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挡墙失稳原因及判别方法浅析

2017-08-16朱冬舟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墙身挡墙巡查

朱冬舟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434)

挡墙失稳原因及判别方法浅析

朱冬舟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434)

文章以拦路港重力式挡墙为例,阐述了一般挡墙破坏型式以不均匀下沉破坏为主,通过受力分析,明确各个作用力对挡墙稳定所起的作用,提出各个作用力的两面性,尤其是在挡墙发生细微倾斜下的变化,再通过挡墙失稳原因分析,将失稳原因直接反应至某个作用力上,分析其影响途径及结果。最

自力式挡墙;挡墙失稳;挡墙破坏;受力分析;判别方法

1 概 述

挡墙作为主要承受土压力,防止土体塌滑的挡土建筑物,在水利、公路、建筑物、铁路等工程中应用广泛,文章主要以水利工程重力式挡墙为例,分析挡墙失稳的原因及判别方法。重力式挡墙是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墙,一般可用块石、片石、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或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由于重力式挡墙靠自重维持平衡稳定,因此,体积、重量都大,在软弱地基或有软弱下卧层的地基上修建挡墙,在运行期往往存在安全隐患。

上海市拦路港两岸挡墙均为2004年前后实施完成,其受当年使用工况、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基本采用性价比较高的毛石混凝土重力式挡墙,大部分采用天然地基,局部采用塘渣回填挤淤或方桩基础。挡墙建成后,为两岸防洪工程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

现拦路港作为苏申外港线航道整治工程的一部分,按Ⅲ级航道标准建设运行。近几年,受航道通航影响,各段墙前泥面刷深不一,每年都出现外倾明显但尚未倒塌的挡墙,为了防汛安全,陆续对受损挡墙进行专项维修,但挡墙外倾多少就需维修,目前没有明确的标准,这对如何及时针对性维修加固拦路港两岸48km挡墙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从经济角度,原挡墙仍能发挥防洪效益,只是略有倾斜的话,直接维修加固也不经济,因此,上海市每年都希望对急需加固岸段进行专项维修,将有限资金价值发挥最大。按照现行规范,对挡墙进行安全鉴定最为常用,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年做一次安全鉴定也不现实。目前上海市挡墙各岸段均有专门巡查员,如何利用巡查员日常巡查外观变形,初判挡墙安全性尤为重要。但巡查员并非专业技术人员,无法从理论角度评判挡墙是否已失稳。通过与巡查员的多次接触,通过挡墙顶部错缝进行判断最方便,此种方法虽然较直接,但错缝多少并无量化指标,而且如果相邻伸缩缝挡墙同时外倾并没有错缝,就无法通过肉眼发现挡墙已经存在失稳风险,因此,文章主要分析更为容易操作的挡墙失稳评判方法。

2 挡墙破坏型式

为了更好的分析挡墙失稳,应先了解其破坏的主要型式。由于重力式挡墙材料强度较高,其破坏基本体现在整体稳定上,主要包括滑动破坏、倾覆破坏和不均匀下沉破坏3种。

滑动破坏分为3类:沿基底的滑动破坏,沿基础表面或沿紧临基底表面土层中剪切破坏而产生滑动;浅层剪切滑动破坏,当地基中某一曲面上剪应力过大时,可能在地基中产生浅层滑弧滑动;深层剪切滑动破坏,由于地基中某一曲面上剪应力过大而产生。一般沿基底的滑动破坏为主要控制型式。

倾覆破坏是由于挡墙绕其前趾产生过大的前倾和破坏。对土基抗倾稳定验算不是控制条件,因为土基上产生倾覆破坏时,必然伴随前趾基底应力过大,而应力比在地基应力验算中已受严格控制,在岩基上,由于应力比要求放宽,可能会出现倾覆破坏。

