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和髋动力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

2017-08-1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骨板螺钉股骨

胡 林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昌吉分院,新疆 昌吉 831100)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和髋动力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

胡 林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昌吉分院,新疆 昌吉 831100)

目的 对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和髋动力加压螺钉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7年1月于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髋动力加压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优良率进行比较可见,观察组93.61%的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80.84%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中的出血量、并发症发生几率及手术所用的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临床疗效较好,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痛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髋动力加压螺钉;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之一,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临床症状表现为转子区肿胀、疼痛、下肢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本研究通过对患者94例进行研究分析,对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7年1月于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髋动力加压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排除标准:有手术禁忌症者;内分泌、代谢性等骨病造成的骨折。老年患者94例中男62例、女32例;年龄60~78岁、平均(67.2±4.12)岁;右侧损伤48例、左侧损伤46例;Evans分型:21例I型、35例II型、28例III型、10例IV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上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呈仰卧位,麻醉方式采用硬膜外麻醉,行10~15 cm纵行直切口,将股骨干上段和股骨大转子充分暴露,采用手法牵引复位方式,利用C壁机观察复位情况,若复位满意,不对患者实施剥离骨膜,将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置入距股骨大转子顶端1 cm处,采用克氏针做临床固定,采用砖头钻孔,选取锁定螺钉3~4枚对患者进行固定[2]。

对照组:同样使患者处于仰卧位置,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纵向行10~15 cm直切口,充分暴露股骨近段外侧和骨折部位的骨皮质,采用手法牵引复位,在瞄准器的协助下将专用导针在髋动力加压螺钉135°,进针位置在股骨转子外侧最高点下方2~3 cm,方向取向股骨头中心,约0.5 cm的深度,同样利用C壁机观察患者复位情况,若复位满意,取套筒和拉力螺钉对患者进行安装,并于骨干外侧皮质采用钢板固定[3]。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临床疗效。

采用Harris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100分总分)[4]: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69分。优良率=优率+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

对比两组优良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对比

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可发现观察组各方面均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对比(±s)

组别 n 并发症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观察组 47 2(4.25%) 240.21±3.65 78.67±5.60对照组 47 7(14.89%) 478.58±2.26 121.6±3.54 t/x26.5408 380.6595 44.4241 P 0.0105 0.0000 0.0000

3 讨 论

近年,我国人口逐渐呈现老龄化趋势,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在临床上是该类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在患者发病早期采用手术治疗会减轻患者的死亡率和长期卧床率,因此患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5]。手术治疗经切开复位和稳定固定能够帮助患者尽早下床进行活动,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从而达到降低死亡率和长期卧床率的目的。

近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固定手术方式也在不断进步完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解剖型锁定接骨板临床总有效率为93.61%,临床效果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此治疗方式牢固性高,具有非常好的轴向能力和旋转能力,符合髋关节生物力学特点,对骨质结构和骨膜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在促进骨折部位愈合时,固定牢固,成角稳定。本次研究中采用髋动力加压螺钉的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84%,术中出血量为(478.58±2.26)mL均比观察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髋动力加压螺钉虽然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物学原理的治疗方法,并且在抗弯强度和抗选择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但是此治疗方式在治疗粉碎性骨折等,效果比较差,并且在手术的过程中出血量较大。本次实验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6]。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临床疗效较好,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手术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魏廷连.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和髋动力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624-625.

[2] 栾国权.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和髋动力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4,(7):203-204.

[3] 杨兆丰,孙妍妍,赵楷丹,等.解剖型锁定接骨板与髋动力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19):62-63.

[4] 黄丹奇.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4):420-421.

[5] 黄丹奇.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0):196-197.

[6] 杜桂夏.解剖型锁定接骨板与髋动力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6):679-680,683.

本文编辑:赵小龙

R683

B

ISSN.2095-8242.2017.025.4801.02

猜你喜欢

骨板螺钉股骨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接骨板内固定参数对骨愈合过程的影响分析
椎弓根螺钉设计与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接骨板四点弯曲测定中屈服载荷的获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