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2017-08-16童娟李桂元何颖葛炎姚红孔祥翱
童娟,李桂元,何颖,葛炎,,姚红,孔祥翱,
针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童娟1,李桂元1,何颖1,葛炎1,2,姚红2,孔祥翱1,2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 510120;2.广州医科大学,广州 510182)
目的 观察针刺对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作用效果,探讨其在肺康复中的治疗优势及安全性。方法 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脱落3例,最终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19例)。在规定的有氧运动训练基础上分别予以治疗针(治疗组)及安慰针(对照组)治疗,取脾胃经及任脉的穴位为主。每星期治疗2~3次,共14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值、运动能力、呼吸症状评分表(CAT)、肺通气功能及炎症(IL-6,TNF-a)指标等。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呼吸症状评分,肺功能各项指标差值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0.05,<0.01);对照组血清炎症指标TNF-a在治疗后较治疗组明显升高(<0.05);BMI方面,治疗组前后BMI未见明显改变,对照组BMI下降明显(<0.05)。结论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可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效果,并可减少COPD患者出现运动疲劳的副反应。
针刺;肺疾病,阻塞性;有氧运动;康复;安全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其特征为气流受限而至呼吸功能下降,其气流受限的特点为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该病进展缓慢,逐渐导致患者运动能力下降,直至呼吸衰竭[1-3]。临床研究显示针刺疗法可改善呼吸系统症状,兴奋呼吸中枢提高呼吸功能,并缓解高强度运动训练时症状限制的出现[4-6],且针刺疗法配合高强度有氧运动训练,能够提高稳定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7]。因此系统研究针刺疗法在肺康复中的治疗优势,有助于为针刺纳入临床肺康复方案提供依据。本试验采用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以安慰针为对照,研究针刺疗法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作用效果及作用途径,并探讨其在肺康复治疗中的起效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确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稳定期COPD患者,共44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并按照纳入时间的先后顺序和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编号和分组,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有2例退出(1例因不能耐受有氧训练退出,1例因不能耐受针刺退出),对照组有1例退出(因急性加重退出),最后完成试验的共41例,治疗组22例,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参照《内科学》[8]公布的COPD诊断标准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①符合COPD诊断标准,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静态肺通气功能结果提示,FEV1/FVC<70%,且FEV1%<70%预计值,同时除外间质性肺疾病、肺癌、哮喘等肺部疾病;②患者处于疾病的稳定期,或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后进入稳定期;③年龄选择为40~80岁之间;④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为中度-极重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有咳嗽、咳痰、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者;⑤经专科医师确诊并接受规范药物治疗,能够坚持规律用药,能够定期前往医院治疗者;⑥未同时参与其他呼吸康复项目者。
1.3 排除标准
①受试者患有神经系统疾患,如老年痴呆、癫痫、帕金森等疾病;②受试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脏疾病,近1月内有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有血液肿瘤疾病或肢体残缺者;③脑血管疾病后遗肢体活动障碍及影响活动的下肢骨关节病;④认知障碍和精神异常以及其他影响运动的疾病。
1.4 脱落标准
①未按专科医师指导规范用药者;②治疗期间出现急性加重或连续缺席6次治疗者;③不能耐受针刺治疗及有氧训练,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稳定期COPD规范用药的前提下,给予治疗针或安慰针干预,同时配合有氧运动训练治疗。
2.1 治疗组
2.1.1 针刺
以健脾益气、运湿化痰为基本原则,主要穴位取膻中、乳根(双)、关元、中脘、天枢(双)、膺窗(双)。复感外邪加合谷(单侧,隔次左右交替);痰浊中阻加丰隆(单侧,隔次左右交替)。操作者在以上所选穴位上进行常规针刺,留针30 min,并接G6805-1A电针仪,选连续波,频率为1.7 Hz,不能耐受者适当调整强度及频率。每星期2~3次,共治疗14次。治疗针外表与安慰针一致,针尖锐利,可刺入患者的皮下,有塑料管套作掩饰,有粘胶环固定。
2.1.2 有氧运动训练
每次针刺后进行有氧运动训练,采用健身车(型号B902)的方式,每天运动总时间为40 min,症状明显不能耐受者,每次持续不得低于10 min,运动强度以达到运动最大心率(HRmax)的60%~80%为宜,最大心率计算公式HRmax=220-age。对于重度及极重度的COPD患者,症状明显而不能耐受者,以达到运动目标心率(target heart rate,THR)的60%~80%即可,目标心率计算公式THR=(HRmax-HRrest)×(60%~80%)+HRrest。终止标准为国际通用的“主观运动强度评分表”,当患者自我感觉>7分或者“主观体力感觉评分表”>14分时(rate of perceivedexertion scale, RPE),即终止训练。
所有针刺治疗均由有经验的针灸医师单独负责操作,负责功率车有氧训练的研究员均不参与针刺部分的操作。
2.2 对照组
