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嘧菌酯等7种药剂对榨菜白锈病的防治效果

2017-08-16陆军良陈宇博冯新军管军江袁忠勤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苯甲嘧菌余姚市

陆军良,陈宇博,冯新军,管军江,袁忠勤

(1.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浙江 余姚 315400; 2.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浙江 宁波 315012; 3.余姚市小曹娥镇农技站,浙江 余姚 315400)



嘧菌酯等7种药剂对榨菜白锈病的防治效果

陆军良1,陈宇博2,冯新军1,管军江3,袁忠勤1

(1.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浙江 余姚 315400; 2.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浙江 宁波 315012; 3.余姚市小曹娥镇农技站,浙江 余姚 315400)

选用7种不同药剂对榨菜白锈病开展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合药剂成本等因素,实际生产中可选用30% 吡唑醚菌酯乳油、48% 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进行防治。

榨菜; 白锈病; 30%吡唑醚菌酯乳油

余姚市素有榨菜之乡之称,榨菜常年种植面积0.67万hm2左右,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是余姚市重要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白锈病是近年来严重威胁余姚市榨菜生产的重大新病害,一般年份的发病率为10%~30%,严重年份的发病率可达50%以上[1]。2016年10月25日余姚市黄家埠镇、临山镇、小曹娥镇等地调查,白锈病在榨菜苗期普遍发生,病株率16%~100%,平均35%;病情指数8.0~48.8,平均17.9。经防治后病情得到控制,但后期受暖冬气候影响,白锈病迅速蔓延,2017年2月6日余姚市小曹娥、泗门、临山等地调查,榨菜早发田块(瘤茎已膨大)病株率100%,病指28.9~42.2;迟发田块(瘤茎将膨大)病情较轻,病株率在25%~79%,发病程度1级。

榨菜白锈病是由白锈病菌侵染引起,白锈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常在叶背面产生隆起状的白色疱斑,白色疱斑对应的叶片正面呈浅黄色;发病严重时,疱斑常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叶片发黄失去功能,从而导致榨菜严重减产[1-2]。榨菜白锈病防控不力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了有效地防治榨菜白锈病,本试验通过开展22.5% 啶氧菌酯悬浮剂等7种药剂对榨菜白锈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为白锈病防控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余姚市小曹娥镇曹娥村进行,试验榨菜品种为半碎叶型常规品种缩头种。前茬为甘蓝,露地栽培,土壤为砂壤土。

试验的药剂共7种:22.5% 啶氧菌酯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75% 肟菌·戊唑醇,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英国先正达有限公司生产;29% 戊唑·嘧菌酯,安道麦马克西姆有限公司生产;30% 吡唑醚菌酯乳油,48% 苯甲·嘧菌酯悬浮剂,惠州市银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1.2 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9个处理;处理1,22.5%啶氧菌酯悬浮剂2 500倍液,667 m2施用1次药剂成本26.00元(下称药剂成本);处理2,30%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液,药剂成本19.98元;处理3,75%肟菌·戊唑醇1 000倍液,药剂成本35.00元;处理4,75%肟菌·戊唑醇2 000倍液,药剂成本17.50元;处理5,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药剂成本50.00元;处理6,29%戊唑·嘧菌酯1 500倍液,药剂成本16.65元;处理7,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药剂成本19.98元;处理8,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药剂成本33.30元;以清水为对照(CK)。小区面积24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试验共施药2次,第1次2017年2月16日,榨菜瘤茎膨大初期;第2次3月2日,榨菜瘤茎膨大盛期。用SX-LK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667 m2药液用量45 kg。

榨菜于2016年10月5日播种, 11月5日移栽。

1.3 调查项目与方法

每小区随机定株30株,每株定叶1张, 于施药前和3月2日(第1次施药后14 d)、3月9日(第2次施药后7 d)、3月16日(第2次施药后14 d)调查白锈病发病情况,并计算各处理防效。试验期间,观察榨菜叶片,植株长势等,调查各药剂处理后对榨菜的安全性。

榨菜白锈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占整叶面积5% 以下;3级,病斑占整叶面积6%~10%;5级,病斑占整叶面积11%~25%;7级,病斑占整叶面积26%~50%;9级,病斑占整叶面积50%以上。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效

表1表明,第1次施药后14 d,各处理病情指数均有所下降,防效在50%以上的药剂有3种,其中嘧菌酯最好,与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均有极显著差异。第2次施药后7 d,各处理防效均有增加,防效在70%以上的有5种,第2次施药后14 d,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苯甲·嘧菌酯防效均有所增加,嘧菌酯防效最好,达到79.1%,与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1 000倍液无极显著差异,但与戊唑·嘧菌酯、肟菌·戊唑醇2 000倍液和啶氧菌酯差异极显著。

表1 嘧菌酯等7种药剂防治榨菜白锈病的效果

注:病指和防效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2.2 安全性

通过试验期间田间观察,各药剂处理使用剂量对榨菜生长没有不良影响,安全性好。

3 小结与讨论

近年来,榨菜白锈病在余姚市发病比较严重,农户对白锈病的防治已由原来的1~2次,增加到2~3次,因此筛选出高效、安全、经济的防治药剂,对确保农户增产增收至关重要。本试验结果表明,几种供试药剂均对白锈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平均防控率在72%,667 m21次防控成本16.65~50.00元。由于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乳油、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1 000倍液在防效上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药剂成本等因素,实际生产中采用30%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液或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较为合适。

[1] 冯新军,金立新,何红卫,等. 榨菜白锈病的诊断及药剂防治[J]. 上海农业科技,2004(4):94-95.

[2] 王迪轩. 如何识别与防治榨菜白锈病[J]. 农药市场信息,2015(2):59.

(责任编辑:张才德)

2017-05-16

陆军良(1967—),男,浙江余姚人,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E-mail:lindabridget@163.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734

S435

B

0528-9017(2017)07-1202-02

文献著录格式:陆军良,陈宇博,冯新军,等. 嘧菌酯等7种药剂对榨菜白锈病的防治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7):1202-1203.

猜你喜欢

苯甲嘧菌余姚市
光助过硫酸盐氧化处理苯甲羟肟酸的研究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对比试验
HP-β-CD水相中4-甲氧基苯甲硫醚的选择性氧化
二苯甲酮衍生物对酪氨酸酶生物活性的影响*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分析
世界上最苦的物质是什么?
25%呋虫胺·嘧菌酯·种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