地基下沉破坏,在各种力系的作用下,基底将承受压力,通常假定此压力按直线分布,而地基土承受压力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基底压力大过地基承载能力时,会产生地基下沉,进而导致挡墙下沉破坏。这种下沉破坏是不均匀的,由于前趾应力大于后趾应力,大多出现前倾下沉。

拦路港沿线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主要不良地质条件有厚填土、明浜、浅部淤泥质土等。厚填土,以黏性土为主,夹植物根、有机质,夹少量碎石、碎砖等,土质松散不均,呈欠固结状态,渗透性较强,对堤防稳定很不利;明浜,河底分布淤泥,含有机质、碎石、腐殖物及少量生活垃圾,工程性质极差;浅部淤泥质土,为软弱土层,承载力低。根据挡墙破坏型式及地基土情况,结合巡查人员反馈巡查信息,拦路港沿线挡墙破坏应以不均匀下沉破坏为主。

3 挡墙受力分析

挡墙主要承受以下作用力:自重、附加荷载、土压力、水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淤沙压力、风浪压力、冰压力、土的冻胀力及地震荷载等。

一般挡墙损坏发生在正常挡水工况、施工工况。拦路港沿线根据巡查结果,挡墙失稳大部分发生在正常挡水工况,其主要需考虑作用力包含:自重、附加荷载、土压力、水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拦路港作为通航河道,主要受船行波影响,因此淤沙压力基本不考虑;河道风区长度较短,风浪压力也较小,可忽略。

自重主要包括挡墙底板、墙身自重及底板上部填土重量;附加荷载主要包括墙后人行、车行荷载,墙前船舶撞击力等;土压力主要包括墙前、墙后回填土侧向土压力及墙后荷载引起的侧向土压力;水重主要包括墙前水体自重,墙后底板以上地下水自重;静水压力主要包括墙前静水压力,墙后地下水静水压力;扬压力主要包括底板下浮托力及渗透压力。挡墙上各个作用力基本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对结构起有利作用,另一方面也伴随不利影响,如自重,其为挡墙稳定提供阻滑力,但自重对于底板很难做到居中,稍向外河偏移,就产生倾覆力矩,使前趾压应力增加;再如墙后侧向土压力,其为挡墙提供滑动力,但通过侧墙倾角的设置,将部分力分解至垂直向,其又可作为阻滑力的一部分,因此,挡墙很难在结构拟定时对不利荷载进行消除,只能通过合理布置,降低不利影响,提高有利因素,在有利和不利之间达到性价比最高的挡墙结构尺寸。

4 挡墙失稳原因分析

挡墙在多年运行下,或多或少会产生部分失稳现象,现以拦路港为例,主要失稳原因分析如下。

1)墙前泥面刷深,降低墙前被动土压力。

拦路港河道口宽119-180m,河底高程为-3.60m,原河道设计断面为:防汛墙墙前在高程2.60m处设置一平台,平台宽度为2.50m,河道平台前边坡为1∶3.25或1∶5至河底高程。现拦路港作为Ⅲ级航道,航运繁忙,船舶吨位多有超标,并在船舶运行搁浅、掉头等特殊情况影响下,墙前泥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刷深,大部分接近允许冲刷高程,局部刷深超过3m以上,墙前填土提供的被动土压力被降低,相当于增加了墙后侧向土压力,对挡墙稳定不利[1]。

2)墙身老化、破损、止水老化,导致墙后土体松散,增加墙后主动土压力。

拦路港挡墙大部分采用浆砌块石或毛石混凝土结构,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15、C20,强度等级较低,用量小,结构耐久性及抗老化能力低,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结构内的混凝土或砂浆已疏松、脱落,墙后土体流失严重,土体处于松散状态;部分止水带老化或因轻微沉降、前倾、错位发生撕裂,导致墙后土体进一步土体流失,降低了填土黏聚力,提高了主动土压力。

