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分析

2017-08-16任妍妍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海南州海西州西宁市

任妍妍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8)

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分析

任妍妍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8)

通过对2001-2015年青海省2市6州人均GDP的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各项指标对其区域经济差异现状进行分析,并利用Eviews软件计算得出,青海省GDP在极大程度上依附于财政收入,且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靠国家补贴。

青海省;区域经济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非均衡发展的战略,而且青海省每个地区要素禀赋和自然条件以及地理位置不同,导致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差异,青海省内部各区域之间亦是如此,受到特殊地理条件的限制,青海省的大部分资源得不到开采与利用,无法创造经济效益,通过本文的分析得出青海省的区域经济差异逐年呈现出扩大趋势,但青海省经济发展差距是来自区域内部,还是来自区域之间?以及青海省的区域经济差距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本文做了详细的分析。

一、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概况

青海省的2市6州作为本文的基本研究单元,研究基础为2001-2015年各市、州的人均GDP,利用相关指标分析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区域经济绝对差异由人均GDP的标准差和极差来体现,相对差异由变异系数来体现。计算出青海省2001-2015年人均GDP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并由这两个指标绘制出如图1所示的折线图。由图可以看出,2001年到2013年期间,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的是绝对差异,到2013年以后此指标有所下降,2013年时,青海省人均GDP的极差达到10万元左右,从2003到2013这10年期间,绝对差异指标的增长幅度达到了515%,这体现出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呈现出显著特征,2013到2015年绝对差异指标的增长幅度为-355%,呈现负增长趋势,体现出青海省的贫富差距从2013年开始逐渐缩小。青海省区域经济相对差异在2001-2004年期间保持稳定,2004-2013年期间呈现动荡走势,2013年以后开始明显下降。

图1

二、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空间特征

以上图表和分析主要反映的是青海省区域之间经济差异的总体概况,为了更好地了解青海2市6州的经济发展现状,了解青海省内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与欠发达的区域的分布格局,本文分析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是采用青海省内各市、州的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的离差和比率这两个指标。

(一)青海省2市6州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的离差和比率

表1做出了2001年、2015年青海省各市、州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的离差,并算出了比率。由表1可知:(1)青海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并不集中。2001年人均GDP高于全省人均GDP的地区为海南州和海西州,到2015年,变为西宁市和海西州,说明西宁市的发展相对较快,而且可以看出青海省的经济发展主要是由海西州带动的。(2)最落后地区与最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增大,同时反映出青海省经济发展不均衡性的问题日益突出。从比率上来看,2001年,全省比率最高的海西州与比率最低的海东市相差2.39,2015年时,最高的海西州与最低的玉树州之间的差距为1.73,差距有缩小趋势。

表1

(二)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上的分布

由上表中2001年和2015年青海省2市6州人均GDP的比率值,大致可以将青海省分为4种类型:2001年:与全省人均GDP的比率大于200%的海西州为经济发达区;与全省人均GDP的比率在100%-200%之间的海南州为经济发展区;经济欠发展区是与全省人均GDP的比率在75%-100%之间的西宁市和海北州;经济落后区是全省人均GDP的比率小于75%的海东市、黄南州、果洛州和玉树州,2015年:经济发达区仍然是海西州;经济发展区为西宁市和海东市;经济欠发展区,为海北州;经济落后区为黄南洲、海南州、果洛州和玉树州①。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西宁市发展较快,但是海南州的经济有所倒退。将以上4个经济区作为研究单位,用V1来表示经济发达区和经济发展区之间的经济差异程度,用V2来表示经济发展区和经济欠发展区之间的经济差异程度,用V3来表示经济欠发展区和经济落后区之间的经济差异程度②。2001年,Y1=16551,Y2=6760,Y3=4958.5,Y4=3509,V1=0.840,V2=0.307,V3=0.342.;而到了2015年,Y1=86713,Y2=37854.5,Y3=31960,Y4=18200.2,V1=0.784,V2=0.169,V3=0.549.由以上数据可知,在这15年的发展中,经济发达区与经济发展区之间的经济差异程度基本保持不变,经济发展区与经济欠发展区之间的经济差异程度有所减小,经济欠发展区与经济落后区之间经济差异程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在青海省,落后区的经济要想发展起来较为困难,而经济欠发展区就相对容易发展成为经济发展区。

(三)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差异

利用青海省人均GDP的相对发展速度来衡量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差异。2001-2015年期间,相对发展速度大于1的地区有2个,分别是西宁市和海东市,其相对发展速度均达到1.3左右,也就是说在这15年期间,西宁市和海东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大于全省的发展速度。而其他6个地区的相对发展速度都是小于1的,尤其是海南州和果洛州的相对发展速度最低,均为0.62,相比较之下海南州的经济有所倒退,果洛州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这样的发展速度必然导致全省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增大。

三、青海省GDP对财政收入的依附程度

用X表示青海省2001年到2015年的GDP,用Y来表示财政收入,利用Eviews软件对其作出如下回归:

构建出的回归方程为:

Y=-197.2194+38.27148*X

(-5.153169) (27.61318)

R2=0.983236

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通过计算,R2=0.9832,GDP的98%的变化由财政收入的变化来解释,证明回归直线的拟合度非常好。查表可知,在置信度为5%的水平下,自由度为K-2即15-2=13的t分布临界值为2.16,且27.613>2.160,因此,可以看出变量的显著性水平相当高。方程的边际系数为1.2707,即每增加1万元的财政收入,会形成青海省GDP增加1.2707万元。由此可以看出财政收入对青海省GDP的增加有着直接的影响。由财政收入对2016年的GDP作出预测为2422.732亿元。

四、总结

通过青海省统计年鉴查阅数据并计算得出,青海省每年的财政收入有85%以上依附于国家的补贴。自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区域内部的差异逐渐被拉大,主要是海西州在一些利好政策的促使下,取得较好的成就。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依托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的思路,海西州的资源优势致使各项政策向其倾斜,从而使得海西州的经济取得快速发展。西宁市由于是青海省的省会城市,省政府要通过西宁市的发展,产生有力的增长极从而产生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注释】

①②盛男.安徽省区域经济与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07)

[1]崔智.青海省海西州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经济与社会,2010(07)

[2]郭殿雄.影响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

[3]吴乐英.苗长虹,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河南科学.2012(03)

[4]盛男.安徽省区域经济与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07)

猜你喜欢

海南州海西州西宁市
西宁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2022年6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6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2022年7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7月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海南州牧民专业合作社成长性评价
海南州“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措施调研报告
海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通过物流一体化促进海西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