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外膜中的表达

2017-08-16汪新宇陈晓旭姜大宇李国栋董克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5期
关键词:外膜硬膜浆细胞

汪新宇 陈晓旭 姜大宇 李国栋 董克辛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外膜中的表达

汪新宇 陈晓旭 姜大宇 李国栋 董克辛

目的 通过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外膜中的表达, 研究其与CSDH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32例CSDH患者, 术中取材血肿外膜及硬膜,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bFGF在CSDH患者血肿外膜及硬膜的表达。结果 CSDH外膜为新鲜肉芽组织, 可见网状血管存在, 其间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浸润并聚集, 相邻硬膜未见明显异常。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bFGF主要表达在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的胞浆中,而在邻近硬膜中未见明显表达;血肿外膜bFGF为强阳性表达, 术后复发7例, 占22%, 未复发25例,占78%, 则术后血肿复发危险性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GF来源于血肿外膜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 其介导血肿外膜新生血管形成、局部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血肿量增多, 病情逐渐加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 好发人群为老人与婴幼儿,如积极治疗, 术后恢复良好[1-3]。本研究通过术中取材, 术后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FGF在CSDH外膜及邻近硬脑膜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其与CSDH疾病发展及术后复发的关系, 提供个性化针对性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进行钻孔引流的CSDH患者中随机选择32例, 其中女12例,男20例;年龄45~89岁, 中位年龄65.3岁;病程最短24 d,最长1年;无明显诱因隐匿起病6例, 发病年龄均>60岁(占19%);脑外伤患者共26例(占81%), 受伤病史1~5个月。患者症状及体征:轻度头痛伴头晕27例, 恶心伴喷射性呕吐5例,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12分共3例, 13~15分共29例,言语不清1例, 尿便失禁1例, 偏瘫14例, 单侧病理反射阳性6例, 智力下降及精神异常2例, 偏身感觉减退3例。影像学检查:头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等、低密度14例, 高密度10例, 混杂密度8例。治疗:诊断明确、术前准备完善后于局部麻醉下行单侧钻孔引流术31例, 分期行双侧钻孔引流术1例;术后共7例存在血肿复发;其中3例患者术后1周内反复出现癫痫发作, 再次行钻孔引流后, 均痊愈出院;4例患者术后复查CT提示血肿仍有残留, 但最厚层面<1 cm,经保守治疗1个月后完全吸收。

1. 2 主要试剂 鼠抗人bFGF单克隆抗体。

1. 3 取材过程 所有病例均在本院行钻孔引流术, 术中在血肿最厚部位切取血肿外膜及硬膜(5 mm×5 mm), 术后制成石蜡切片。

1. 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使用鼠抗人bFGF试剂盒, 由本院病理科医技人员操作, 根据试剂盒要求的程序测定外膜和硬膜上的表达。

1. 5 判定标准 每张染色切片观察5个高倍视野, 阳性率≤10%为阴性(-), 10%~25%为弱阳性(+), 25%~50%为阳性(++), >50%为强阳性(+++)。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外膜及硬膜的HE染色 外膜为新鲜肉芽组织, 可见大量网状血管存在, 其间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浸润并聚集。相邻硬膜未见明显异常。

2. 2 bFGF的表达结果 高倍视野下所见bFGF主要表达在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的胞浆中, 而在邻近硬膜中未见明显表达, bFGF在血肿外膜和硬膜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血肿外膜bFGF为强阳性表达, 则术后血肿复发危险性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bFGF在血肿外膜及硬膜中的表达(n)

表2 bFGF在术后复发与未复发中的表达(n)

3 讨论

CSDH占颅内血肿的10%左右, 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约为6.5/10万人, 发病症状不典型, 无特征表现。在我国CSDH患者中存在外伤史的占53.3%~80.3%, 发病诱因包括:脑萎缩、脑室引流术后过度分流、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治疗等[4-6]。

CSDH病理基础主要在于血肿液及包膜产生的占位效应,导致邻近皮层受压、脑脊液循环受阻, 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进一步可能诱发癫痫甚至出现脑疝, 加重神经功能损害, 产生严重后果。钻孔引流术是目前公认首选的治疗方法, 但有学者研究表明, 术后较易出现血肿复发, 占8%~37%。本试验患者中, 术后复发7例, 占22%, 再次行钻孔引流2例, 占6%, 与文献接近[7]。CSDH的发病机制及术后复发原因, 至今不明, 国外有学者倾向于渗透压梯度及半透膜学说, 但国内有学者分析病变处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血肿不断扩大、术后复发的主要病因, 但都缺乏相关临床试验依据。王良伟等[8]对CSDH新生外膜进行病理检查提示, 血肿外膜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有炎性细胞、胶原纤维和纤维细胞等, 血管壁不完整。国内有学者对血肿外膜进行电镜扫描, 结果发现大部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异常, 也有部分毛细血管结构完整, 扩张不明显[9]。

