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探究
2017-08-16刘晶晶李迎杰
刘晶晶+李迎杰
摘要“互联网+”是近几年的一个热点问题,它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范式。本文介绍了“互联网+”的内涵及应用领域,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对高校教育教学发展情况和整体结构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需要改革的方面进行总结,使高校的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教育教学 改革
引言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行业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短缺,人才供给类型与社会岗位需求失衡,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不能及时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发展,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如何有效增强等。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各类人才的重任。为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真正发挥学生的潜能,对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了“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它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是从战略的高度进行的革命,包括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的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变革。它支撑着人才培养机制体制的变化,可以满足互联网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互联网+”对高校实现教育全局性发展和战略性转型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进行研究,探索全新的发展路径,成为了一种新的研究机制。
1“互联网+”的内涵和应用领域
1.1“互联网+”的内涵
国内“互联网+”的理念最早是由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提出的,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优化生产要素,将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高度,“互联网+”以其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和连接一切等优势成为了国家的一项发展战略,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1.2“互联网+”的应用领域
由于“互联网+”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业态,在许多领域得到了认可和应用。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各行各业都在开创新的互联网发展机制,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如:在传统工业方面,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变传统工业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在金融方面,与金融相结合,开发新的金融模式,以扩展客户数量和市场范围。在商贸领域,对传统商贸进行更新换代,为商贸交易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通信领域,互联网+通信有了即时通信,保证了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实时性。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为人们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出行方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提高了效率。在医疗方面,互联网将优化传统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服务。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改善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共享。在农业方面,不仅用数字技术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在网上对农产品进行销售,减少农产品买卖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益。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从“互联网+”的战略角度对高校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如下:
(1)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明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高校的体制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高校要创造性地利用互联网资源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2)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一般。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的“教”与“学”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朝着多样化、现代性、创新性的方向发展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3)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需要。随着互联网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入,一些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方式逐渐涌现,如: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学习空间、微课程、翻转课堂等等。面对新的教学形式任课教师除了要有基础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素养之外,还需要拥有教学的艺术性,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创建先进的教学方法。这势必需要高校通过改革教师培养机制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4)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校园的需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发挥自己的力量,新一代的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以满足国家新型人才的需求。校园作为教育的主战场,培养人才的摇篮,需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需要改革的方面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相应的“互联网+教育”也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简单应用。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要从多个层面来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具体如下:
(1)教育机制。在深刻理解“互联网+”内涵的基础上,更新教育理念。整体把握学校教育机制,在遵守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重构高校的教育体系,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寻找有利于高校自身发展的新机制。争取做到将互联网技术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系统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教育教学改革质的飞跃。
(2)教务管理。从学校到院系,教务管理工作是连接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枢纽,为教学提供一个完备的操作平台。教务工作开展的效率、准确性、服务意识等直接关系到学校正常教学的开展。“互联网+”时代将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高校也应对教务管理工作进行新的定位和规划,培养一批能顺应现代教育发展模式的管理人员,充分发挥教务管理人员的作用。
(3)教学模式。“互聯网+”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可将一些通识课等课程以网络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来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增加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4)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机制是一个学校培养社会和国家所需人才的基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形成了许多新业态,相应也需要大量的创新性技术人才。高校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根本上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能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使大学生能真正学有所用,发挥自身价值。
(5)师生关系建设。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定位有着严格的界限。教师站在主导地位,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而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接受信息的客体。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与学生是信息利用的共享者和课程加工的合作者。教师如何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大教学情境与认知条件,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学生怎样参与教学,充分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与教师合作分析教学材料,加工和处理信息等。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4结束语
“互联网+”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的角色,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互联网的开放性突破了知识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引发了教育实质性和结构性的变化。虽然“互联网+”还不能完全取代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但这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