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2017-08-16何启卓
何启卓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何启卓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44例。治疗组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 对照组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单药治疗,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的尿黄、皮肤巩膜黄染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纳差、乏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降低, 且治疗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 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1例过敏性皮疹,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 未经特别处理于1 d后症状消失。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可改善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故为本病的较理想治疗方法, 值得推广。
药物性肝炎;多烯磷脂酰胆碱;茵栀黄口服液;疗效;不良反应
在全部住院肝病患者中, 药物性肝炎占比1%~5%, 但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逐渐增多, 本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1]。对于轻度药物性肝炎患者, 可于停药后自行恢复, 而对于重度患者, 可能出现死亡, 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因此, 积极对药物性肝炎进行救治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文对部分药物性肝炎患者实施多烯磷脂酰胆碱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 取得较理想治疗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纳入此次研究, 均有肝损害性药物服用史, 患者均有尿黄、纳差、乏力、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 排除其他肝炎等所致的肝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44例。治疗组男24例, 女20例, 年龄32~75岁, 平均年龄(49.65±15.23)岁。对照组男23例, 女21例, 年龄33~77岁, 平均年龄(49.76±15.1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单药治疗:465 mg多烯磷脂酰胆碱+25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 1次/d;治疗组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方法同对照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 10 ml/次, 口服, 3次/d, 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尿黄、纳差、乏力、皮肤巩膜黄染)、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及不良反应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乏力、纳差等症状消失, 检测肝功能显示正常;有效:患者乏力、纳差等症状缓解, 检测肝功能指标降低30%~60%;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或继续加重, 检测肝功能异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后,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 治疗组的尿黄、皮肤巩膜黄染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纳差、乏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肝功能指标 治疗前,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AST、ALT和TBIL水平显著降低, 且治疗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组别例数时间AST(U/L)ALT(U/L)TBIL(μmol/L)治疗组44治疗前127.85±24.62118.45±23.36 67.74±11.23治疗后 43.16±8.37a42.09±7.84a16.15±2.39a对照组44治疗前128.03±24.49118.62±23.18 67.52±11.68治疗后 68.14±12.9267.43±9.3627.87±4.71
2. 4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 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1例过敏性皮疹,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 未经特别处理于1 d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药物性肝炎为药物毒性作用、变态反应所引发的肝脏损伤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坏死, 影响肝代谢过程, 从而导致患者发生黄疸、恶心、乏力、纳差等症状[3-7]。多烯磷脂酰胆碱为一种磷脂, 由大豆中提取而来, 是细胞膜、亚细胞膜的组成部分之一, 其结构和内源性磷脂相同, 为重要的肝细胞保护剂[8]。可提高细胞膜的完整性及稳定性, 修复、再生及稳定损伤的肝细胞膜, 并可抗脂质过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肝脏的慢性损伤, 故肝脏保护作用较强[9]。
茵栀黄口服液是由茵陈、栀子、金银花及黄芩组成的中成药物, 方中茵陈清热利湿, 栀子利胆退黄, 金银花清解血毒, 黄芩燥湿泄热, 全方共奏清热解毒、退黄利湿等功效,可有效缓解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同时茵栀黄口服液服用简单、方便, 可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的尿黄、皮肤巩膜黄染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纳差、乏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AST、ALT、TBIL水平显著降低, 且治疗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 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1例过敏性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 未经特别处理于1 d后症状消失。
综上所述, 药物性肝炎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赵冬, 李洪璐, 刁振瀛, 等. 141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分析.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3, 7(2):262-265.
[2] 张东萍, 肖招英, 巫爱峰, 等.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护肝片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观察. 中国药师, 2014, 17(9):1524-1525, 1528.
[3] 杨伏萍, 雷敏.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观察.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14):1952-1953.
[4] 刘晓波, 孟凡军, 王太斌. 268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肝脏, 2015(5):399-400.
[5] 洪金鹏, 王兆林, 王俊科, 等. 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炎过程中IL-6和PCT的变化.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5, 24(5): 547-548.
[6] 胡红锋.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炎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1):125-128.
[7] 刘庆琼.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5(4):31.
[8] 杨莹.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疗效. 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11):81-83.
[9] 方伟文, 吴锐城. 双环醇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11):53-54.
[10] 王会锋, 杨国钧, 袁丽霞, 等.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药物性肝炎临床分析. 河北医药, 2011, 33(17):2651-265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64
2017-04-01]
510000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