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政校企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讨

2017-08-16陈兰

科教导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

陈兰

摘要目前,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一些本科院校只有打破传统思想束缚,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校企协同育人理念,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以人才培养为基点,以校企双方共同的责任、利益为目标,以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为引领,立足改革,逐步建立起全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政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文章就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改革进行探索,以各种方式推进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机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创新创业教育 校企合作 协同育人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12015136号),这是2015年3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并严肃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结合实践、自主学习、指导帮扶和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一方案的出台,促使各个高校掀起改革浪潮。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就是地方本科院校改革的重点。建立政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就可以使高校直接针对社会各个行业发展需求而培养专业人才,专业化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的专业技能、服务质量等方面基础夯实,可见,应用型本科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为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利用价值,建立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必经之路。

1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目的

(1)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和长远目标都是以支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基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型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任何一所高校的转型都需要应转型的需求改变办学功能、人才培养规格、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平稳过渡。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队伍中既有实践经验又具备高技能等级的教师甚少,学科专业不凸显,学校根本没有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开放式办学流于形式等。这些问题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依据出台的新政策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向一个新高度,将这个教育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才能更好地促进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才会更好地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

(2)介于研究型大学和职业型院校之间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实践之中,关于学生的培养,学校更为关注的是与社会需求的融合。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能够使学生在社会、经济等领域开拓新事业、新契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

2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

(1)高校转型首先应当转变的是办学理念,这就需要通过研究市场趋势和分析市场导向,来确定如何改变发展路径,只有深入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地方经济发展,掌握本区域内企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依据企业需求而设立专业学科,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此外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都要紧密围绕其进行,向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本位的市场导向型教学模式转变。当然,各个高校之间的竞争也不可避免,选择合作企业就成为首要任务。转型学校要想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市场,唯一的途径就是与企业进行协同育人合作,这样才能有效确保自己培养的学生能有用武之地。若各个本科高校在转型时都以这种方式进行发展,那么各个大学都会独具特色、凸显其学校的专业特征。

(2)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政校企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并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是对高校进行的一次根本变革。调整办学模式,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这不是一个短期内就能完成的项目,是需要长期的渐进过程,还涉及一些具体工作。为了适应这种轉变,除了高校的关键部门,还有一些重要岗位都需要不断改变。例如:企业中的相关人员,包括董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要引入到学校的治理结构中,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招生计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要考虑他们的建议。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就体现在高校“请进来,走出去”这种办学模式上。新的办学理念下,不仅仅关注的是企业的实践,学校的实验操作课也需要进行协同育人,协同育人完全需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这样一来,就要不断调整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以及相关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多个环节,力求从企业真正需要的岗位为出发点,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上课下的一些教学活动,在理论知识与技能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与实践中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长效育人机制

找到能与学校共同担当育人使命的企业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另一个关键。时下,很多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己初见成效,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深化研究发现,这些校企合作一般都是浅层次的,学校在毕业学生去向安排上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动用了各种社会关系促使企业接收本校的实习生。这样的合作中,学校的关注点是让学生到企业那里去学习实践操作技能,而企业则想的是让实习生成为企业生产线上的一员。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共同利益,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都是妄谈,协同育人更是流于形式。由此可见,只有建设具有共同利益的长效机制才会达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目的。校企的共同利益必须从校企双方的能力、需求、文化及价值观等方面来考虑,企业需求的是具有专业知识、科技开发能力的人才,企业的实践基础与实践技能恰是学校之所需。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就双方的长远利益作为出发点,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另一方面就是换位思考,其中的一方要从另一方的角度出发,尽可能提供其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这样就会有力地促成学校与企业的长久合作。合作双方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有利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建立。

4政府的决策支持促进协同教育发展

“加大創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这是党的十八大会议明确提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也做出重要指示,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一批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可见政府部门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教育部针对此项工作召开了紧急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财政部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来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有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各个高校全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学校综合改革方案。政府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一方面明确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应该具有的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协同育人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应用技能水平,毕业后就会满足专业岗位的需要。

5解决传统合作模式的不足

明确建立一种机制,才能使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更深入地相融合,机制中一定要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明确其产权制度,这样在合作的同时,企业就可以通过对人、物、材以及知识技能、技术上的投入形成自己的决策权利与责任,在通过学校在人才培养、产品开发、形成自己的专利而获得一定意义上的收益。这种方式亦如现代企业中制度能有效解决企业治理中出现的问题一样。不同的责任人或者投资者,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投入比例,来获取自己的决策权与收益权,这样,决策者、经营者和一般管理者之间就会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总而言之,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无论是企业对学校的投入,还是政府对学校的投入,都会形成全新的管理体制,有效解决现有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问题。

6结束语

由此可见,我国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问题仍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有的高校仍旧过度重视学生的创业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学生所学专业教育没有和市场需求紧密融合,加上高校中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不完善等问题普遍存在。转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继续狠抓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地向企业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国家才会获得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