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胆囊炎患者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探讨

2017-08-16张保华申秀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张保华,申秀清

(河北省大名县中医医院,河北 邯郸 056900)

急性胆囊炎患者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探讨

张保华,申秀清

(河北省大名县中医医院,河北 邯郸 056900)

目的 探索记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度我院接治的7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借助统计学原理以随机抽样方式将其分为开腹组(39例)和腹腔镜组(39例),给予开腹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给予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病率,同时分析治疗后患者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以及C反应蛋白等各项指标的差异性,以便鉴定组间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中和手术后,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开腹组共计4例发生并发症,发病率达到10.3%,明显高于腹腔镜组1例中转开腹手术(2.6%),两组并发症发病情况存在突出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急性胆囊炎过程中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时间短以及感染率低等特征,相比于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高安全性和可行性,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带来的疼痛感以及感染发病率,在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效果

在肝胆外科实践中,急性胆囊炎作为急腹症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伴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在肝胆外科中更加常见急性胆囊炎患者。针对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但这一手术方法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言具有创伤大、疼痛明显、术后恢复时间长,且极易诱发感染等不良症状。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我院肝胆外科2016年度接治的7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探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中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度我院接治的7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借助统计学原理以随机抽样方式将其分为开腹组(39例)和腹腔镜组(39例),其中开腹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介于23~67岁,平均年龄为(52±4.76)岁,病程为3-6 2 h,平均病程为(3 0.3±3.5 6)h,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9例,糖尿病患者20例;腹腔镜组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介于24~68岁,平均年龄为(53±4.52)岁,病程为3~63 h,平均病程为(31.2±3.48)h,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8例,糖尿病患者21例;78例患者均经临床B超及CT诊断确诊为急性胆囊炎,且入院时及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各项指标均符合手术治疗标准。78例患者中排除患有精神或意识障碍,合并肝脏、肾脏等功能性疾病以及急慢性感染或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肝炎患者,与此同时女性患者中无一例处于妊娠或哺乳期。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方面,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78例患者在接受不同手术治疗前,均接受全麻处理,同时给予气管插管。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取患者平卧位自其右肋缘下或腹直肌部位行腹切口,并自皮肤、皮下组织、腹壁层各层依次切开,直至完全暴露胆囊三角组织结构,给予患者腹腔冲洗处理确保胆囊处于游离状态,对其行顺时针和逆时针结合的方式,将胆囊切除。给予腹腔镜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给予观察组患者二氧化碳气腹构建处理,采用“三孔法”行手术切口,并对患者腹腔进行探查,确定胆囊炎症病灶部位以及病灶部位周围组织粘连情况。与此同时自壶腹部将胆囊颈部周围的浆膜进行切除,将Calot三角进行解剖,并对采取顺时针和逆时针结合的方式将自解剖组织部位将胆囊切除。

1.3 疗效检测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统计分析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卧床休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同时对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腹腔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临床并发症发病情况,与此同对比分析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处理

采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for windows 21.0软件包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其中全部计数资料均以(±s)表示,利用方差进行组间对比分析,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P<0.05表示无明显差异,且具有临床可比价值以及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手术中和手术后,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详见下表1。此外,开腹组共计4例发生并发症,发病率达到10.3%,明显高于腹腔镜组1例中转开腹手术(2.6%),两组并发症发病情况存在突出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状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状况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in) 卧床时间(d) 肛门排气时间(d) 肠蠕动恢复时间(h) 住院时间(d)开腹组(39例) 61.08±18.79 90.21±23.12 3.76±0.54 3.03±0.43 19.54±2.58 8.02±1.79腹腔镜组(39例) 40.67±18.43 42.38±20.54 3.01±0.33 1.97±0.36 30.54±3.46 5.04±1.47

3 讨 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难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急性胆囊炎过程中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时间短以及感染率低等特征,相比于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高安全性和可行性,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带来的疼痛感以及感染发病率,在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1] 彭友明.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胃肠功能和CRP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8(22):39-40.

[2] 徐远达,朱跃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3(21):5464-5465.

[3] 赵玉龙,丁 海.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3):202-204.

本文编辑:吴 卫

R657.4

B

ISSN.2095-8242.2017.025.4779.02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