除针具采用标准安慰针外,针刺穴位、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有氧运动训练方法也与治疗组相同。安慰针的针尖被磨至钝平,在皮肤上着力后,针身可滑入针柄,外有塑料管套作掩饰以及粘胶环用以固定针身。出针时,先迅速拔出针,注意采取适当体位遮挡受试者视线,将针放入一个有遮盖的容器内,然后再去掉塑料底管。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患者一般情况及运动能力
观察受试者体质指数(BMI)及6 min步行测试(six- minute walking test,6-MWT)[9]。
3.1.2 COPD症状评分表(CAT)
CAT量表评分的分值范围是0~40分。患者CAT评估测试≥2分的差异或改变量即可具有临床意义。得分在0~10分,COPD轻度影响;11~20分,中等影响;21~30分,严重影响;31~40分,非常严重影响。
3.1.3 肺通气功能测试(PonyFX肺功能仪,意大利COSMED公司)
测试前精确记录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年龄以及性别。肺功能测试方法及质控标准参照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公布的肺功能检测标准[10]。观察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等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每项指标重复测试3次,仪器自动选取最佳值。
3.1.4 常规血细胞分析、血液炎症因子(IL-6,TNF-a)检测
﹣20℃保存血清标本,项目结束后集中检测。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BMI、6 min步行距离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治疗后BMI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0.05),表明针刺配合有氧训练能够防止稳定期COPD患者BMI下降,单纯功率车有氧训练不能延缓COPD患者BMI的改变。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治疗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数值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对照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结果提示针刺疗法配合功率车有氧训练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肺康复疗效,尤其是外周骨骼肌的运动能力,对提高患者预后有明显的疗效,且优于单纯的功率车有氧训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MI、6 min步行距离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MI、6 min步行距离比较 (±s)
组别例数时间BMI(kg/m2)6 min步行距离(m) 治疗组22治疗前23.20±3.42438.05±126.75 22治疗后23.24±3.38496.10±130.062)3) 对照组19治疗前21.16±3.60414.65±102.83 19治疗后20.80±3.651)433.68±106.0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2)<0.01;与对照组比较3)<0.01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MVV%、FEV1%和FVC%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0.05),而FEV1/FVC改善不明显(>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0.05)。提示针刺配合有氧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且较单纯的有氧训练疗效更佳。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s)
组别例数时间FEV1%FVC%FEV1/FVCMVV% 治疗组22治疗前40.76±16.3668.43±22.1349.70±14.6140.90±13.99 22治疗后45.62±19.291)3)73.64±23.781)3)52.74±13.5450.20±20.182)4) 对照组19治疗前40.53±17.4072.61±14.6446.53±15.0036.58±13.83 19治疗后39.45±16.3371.82±14.4444.84±15.4538.05±11.86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2)<0.01;与对照组比较3)<0.05,4)<0.01
3.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量表CAT评分比较
表4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CA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CA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量表CAT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量表CAT评分比较(±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2213.50±5.289.73±4.711)2) 对照组1914.73±5.3711.49±5.13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5
3.3.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a含量比较
表5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患者血清IL-6、TNF-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L-6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TNF-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中患者血清TNF-a含量明显上升。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a含量比较 (±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a含量比较 (±s)
