在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找准定位,主动改革
目前我国设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办学点达到156个,每年毕业生约1万人。[2]这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三种类型。[3]我校属省属重点本科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定位为应用型及技能型。本专业为了更好地实现该教学定位,主动从设计院及水务管理部门引进了3位有丰富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优化师资队伍,保证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全部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并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要求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选择设计类,仅让部分保研或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毕业论文,严格控制做毕业论文人数;毕业设计选题为一人一题,每题均为实际工程,真题真做,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战及操作能力。
二、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我校给排水专业共3个班,学生人数为80-100人,专职毕业指导老师8人,每位教师指导8-12名学生。学生通过专业课学习,对每位教师的研究方向、特长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毕业设计前,给排水专业组织一次毕业设计动员会,学生通过填报志愿的方式选择指导老师,在志愿上明确第一指导老师、第二指导老师。系部对全体学生的志愿进行整理,在充分尊重学生第一志愿的基础上进行毕业设计分组,让学生在愉悦的合作氛围中完成毕业设计。各指导老师收到指导学生名单后分别召集学生开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意愿及动态:是否继续深造,已签就业协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单位对毕业设计的要求,未签就业协议学生的就业愿望。并为找工作困难和对专业比较迷茫的学生提供合理建议,以通过毕业设计夯实专业基础,主动对接社会需求。汇总学生的不同需求后,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及实际能力因材施教,合理确定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内容及难度。对于读研及成绩优异的学生,毕业设计题目会有一定挑战性和创新性。
三、科学选题,紧扣热点
科学选题是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它需要指导老师结合专业发展、社会热点、新技术、新工艺全面统筹,解决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轨、滞后等问题。好的选题让学生不仅能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而且能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了解专业发展动态,缩短学校至社会的“磨合期”。笔者2016年指导10名毕业生,其毕业设计的题目如下表:
上述题目囊括了“建筑给排水、市政给排水、水处理”3大板块,很好地兼顾了学生的需求。这10个题目均为真实案例,为学生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便于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般地寻找工程设计感觉。这些传统题目要求学生完成规划及设计、项目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有效避免了学生利用网络抄袭。城市地铁及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是当前热点,有位应聘到中国中铁工程公司从事地铁施工建设的学生选择了地铁车站给排水设计,其毕业设計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地铁车站构造、地铁车站给排水及消防设计与施工重难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要求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海绵城市及综合管廊建设炙手可热,而教科书无相关内容,相关设计基本上由给排水专业人员担纲。看似超纲的内容却是给排水专业的内涵和发展热点,将相关内容引入毕业设计,既锻炼了学生,也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在毕业实践中共同成长,一举多得。
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通过创建并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及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从传统二维绘图向三维绘图的转变,能更加全面、直观展现建筑信息。[4]BIM引领建筑信息化发展方向,是整个建筑业及相关行业的革命性利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相关从业人员正在探索、利用BIM技术。我校给排水工程CAD教学中也引入了BIM相关内容。本次毕业设计中,有位学生愿意接受新挑战,选择了基于BIM的综合管廊交叉口及附属设施设计。该学生利用BIM技术完成了复杂节点建模、管线碰撞检查、三维虚拟漫游、工程量导出等,并将设计成果制作成视频发布在网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该学生完成的成都地铁7号线东三环路站BIM设计相关成果受到成都地铁公司相关领导的表扬。
四、量化标准,全程监管
劳动、资本和技术是供给侧的三驾马车,学校为社会提供准公共产品。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需求方;毕业后,学生成为高等教育的产品,成为劳动和技术的供给方。因此学生既是毕业设计供给侧改革的参与者,又是供给侧改革的受益者;提高学生素质是改革的落脚点及抓手。毕业设计中学生和指导老师的角色分别是项目经理和施工监理,要求学生像做一项工程那样完成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则全面把控项目进度及项目质量。学生需要按照项目组织管理编制毕业设计进度计划书,认真填写毕业设计过程记录本,每周答疑不少于2次,考勤次数少于2/3的不得参与答辩。指导老师定期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及质量,若与进度计划书偏差较大,要求学生及时调整并提出整改措施。最后,学生需要提供编排规范的说明书、整洁清晰的设计图纸、精美简短的汇报PPT。学生做毕业设计就是做其人生的第一个项目,树其人生的第一个品牌。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倒逼学生内生动力。毕业设计不仅是学生完成了一个学习环节,夯实了专业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按计划分步骤用心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
五、总结
我校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结合社会热点和需求,减少无效和低端毕业设计供给,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5],注重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干劲,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为社会供给更多优秀人才,去“待就业”库存,较好地解决了高端人才短缺与学生就业难双重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样通过教学定位、因材施教、科学选题、量化标准及全程监管等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培养计划,形成了一套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 参 考 文 献 ]
[1] 姜朝晖.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6(1):123-127.
[2] 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J].给水排水,2013(4):1-3.
[3] 乔春华.供给侧改革与高等教育发展[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13-117.
[4] 王雪青,张康照,谢银.BIM模型的创建和来源选择[J].建筑经济,2011(9):90-92.
[5] 李玉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5):71-76.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