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08-16徐磊
徐磊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徐磊
目的 对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得分、焦虑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进行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得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护理2周后, 观察组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 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5.7%)明显高于对照组(8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护理质量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病, 一旦发病,死亡率较高[1], 且目前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该病临床上多伴有持续性胸痛及濒死感, 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心理, 且需长时间卧床治疗, 因此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对于患者早期康复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探讨对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 观察其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颁布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标准。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 女19例;年龄28~85岁, 平均年龄(41.5±14.5)岁。观察组中男29例, 女18例;年龄33~84岁, 平均年龄(42.9±13.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方法, 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健康知识宣教、基础生活护理等, 并及时作出处理。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护理基础上, 根据本院护理临床经验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具体过程:①定期开展讲座,合理排班,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②成立优质护理工作小组,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在临床工作中加强护理质量的监督和评比;③给予患者入院指导, 对其病情和心理状态给予评估, 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④饮食和日常指导:控制饮食, 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⑤心理护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⑥保持病房安静, 增加病房舒适感, 限制病房探视人数。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对疾病了解程度, 焦虑情况和满意度情况。①疾病知识了解程度按照本院自行设计的急性心肌梗死健康知识测评问卷进行调查;焦虑状况评分:依据 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进行评估[3]; 以100分为满分, 50分作为焦虑症状的分界线, 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 60~69分为中度焦虑, ≥70分为重度焦虑, 分数越高所呈现的焦虑程度越严重。②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 应用本院自拟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测定, 分值越高表示护理人员态度越好, 操作技能越术熟练。分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3 个等级。满意度=(很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和S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进行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得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护理2周后, 观察组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 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5.7%)明显高于对照组(8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SAS评分和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患者SAS评分和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得分SAS评分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得分SAS评分对照组4767.48±6.1571.82±9.7675.62±5.4157.42±6.52观察组4769.52±4.3569.51±5.78 88.17±5.23a45.33±8.75a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 一旦发病, 病情凶险, 且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因此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尤其重要。优质护理是近年临床推广的新型护理措施, 其目的在于缓解由于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 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达到理想的保护效果[4-7]。
本研究结合本院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对本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显示, 住院护理2周后, 观察组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 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增加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 患者对心肌梗死的预防、治疗方案等相关知识有了一定了解, 有效避免因知识不对称而引发的医患矛盾,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本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改善了医患关系[8-10]。国内相关研究[5,6]显示, 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后, 能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死亡率,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 对以后疾病的复发也起到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积极采取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马爽. 人性化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237-238.
[2] 金玫.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8(8):675-690.
[3]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31-35.
[4] 黄秀英. 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23):38-40.
[5] 孟青.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效果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9):236-238.
[6] 邹素红, 熊海水.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 宜春学院学报, 2015, 37(6):83-84.
[7] 董书领, 董灵芝, 任志艳, 等. 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4):4-5.
[8] 吴肆莲. 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3(24):89-90.
[9] 陈淑芳, 吴洁华, 何亮.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当代医学, 2015, 21(29):86-87.
[10] 李富红.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吉林医学, 2013, 34(4):77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89
2017-04-27]
450000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