组别例数时间IL-6TNF-a 治疗组22治疗前71.74±9.52321.92±85.00 22治疗后65.35±4.27320.06±70.451) 对照组19治疗前70.70±13.42315.02±80.45 19治疗后64.71±14.43355.35±63.78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4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医学“喘证”“肺胀”“痰饮”等范畴[11-13],是由于多种慢性肺系疾病而致病情迁延不愈。依据COPD的发病特点,我们发现这类患者均集中在中老年区间即40岁以上,因此年龄对于COPD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中医学角度上,年龄的增长与脏腑功能的衰退密切相关。“肺主气,司呼吸”,而呼吸功能的正常与否却与肾的纳气功能有密切相关[14-16],具体表现为由肺吸入的清气必须下达到肾,这样才能保持呼吸运动平稳和深沉,控制呼吸的频率,保证呼吸的深度,从而保证体内气体得以充分交换,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如果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则肺气上浮而不能下行,即可出现呼吸表浅、动则气喘、呼多吸少、呼吸困难等症,称为“肾不纳气”。《类证治裁·喘证》:“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过四十,肾气渐半”,肾气弱化,呼吸表浅,故出现COPD疾病的主要病因[17-19],这也是COPD患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原因之一,同时提示正常人群在慢性衰老过程中均有可能出现类似COPD喘促性症状,因此延缓相关脏腑的衰老趋势,亦可防止或减轻类似症状的出现。肾气弱化在中医中应为不可逆的过程,故治疗的目的应以延缓及加强其他相关脏腑的调气功能,因此顾护肺气为治疗的目标[20-21]。鉴于肺的调气功能,我们应注重“后天之本”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化生的气血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为“气血生化之源”,并将精气上输于肺与肺所吸入的宗气相并推动人体生命活动。脾胃居中,脾气宜升,胃气宜降,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促进气机的升降调畅。并且脾主肌肉,人体的四肢、肌肉形体均需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充养,从而保持肌肉丰满,健壮有力,也有助于肺的呼吸运动能力[22-24]。若脾失建运,气血化源不足,引致肺气不足,推动无力,且肌肉失养,则可致肌肉瘦削羸弱,出现老年患者典型的肌肉减少症,故致或加重老年患者呼吸浅促而至呼吸困难、活动范围受限的COPD症状。故对于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尤应考虑衰老所导致的自身功能的衰退如免疫保护功能、运动功能,故因个体自身能力的衰退情况不同,使得相当部分患者无法适应各类康复技术的实施要求,如运动康复中的目标训练强度。针刺疗法是我国传统的中医康复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激发人体经气,调整脏腑功能[25-27],这种传统的康复治疗注重提升患者的自身各项能力,因此如果与现代的康复技术结合可相互促进使得各类现代康复治疗技术获得最大的效果。比如运动疗法作为COPD稳定期主要的呼吸康复治疗手段之一,其可以提高COPD患者外周骨骼肌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其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预后[28]。然而,患者因自身状况限制在运动训练就容易出现肌肉疲劳,呼吸功能受限,难以适应及坚持有效训练所要求的强度,故极大地影响患者肺康复疗效[29]。故我们可以在运动训练中引入针刺疗法以提升患者自身功能去适应训练所要求的强度,以便更快达到康复效果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课题中,我们选用任脉及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为主,任脉为总任全身阴经之气,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脉,两者相成可调畅五脏之气。其中以中脘、关元之穴益气健脾,升降气机,使得脾脏得养而济生肺肾;膻中、膺窗、乳根促进肺气充盈及治节有度;天枢通腑气以降肺气;并以丰隆化痰,合谷解表以对症化裁。全方以通达经络气机,培土生金,从而调节肺脏,使之呼吸均匀和调,清气吸入充足,宗气生成有源,推动所化生精微物质濡养全身,达到四肢肌肉得养而运动自如而提升患者的呼吸及运动功能。同时采用随机双盲法,以安慰针为对照观察针刺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效果及安全性,观察体质指数(BMI)、呼吸症状、肺功能及血清炎症指标等变化情况。研究显示,治疗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呼吸症状,肺功能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提示加入针刺治疗的治疗组在运动能力、呼吸症状及功能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说明针刺配合运动疗法的患者运动强度明显提升,故更易获得呼吸康复治疗效果。
同时,在试验中我们关注到BMI方面,我们发现治疗组治疗前后BMI未见明显改变,对照组BMI则下降明显,并且同时对照组中血清炎症指标TNF-a含量在单纯有氧运动治疗后较治疗组明显升高,提示对照组中单纯的有氧训练可能出现运动疲劳而导致的COPD患者体重下降及全身炎症情况的不稳定。研究显示,在以目标心率为要求的运动训练,对于有限制性呼吸困难的COPD患者来说是有难度的,首先表现在容易出现运动疲劳。运动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机能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早期主要出现一些主观感觉方面的不适感和心理变化如疲乏、食欲及睡眠欠佳、头晕眼花、迟钝等。而伴随着运动能力下降,疲劳感觉若未经调整而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一些客观指标的变化,如体重下降、脉搏加快、血压升高、白细胞总数升高等[30],而对于COPD这类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出现运动疲劳则可能加重自身情况的衰退而无法继续实施运动治疗方案,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结合试验数据显示有氧训练配合针刺疗法的治疗组BMI无改变,且体内炎症因子(IL-6、TNF-a)处于相对稳定的状况,提示针刺疗法可调整稳定期COPD患者全身炎症情况所致的体重下降及炎症因子反应情况[31-32],故防止高强度运动训练所导致的运动疲劳情况出现,从而促进有氧运动训练的有效实施。
因此试验结果证明针刺配合有氧训练疗法相比较单纯有氧训练明显提升COPD患者呼吸功能,提示其可能从提升COPD患者自身能力如炎症调节等方面而有效促进有氧训练并防止运动疲劳副反应产生来实现肺康复效果,可作为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并提高联合肺康复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本试验数据可为进一步研究针刺在肺康复治疗的作用环节及起效机制提供研究思路。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2] 魏兴,魏路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11年度综述[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6):397-400.