对血肿外膜和邻近硬膜进行HE染色提示外膜为新鲜肉芽组织, 可见大量网状血管存在, 其间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浸润并聚集;相邻硬膜未见明显异常。本试验结果显示, bFGF在主要表达在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的胞浆中, 而在邻近硬膜中未见明显表达;bFGF在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肿外膜bFGF为强阳性表达患者, 术后血肿复发危险性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是近年来发现的促血管再生因子, 它在体内主要存在于上皮组织中, 包括神经上皮组织、心脏、肺脏、肾脏、肝脏以及肿瘤组织中;主要作用于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 具有极强的促细胞有丝分裂和促细胞趋化作用, 并可促进新生血管基底膜降解, 从而加快血管生成速度同时也可增加新生血管管壁的通透性, 导致新生血管再出血。

综上所述, bFGF介导了CSDH外膜血管形成, 并使血肿外膜新生网状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随着脑搏动的物理作用,导致新生外膜不断渗血, 从而使慢性硬膜下血肿液不断扩大和术后出现血肿复发。体会在临床工作中检测血肿外膜中bFGF表达, 相关技术成熟, 术中取材操作简单、安全, 且费用不高。bFGF的检测结果可作为一项参考指标, 更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 有利于及早提供个性化针对性治疗, 从而减少血肿复发再次手术的风险, 应用前景广阔。

[1] 高乃康, 毛伯镛.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及其复发相关因素研究.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4, 3(4):350-351.

[2] 苏少波, 张建宁. 慢性硬膜下血肿外膜的超微结构观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2, 11(2):145-148.

[3] 王湘如. 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慢性伤口临床分析.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9):00063.

[4] 赵允沛, 刘文, 王晓兰, 等.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鼓膜修复的影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7, 15(6):485-486.

[5] 马京库. 慢性硬膜下血肿外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大连医科大学, 2013.

[6] 马京库, 左毅, 李宝明, 等. 慢性硬膜下血肿外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6, 15(4):342-345.

[7] 苏少波, 张建宁. 慢性硬膜下血肿外膜的超微结构观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2, 11(2):145-148.

[8] 王良伟, 李监松, 徐光斌, 等.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治疗.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2):137-139.

[9] 徐建荣, 李曦, 金晓, 等. 肌成纤维细胞在CSDH外膜中分布的初步研究. 浙江医学教育, 2011, 10(2):44-46.

Express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in the adventitia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WANG Xin-yu, CHEN Xiao-xu, JIANG Da-yu, 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Dalian City

Friendship Hospital, Dalian 116001, China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in adventitia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 and study its correlation with CSDH disease progression. Methods A total of 32 patients with CSDH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hematoma adventitia and dura mater were collect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bFGF in hematoma adventitia and dura mater of CSDH patients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CSDH adventitia is fresh granulation tissue, showing the presence of reticular vessels, among which were neutrophils, eosinophils, fibroblasts, plasma cell infiltration and aggregation. No obvious abnormality exists in adjacent dura mater. Under high power microscope, bFGF was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cytoplasm of neutrophils, eosinophils, fibroblasts and plasma cells, but no obvious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the adjacent dura mater. The hematoma adventitia bFGF of hematoma was strongly positive, and there were 7 recurrence cases after operation, accounting for 22% and 25 non-recurrence cases, accounting for 78%.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hematom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BFGF is derived from hematoma adventitia of neutrophils, eosinophils, fibroblasts, plasma cells, which mediates hematoma epicardial neovascularization, loc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eventually leading to increased hematoma number and gradually worsened conditio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08

2017-05-18]

大连市卫生局课题项目(项目编号:WSJ/KJC-01-JL-01)

116001 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外膜硬膜浆细胞
尼莫地平调控IRS-1对人脑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①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髓外浆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颅内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及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神经束膜吻合术与神经外膜吻合术治疗尺神经损伤的效果比较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危险因素分析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血管外膜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