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华大沟水库建设中水土流失预测及防治对策

2017-08-16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料场水土保持贵州省

孙 乔

(遵义市红花岗区水务局,贵州 遵义 563000)

新华大沟水库建设中水土流失预测及防治对策

孙 乔

(遵义市红花岗区水务局,贵州 遵义 563000)

水土流失是水库工程建设常见问题,不仅破坏了岩土构造的稳定性,对生态环境也带来不利影响。文章结合水库建设工程案例,介绍了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华大沟水库工程区水土流失预测及防治责任范围分区,提出了该区水库建设中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及对策。

水土保持;对策; 防治措施;水土流失;水库建设

0 引 言

水库建设是人们利用自然条件,蓄积与调解水资源的重要水利工程。随着水库区域的开发利用,大中型水库区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安全。在水库建设中,重工程轻保护是当前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进行水库区域水土流失预测及防治显得很有必要,同时有必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只重视水库工程建设而忽视库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问题[1]。

针对这种情况,在建设水库中,利用现有条件和发展方向,确定治理方案,使水库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科学合理,发挥其最大的综合利益,为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开发利用做出最大的贡献显得非常有意义。

1 水库工程区概况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华大沟水库(简称“新华大沟水库”)坝址位于洛江支流螃蟹河上,水库主要任务是为金鼎山镇乡镇和农村人畜及灌溉供水。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集水面积9.83km2,总库容224万m3,正常蓄水位为1008.0m,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属小(1)型。工程建成后,总供水量为230.1万m3/a。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068mm,根据《贵州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统计表》(2013年5月),红花岗区属轻度水土流失区,其侵蚀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

2 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2.1 防治责任范围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依据防治责任划分原则和依据,确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133.68hm2,其中项目工程建设区面积117.63hm2,直接影响区面积 16.05hm2。水资源规划改革阶段,要重视水土流失问题的综合防控,减小外在因素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要坚持资源分配与利用机制改革,创设“边开发、边保护、边防控”的操控原则,这样才能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方案,避免传统资源利用引起的生态隐患。因此,水土流失防治过程中,要先建立责任保护机制,从责任分配与管理角度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决策方案,降低各种因素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对于水生态保护建设机制,要对周边区域环境改造作出明确的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资源利用模式,提高区域资源规划与改革的综合效率[2-4]。

2.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原则与依据,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将本项目划分成8个水土保持防治一级分区,分别是水源枢纽区、灌溉及供水管线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料场区、渣场区、道路工程区、专项设施迁建区和水库淹没区。

2.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项目建设区包括了水源枢纽区、灌溉及供水管线区、施工生产生活区、道路工程区、料场区、渣场区、专项设施迁建区和水库淹没区,面积为56.03hm2。本工程的直接影响区包括了公路的下边坡以及料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区域周边的影响面积等,面积为15.99hm2。

3 水土流失预测分析

3.1 扰动地表面积

本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的地表面积主要包括了大坝的开挖、灌溉及供水管线区以及道路区的施工,弃渣的堆放和料场取料等,扰动的总面积为37.23hm2。根据《贵州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令[2009]111号)以及《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试行)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886号)的规定,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面积按照工程征占地面积(不含水库淹没区面积)来确定。本工程计列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占地面积为37.23hm2。

3.2 弃渣量

根据水工、施工专业提供的基础资料,结合施工工艺分析,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为26.11万m3,回填总量为5.05万m3,弃方量为21.06万m3,换算成松方为30.12万m3(土方松散系数取1.33,石方为1.53)。弃渣均运至指定渣场堆放。本工程枢纽区土石方开挖总量为21.42万m3,回填总量为0.52万m3,共产生弃渣20.9万m3,考虑松散系数后,实际弃方为29.89万m3。灌溉及供水管线区土石方开挖总量为4.69万m3,土石方回填总量为4.53万m3,共产生弃渣0.16万m3,考虑松散系数后,实际弃方为0.23万m3。

3.3 可能带来的水土流失危害

该项目建设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产生一定的弃渣量,对于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性,要提前做好评估与分析,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环境控制效率。

本次工程评估中,对水土流失危害进行综合评估,主要包括:工程建设阶段的不利影响,对地域开发与资源保护产生的威胁,如:植被破坏、土壤破坏等,这些都是影响水环境改造问题的关键;对于水土流失区域产生的不利影响,也要从水土流失角度展开评估,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区域空间的利用率,加快环境保护机制建设。大坝下游产生的弃渣,如处置不当被洪水搬运、沉积,给下游防洪、河道整治带来困难,影响行洪安全[5]。

4 水土流失防治方法及总体布局

4.1 防治标准等级及目标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办水保0013]188号)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黔府发[1998]52号),本项目区地处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属于国家级重点治理区,也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相应的防治标准采用建设类一级标准。

本项目属于轻度水力侵蚀为主的区域。

按照规范要求,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中土壤流失控制比应作适当的调整。结合项目的实际,试运行期土壤流失控制比指标值增加0.2,调整为1.0。由于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3.4mm,属于大于800mm以上地区。 按照规范要求,防治标准中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3项指标值应适当的调整。结合项目的实际,试运行期的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指标绝对值增加2,调整为97%;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指标绝对值各增2,调整为99%和27%。

本工程防治目标见表1。本方案设计水平年时的目标值为试运行期目标值,方案确定的各项防治措施均布设到位,能稳定持续、发挥或初步发挥水土保持功能,达到方案确定的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27%。

表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计算表

注:表示指示值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进度,通过动态监测获得

4.2 水土流失防治总体布局

针对水利工程修建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特征,在综合分析评价主体设计报告中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把水源枢纽区,灌溉及供水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道路工程区,料场区,渣场区,专项设施迁复建区作为防治的重点区域,考虑水库淹没区的预防保护措施,建立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量。分区措施布局见图1。主要在水源枢纽区,灌溉及供水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道路工程区,料场区,渣场区,专项设施迁复建区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限制水土流失量。工程措施主要包括:表土剥离、覆土、截水沟、框格护坡等措施;植物措施主要采取栽植乔木、灌木及播种草籽;临时措施包括临时拦挡、临时排水及临时遮盖。这样使得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治理后的水土流失量不超过规范标准容许土壤流失量;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5 结 论

通过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华大沟水库项目工程区水土流失预测及水土流失责任范围分区,主要把水源枢纽区,灌溉及供水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道路工程区,料场区,渣场区,专项设施迁复建区作为防治的重点区域,考虑水库淹没区的预防保护措施,建立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区水土流失量。主要取得以下成果:①水库建设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②治理后的水土流失量不超过规范标准容许土壤流失量;③项目区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图1 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框图

[1]任美丽,张春红.浅谈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12):66-68.

[2]周文红.水利部命名201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J].中国水土保持,2013(03):25-28.

[3]王学军.贵州省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趋势及应对策略[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09):90-92.

[4]刘震.科学评估精心打造扎实推进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13(05):112-114.

[5]杨其格.济源市通过“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专家评审[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5):65-66.

1007-7596(2017)07-0177-03

2017-06-16

孙乔(1978-),男,贵州遵义人,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及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TV62;S

B

猜你喜欢

料场水土保持贵州省
移动漏斗在玉钢综合料场中的运用
贵州省种公牛站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钢铁企业无人化料场的设计与实现
三维地质建模在水利水电工程料场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