3)墙身多次加固,墙体断面已成畸形,受力复杂。

以往堤防维修偏向于在原工程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加固处理,常水位以下结构问题可能并未全部暴露;在此基础上,经多次加固后,挡墙断面已成畸形,断面连接处多成薄弱点,新老结构接触面脱开、渗漏、浆砌块石脱落等,这给挡墙结构受力带来不确定性。

4)其他因素:

拦路港沿线基础中普遍存在淤泥质土,有的基础即使在①素填土、②粉质黏土层上,但其厚度较薄,在下卧淤泥质软土层影响下,也极易引起挡墙在极小的干扰下,发生失稳。

拦路港挡墙后均建有宽度为3-6m的防汛通道,道路结构基本为硬质的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这为墙后运行荷载增加提供了可能,实际上,防汛通道的汽车通行量也不小,接近乡村道路,局部时段作为施工进场道路使用,因此他的墙后荷载很难维持在原设计的2kN/m2,挡墙的运行荷载提高后,极易引起挡墙的失稳。

拦路港挡墙后绿化标准较高,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为挡墙的运行带来新的安全隐患。挡墙竣工后的小树木经过接近20a的成长,很多枝干已经初具规模,其不仅增加了墙后永久荷载,而且增加了大风影响下的偶然荷载。

5 挡墙失稳判别方法

拦路港沿线挡墙破坏多以不均匀下沉破坏为主,此类破坏型式表现最多的特征为墙身错缝、倾斜,错缝可以采用水平位移进行量化,倾斜可以采用倾角进行量化。不管是水平位移还是倾角,目前均无较为认可的计算方法,为此,笔者提出水平位移采用经验判别法,通过对较为成熟的桩基泥面处水平位移控制方法进行类推;倾角提出受力分析计算法,通过受力分析,引入倾角变量,对原各个作用力进行分解,计算出不同倾角下的安全系数。

5.1 经验判别法

因此,根据经验判别法,拦路港基础无桩挡墙墙顶错缝超过2.5cm,通过定期监测,并有持续发展趋势的,均可判别为挡墙即将失稳,需要尽快进行专项维修。

5.2 受力分析法

以拦路港较为常见原浆砌石挡墙为例,为了计算方便,本次对挡墙相关参数进行简化:①墙前填土按与底板面高程齐平考虑;②墙后填土按无黏性土考虑;③墙后填土只算至底板面高程。挡墙受力分析见图2。

图1 经验判别法水平位移相似关系图

受力分析法假设挡墙墙身倾斜角度θ,自重G1、G2、G3、G4、G5垂直力基本不变,但力臂有变化;土压力(Ea1、Ea2)、水压力P1、扬压力(U1、U2)的垂直分力及力臂均有变化;土压力(Ea1、Ea2)、水压力P1、扬压力(U1、U2)的水平分力及力臂也均有变化,在不同的θ值下,挡墙抗滑稳定及基底应力见表1。

图2 挡墙受力分析简化图

θ/°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偏心距e/m最大应力δmax/kN最小应力δmin/kN应力比δmax/δmin平均应力δ/kN01.280.15783.9033.562.5058.7311.270.17486.7130.982.8058.8521.270.19089.5828.353.1658.9631.270.20792.4825.683.6059.0841.270.22495.4322.964.1659.1951.270.24298.4220.194.8759.3161.260.259101.4617.385.8459.4271.260.277104.5314.527.2059.5381.260.295107.6511.639.2659.64

(注:本表结果由于未考虑墙前土压力及填土黏聚力等,数据偏保守,本次只分析相对趋势,因此基本不影响结论评判。)

拦路港堤防由于1997年12月即完成初设设计,当时《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水工挡墙设计规范》(SL379-2007)均未发布实施,挡墙的抗滑稳定系数、应力比等均未有明确规范规定,只能根据相关设计手册进行取值评判。根据《水工挡墙设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年11月第一版)显示,3级建筑物基本组合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要求≥1.25;基底应力比容许值基本荷载组合中等坚硬、紧密土层≥2.50。

