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研究

2017-08-16李红梅黄琳明郭钊云

陕西中医 2017年8期
关键词:神经节炎性证候

李红梅,黄琳明,石 强,罗 琴,郭钊云,冯 霞

1.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贡643000),2.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自贡 643000)

针刺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研究

李红梅1,黄琳明1,石 强1,罗 琴1,郭钊云1,冯 霞2

1.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贡643000),2.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自贡 643000)

目的:研究分析针刺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2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组接受神经节苷脂加针刺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FIM评分,血流变学指标,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可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缺损及独立性,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我国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达600万,其中每年新发130~150万,而约有70%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1]。本病预后较差,患者具有较高的残疾率、死亡率及复发率,因此,探寻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为临床学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医针刺具有调节阴阳、畅通气血、舒经活络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其能发挥神经功能改善作用[2]。本文主要探究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现具体汇报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取于本科就诊的2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颅CT或MRI检查确诊,西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为气滞血瘀证;所有患者均对治疗内容知情,并自愿参加;排除近期手术、感染,有出血性、心血管及肝肾疾病,药物过敏,疗效判断不全,痴呆等情绪障碍的患者。以掷硬币法随机分为各130例的两组,对照组男70例,女60例;年龄42~79岁,平均(62.72±5.84)岁;病程3~26 h,平均(6.03±1.21) h;病变部位:38例脑叶,20例丘脑,64例基底节,8例其他。治疗组男68例,女62例;年龄41~80岁,平均(62.82±5.75)岁;病程2~25 h,平均(5.94±1.27) h;病变部位:36例脑叶,21例丘脑,3例基底节,10例其他。经统计对比分析,两组的基线资料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有良好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糖及血压,清除氧自由基,调节电解质紊乱,溶栓及抗凝等。基于此,对照组接受神经节苷脂(国药准字H20120231)治疗,将100 mg神经节苷脂与 250 ml 0.9%生理盐水混匀后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刺法治疗:头部取穴为人中、百会及神庭,患侧上肢取穴为内关、阳池及天井,患侧下肢取穴为三阴交、阳陵泉及血海,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者健侧卧位,常规消毒后,使用28号2寸毫针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采用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提插捻转得气后,并留针30 min,1次/d。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4 d。

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缺损:采用NIHSS评分评定,总分42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重;②独立性:采用FIM评分评定,总分126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独立性越差;③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④中医证候评分:包括上下肢不遂、音暗不语、头晕目眩、自汗、心悸等,分为正常、轻、中及重度,分别记为0、1、2、3分;⑤血清炎性因子: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测定方法为ELISA法。

结 果

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及FIM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均下降,FIM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及FIM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

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

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hs-CRP、TNF-α、IL-6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脑神经细胞功能障碍性疾病,为导致老年人残疾及死亡的重要原因。神经节苷脂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神经鞘糖脂,有神经保护作用,其能增加神经系统活性,促进神经的分化及再生,并提高神经纤维的传导性能。体外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节苷脂可减轻脑组织的水肿,降低脑细胞钙离子的浓度[3];同时,本品也能促进神经元树突、轴突的增生,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4]。

祖国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风”等范畴,其确切命名与描述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其病机较为复杂,多为气虚血瘀,情志不畅、邪气侵体为诱发因素,致气血逆乱,上冲入脑,痹阻脑脉,故发为中风[5]。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指气虚及肝肾阴虚,标实是指风、火、痰及血瘀,现代病理学研究证实,缺血性脑卒中的致病机理和中医学的“血瘀”理论相符合,因此在治疗时应注重除痹化瘀、活血通络[6]。针刺治疗中风病早有记载,《灵枢·热病》中指出:“偏枯,身偏不用而痛……巨针取之,可益其不足,损其有余……。”

中风者督脉之海空虚,窍闭神匿,故针刺神庭、百会、人中等穴,针刺神庭能通窍安神、熄风止痉,针刺人中能苏厥救逆、开窍启闭,针刺百会能清热开窍、宁神醒脑;中风者上肢阴急阳缓,故针刺内关、阳池及天井等穴,针刺内关能宁气安神、疏导水湿,针刺阳池及天井能安神通络、益气散结;中风者下肢阴缓阳急,故针刺阳陵泉、血海及三阴交,针刺阳陵泉能强筋壮骨、祛瘀行气,针刺血海能活血化瘀、行气通络;针刺三阴交能除热清湿、活血化瘀[7]。本研究中,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证实了神经节苷脂联合针刺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独立性,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针刺可改善血液黏、凝、浓等血流变学状态,并促进微循环,通过减少CRP、IL-6、TNF-α等炎性因子的释放与表达,从而抑制脑组织的炎性反应,起到脑神经组织保护作用。本研究中,治疗后,治疗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证实了神经节苷脂联合针刺能通过促进炎性反应消除及血流变学好转,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帮助。

[1] 翟洁敏,李筱婷,何剑波.高尿酸血症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4):431-432.

[2] 陈倩倩,曹 奕.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1):1040-1041.

[3] 桂 心,谢小红,黄晓霞,等.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及神经功能学评分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9):1771-1773.

[4] 赵 旸,黎七雄.神经节苷脂和高压氧联用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3):28-29.

[5] 陈 飞,曹 奕.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3):302-304.

[6] 王世彬,程丽平,李 冲,等.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NFDS评分、Barthel指数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5,36(4):390-392.

[7] 梁振湖,张红蕾,祁德波.丹红注射液联合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74-76.

(收稿:2017-03-22)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ganglioside on neurological deficit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Li Hongmei,Huang Linming,Shi Qiang,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logy,Zig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Zigong 64300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ganglioside on neurological deficit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260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gangliosid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ganglioside plus acupuncture treatment,comparing curative effect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CM syndrome score,NIHSS score of treatment group,FIM scores,blood rheology indexes,serum hs-CRP,TNF- alpha,IL-6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ganglioside can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and independenc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Stroke/acupuncture-moxibustion Gangliosides/therapeutic uses Point GV26(Shuigou) Point GV20(Baihui)

卒中/针灸疗法 神经节苷脂类/治疗应用 穴,水沟 穴,百会

R743.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8.070

猜你喜欢

神经节炎性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1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