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石散治疗泌尿系统小体积结石疗效观察
2017-08-16何新洲
何新洲,李 进,王 琦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53)
益气化石散治疗泌尿系统小体积结石疗效观察
何新洲,李 进,王 琦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53)
目的:分析自拟益气化石散治疗泌尿系统小体积结石的疗效。方法: 78例泌尿系统小体积结石患者按随机法均为分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化石散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尿常规红细胞(RBC)计数、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石排出率及排石时间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并对比其差异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76.92%,总有效率为94.87%;常规组临床治愈率为53.85%,总有效率为74.36%;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尿常规RBC计数低于常规组,血常规WBC计数低于常规组,血清hs-CR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排石率与排石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化石散治疗泌尿系小体积结石效果理想,可缩短结石排出时间,提高结石排出率,明显改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尿常规红细胞计数及血清hs-CRP等临床观察指标。
泌尿系统发生的结石疾病简称为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1]。主要临床表现可见腹部绞痛,腰骶疼痛以及血尿等,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并干扰了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临床上对于直径≥0.8 cm的较大体积结石通常采取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或外科取石术治疗[2-3]。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淋证、石淋”等范畴。我院总结以往保守治疗经验,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自拟益气化石散治疗本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过程的平行对比分析总结于下文作详尽阐述。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78例泌尿系统小体积结石患者按随机法均为分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常规组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为20~54岁,平均(38.26±8.63)岁;病程为7d~1年,平均(1.38±0.54)年;结石直径为0.2~0.8 cm,平均(0.53±0.12)cm;其中肾结石19例,输尿管结石7例,膀胱结石13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为20~56岁,平均(38.31±8.77)岁;病程为5d~1年,平均(1.42±0.63)年;结石直径为0.2~0.8 cm,平均(0.54±0.11) cm;其中肾结石18例,输尿管结石6例,膀胱结石15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满足平行对比要求。全部入选患者均经本院B超、CT等医学影像学检查。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之相关诊断标准明确诊断[4]。入选患者均秉承自愿原则在完全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后加入本次研究。入选患者中均排除输尿管长期梗阻患者,合并肾损伤及其他肾脏严重疾病患者,合并出血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肝、肾、心、肺功能严重异常者、外伤或手术恢复期患者。
2 治疗方法 常规组采取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给予黄体酮(国药准字H44020229)20 mg/d,肌肉注射;山莨菪碱片(国药准字H32021013)5 mg/次,3次/d,口服;螺内酯片(国药准宇H33020111)20 mg/次,3次/d,口服;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患者于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化石汤进行治疗。主方组成为:金钱草50 g,海金沙30 g,鸡内金15 g,川牛膝、黄芪、虎杖各10 g;内热湿盛型加:石苇、滑石、车前子、麦冬、太子参各15 g,厚朴、川楝子、枳实、冬葵子、延胡索各10 g;血瘀气滞型加:黄芪50 g,车前子、白术、扁蓄、茯苓、半枝莲各20g;脾肾两亏型加:熟地黄、山药、菟丝子、党参各15 g,白术10 g;肾阴虚者加:枸杞子20 g,山茱萸15 g;肾阳虚者加:补骨脂、胡桃肉各20 g。研为细粉,20 g/次,以沸水冲调2次均待沉淀后取上清液口服,2次/d。
两组均于用药期间加大饮水量,最少2L/d,在可耐受情况下尽量开展跳跃活动;均以14 d为1疗程。
3 观察指标 治疗1疗程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之相关标准评估[5]。以医学影像学检查确认结石完全排出或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为治愈;以结石缩小、解析、下移,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为有效;以未达上述各项标准或有加重或新发合并症为无效;治愈与有效之和为总有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尿常规RBC计数、血常规WBC计数、血清hs-CRP水平、结石排出率及排石时间。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其中计量数据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交叉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可见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评估对比表[例(%)]
注:与常规组比较Z=-2.402,◆P<0.05
2 临床生化指标观察 观察组RBC、WBC、hs-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均可见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临床生化指标统计对比表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3 排石指标观察 观察组排石率与排石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均可见统计学差异,见表3。
表3 排石率与排石时间统计对比表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讨 论
泌尿系统结石也称为尿石症,是临床上一种多发疾病,随着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的重大改变,近些年来本病的发生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本病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群体当中,约占发病总数的90%左右,男女比例约为2~2.7∶1。临床可见腰部持续性隐痛;急性发作期腰腹部可见突发性绞痛,痛感剧烈,累及小腹且向外阴部放射,可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或可见尿液浑浊或有沙石状物,合并有肾功能不同损伤及肾积水。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肾脏内的结晶体与有机物组成的类石状物质,大多数形成于肾盂、肾盏,随着结石的下移,可驻留于输尿管及膀胱等位置。结石形成可导致尿路的粘膜出现水肿、充血甚至是糜烂、脱落等病理改变。
中医学理论认为本病属于“淋证、石淋”等范畴[9]。主要致病机理为内热郁结、耗竭津液致使结而成石,成石后进一步瘀阻气血,使经络瘀阻。因此本病的治疗应以行气活血、开阻化瘀、清热去燥、通淋下水为主。本院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临床治疗经验,以自拟益气化石散进行治疗,方中以金钱草、鸡内金与海金沙为主药,金钱草与海金沙能够通淋、排石、解痉、利尿,鸡内金则为消石良药;主方中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固表生肌,可消肾炎、内热与烦渴诸症;虎杖能够利湿、通经、清热、消炎。结合患者的具体证型加减用药,内热湿盛的患者尿痛、尿急、尿频等症状更为显著,以石苇、滑石等药清热、利尿、消肿、健脾;血瘀气滞者气行不畅、血阻经脉,临床症状表现不显著,多合并肾虚症状,重用黄芪补气、固表,以白术、茯苓活血逐瘀、祛湿利水;脾肾两虚者以熟地黄、党参健脾,增强一身水谷运化之功,同时排石、补肾增强药效。诸药共用辨证加减,结合日常跳跃活动,可于化石的基础上使石下行,随尿液排出体外,强肾健脾、去腐生肌在提高患者体质的基础上加强其自身免疫功能,在化石排石的同时预防结石再生。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给予益气化石汤治疗后,尿常规中的红细胞计数明显降低并优于常规组,说明汤剂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因结石而导致的泌尿系组织损伤出血的症状;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并优于常规组,说明患者的泌尿系统炎症反应有效缓解;因此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并且观察组的成功排石率更高,排石时间更短。
综上所述,自拟益气化石散能够健脾强肾,补中益气,促使泌尿系统小体积结石崩解、溶消并下行排出,因此对于泌尿系统小体积结石疾病具有明确且理想的临床疗效,同时改善相关临床症状。
[1] 薛爱兵,金讯波,张海洋,等.泌尿系感染与肾结石复发的临床探讨[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6(2):15-20.
[2] 姜亚卓,陈 娟,高 杨,等.软式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623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9):1149-1151.
[3] 张 勇,胡 森.自拟益气排石汤与八正散加减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6,9(10):58-59.
[4] 向 阳.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小结石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10):39,41.
[5] 孔令玉.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小结石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33):19,21.
[6] 尹 毅,何安民.三金车前子汤配合西药治疗泌尿系结石34例[J].陕西中医,2014,35(11):1526-1527.
[7] 佟志刚,王丽新.三金石韦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285.
(收稿:2017-04-13)
结石/中西医结合疗法 泌尿系疾病 @益气化石散 白细胞
R69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