[3] 黄昕雯,李际强,杨荣源,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表型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 19(17):2651-2655.
[4] 刘自兵,沈霖霖,胡玲,等.针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中枢神经肽Orexin的影响[C].针灸经络研究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论文集,2010:266-272.
[5] 楚二星,蔡圣朝.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 (1):82-84.
[6] 张艳敏,廖辉.针刺抑喘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和体液免疫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2):80-83.
[7] 郭泳梅,童娟,姚红.针刺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5):658-663.
[8]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6.
[9] Brooks D, Solway S, Gibbons WJ. ATS statement on six -minute walk test[J]., 2003, 167(9):1287.
[10] Standardization of Spirometry, 1994 Updat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J]., 1995, 152(3):1107-1136.
[11] 王檀,张丽秀,朱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2,(11):1183-1185.
[12] 张俊红,张顺超,孟泳.中西医结合治疗缓解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6): 668-669.
[13] 李树强,刘小虹.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4):248-250.
[14] 赵淑平.肾不纳气证治介绍[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5):3356-3357.
[15] 李小娟,窦钊.“金水相生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4):73-75.
[16] 潘广辉,王英,杨毅.依据肾不纳气理论应用补肾纳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探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17(8):722-723.
[17] 李竹英,田春燕,刘文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病因病机概述[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 92-94.
[18] 张德邦.浅谈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J].中国现代医生,2009,(21):53-54,56.
[19] 陈晓英.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0): 60,63.
[20] 袁长友.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的策略与实践[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 4(19):31,33.
[21] 兰中海,曲妮妮.从痰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J].吉林中医药,2014,(1):18-19,28.
[22] 黄宝驹,姚青平,朱益敏.健身气功八段锦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两虚型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7,(1):4-6.
[23] 凌小浩,黄振炎,黄进.补中益气汤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8):13-15.
[24] 朱慧英.从脾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中医文献杂志,2016,(1):68-72.
[25] 胡峻,胡宗德,陈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肺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6):810-813.
[26] 贾杰.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66例[J].陕西中医,2004,25(12):1125-1126.
[27] 郑苏,胥婧.针刺配合肺功能康复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1):80-83.
[28] Ries AL, Bauldoff GS, Carlin BW,.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Joint ACCP/AACVPR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 2007,131(5 Suppl):4S-42S.
[29] Pauwels RA, Buist AS, Calverley PM,.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HLBI/WHO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Workshop summary[J]., 2001,163(5):1256-1276.
[30] 邓树勋,洪泰田,曹志发.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46.
[31] 冉丕鑫,王辰,姚婉贞,等.体重指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生活质量的关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 30(1):18-22.
[32] Takabatake N, Nakamura H, Abe 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hypoxemia and activation of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2000,161(4 Pt 1):1179-1184.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Lung Recover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Its Safety Analysis
1,-1,1,1,2,2,-1,2.
1.,510120,; 2.,510182,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promoting the lung recover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nd to discuss its advantage and safety in lung recovery. Method Forty-four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22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19 in the control group finally (with 3 dropouts). In addition to the required aerobic exercises,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ctive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lacebo acupuncture treatment, with acupoints from the Spleen and Stomach Meridians and Conception Vessel as the major points, 2-3 sessions a week, for 14 sessions in total.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athletic ability, COPD Assessment Test (CAT), pulmonary function and inflammation indexes [interleukin (IL)-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a]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improvements in the six-minute walking distance, CAT and pulmonary function scores were statistically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0.05,<0.01); the serum content of TNF-awas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in the control group tha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BMI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hile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BMI was found in the control group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plus exercises can boost the lung recovery in remission-stage COPD and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brought by sports fatigue.
Acupuncture; Pulmonary disease, Obstructive; Aerobic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Safety
1005-0957(2017)08-0923-06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8.0923
2017-02-20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131271);广东省科技厅课题(2014A020212465)
童娟(1973—),女,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Email:joantong@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