拦路港挡墙原规模论证为3级建筑物,其基础基本座落于①素填土、②粉质黏土,局部坐落于③淤泥质粉质黏土上,①层、②层承载力在60-80kN左右,③层50kN左右。原设计底板在①层、②层的,基本采用原状基础;底板在③层的,采用回填塘渣挤淤,局部采用预制桩基础。由表1(θ=0°)计算结果,挡墙基本组合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1.28>1.25;平均应力δ=58.73kPa<(60-80)kPa,基底应力比δmax/δmin= 2.50≤2.50,均满足设计要求。

进一步分析表1计算结果显示,当挡墙因相关原因发生向墙前倾斜θ后,随着θ角度越来越大,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变化不大,并未因为发生倾斜而出现抗滑稳定问题,这与现状较为相符;偏心距e、基底应力比δmax/δmin随着θ增大,均增加明显,但平均应力δ变化不大。随着挡墙前趾应力增加、后趾应力降低,前趾应力接近或超过地基土允许承载力时,挡墙破底板会发生不均匀下沉,它的表现型式为墙身发生倾斜。根据图2受力分析,挡墙具体失稳角度跟挡墙挡土具体尺寸、地基承载力有直接关系,无法定性给出唯一失稳倾斜角度。从表1来看,挡墙在倾斜1°的情况,挡墙已经要出现失稳的情况。

5.3 方法对比

采用经验判别法,文章挡墙案例失稳条件为错缝值达2.5cm,折算到受力分析法,挡墙墙身倾斜角度在0.55°,由表1显示,挡墙基本属于临界状态,稍微倾斜一点,就有可能发生失稳,应该来说,理想状况下,判别结果基本一致。

经验判别法偏向与类比经验,实际依据并不充足,唯一影响因素只考虑挡土高度,显然很难有说服力;同时,此法需要有现场参照,当挡墙同时发生大小不一的倾斜,结果更易失真,但是在实际管理养护过程中又很直观,现状肉眼即可判断挡墙的运行状况,巡查人员基本采用此法进行判别。

受力分析法较为客观,通过对不同倾斜角度下挡墙的实际受力分析,计算出挡墙失稳的边界条件,结论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在实际管理养护过程中,非专业人士很难现场测量墙身倾角,这样为判别失稳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经验判别法准确度不高,但却实用方便;受力分析法较为客观,但实际操作不方便。因此,笔者建议,在挡墙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受力分析法,计算出挡墙失稳的临界角度,并推算出墙顶的水平位移,在设计图纸中明确这一数值;管理人员巡查过程中,利用经验判别法进行实地水平位移与临界水平位移对比初判,为后期维修加固程序提供原始依据。

6 总 结

1)挡墙破坏基本体现在整体稳定上,主要包括滑动破坏、倾覆破坏和不均匀下沉破坏3种,从拦路港所处环境及运行工况等方面分析得出,一般以不均匀下沉破坏为主。

2)对挡墙进行详细的受力分析,明确各个作用力对挡墙稳定所起的作用,辩证分析了挡墙发生细微倾斜后,各个作用力对稳定的两面性。

3)不同的挡墙失稳原因,最终都可反应到某个作用力上,为挡墙失稳的受力分析法提供依据。

4)挡墙失稳可用经验判别法与受力分析法进行判别,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建议设计人员采用受力分析法提出挡墙失稳的临界判别参数,运行管理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利用设计人员提供的参数,通过经验判别法进行挡墙失稳的日常判别。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50286—20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1007-7596(2017)07-0125-04

2017-06-26

朱冬舟(1985-),男,江苏滨海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利工程。

TV

B

猜你喜欢

墙身挡墙巡查
通道模板轻便式台车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巡查模型探讨
昼夜巡查不间断
某挡墙变形成因分析与处治
河道生态挡墙的计算分析及实际应用
浅谈涵洞砼八字墙施工技术
充填挡墙影响因素分析与应用
安徽中小型水库巡查值守实现GPS定位
居家公主变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