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德育工作探究

2017-08-15黄日彪

文理导航 2017年24期
关键词:自主发展德育工作核心素养

黄日彪

【摘 要】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素养的重要部分。做的是学生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工作,由于其特殊性,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一直难以对工作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少了评价制度的反馈,德育工作很多时候都无法开展。我国的德育工作中诸多问题丞待解决。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对学生基礎素质和能力的总结和发现,也是当代学生品德教育工作的需要。本文从当前存在的学校德育工作问题出发,立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三个维度出发给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和落实意见,提出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工作;学校领导;确切落实;自主发展

一、我国德育工作长期存在的问题分析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家庭的工作,也是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学生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学校是培育人的基地和摇篮,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一代,也为了学生能有更好的素质发展,学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指导方针、成为德育的前线。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生活在社会中就离不开社会公德和社会道德。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当今我们现存的德育工作体系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还是存在普遍性的难题。难题一:德育工作谁来负责,谁来开展?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或者父母都有责任和义务开展德育工作。切实到学校的工作安排,究竟是让哪个领导哪个老师来负责这一项工作呢?即使是有专门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那么,怎么样来保证该负责人的专业性以及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呢?难题二:如何进行德育工作效果的评价?德育工作是学校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教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德育工作的评价和反馈可以让开展工作的人知道当前的不足以便于调整方案和策略。但是在没有成型的评价系统之前是如何进行效果的评价呢?

这两大难题的存在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虽然有很多专家学者根据地区或者学生学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式,但是一直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困难。

二、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校德育工作新局势

核心素养自传入中国起就成为了社会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行业的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三个基础、六个核心、十八个要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确立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1.进行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坚实学生的文化基础

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个核心。学校开展德育工作,一定要尊重国家课程的基础性,不得随意占用基础课程的上课时间。国家的基础课程是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来源,坚持国家基础课程占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打造坚实的人文底蕴,这也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崇尚科学,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当今社会有很多迷信风气或者谣言都是由于很多群众没有科学的意识和精神所造成的跟风。因此,让学生学会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崇尚科学精神。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的学习和运用都是十分必要的。

2.进行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

培养会学习、会生活的新一代学生。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特殊的、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经历过的事情都会不一样,对同样的事物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因此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特殊性,因为每个人有与他人不一致的权利。

德育工作的开展也要尊重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独立而完善的人。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不一样,有可能这种教育方式不适合他,换另一种方式的时候又有可能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客观看待某一时期学生的发展变化,不能急于做出调整,应该要做适应性的训练,当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时才做出相应的调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的最大追求是学会学习,不用学习。当学生能自主学习而不依赖老师的时候,才是真正地会学习。

学习并不是指夜以继日地学习,学习是为了不学。学生应当有用更丰富多彩的生活,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模式,这样学生才能健康生活。

3.进行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倡导学生的社会参与

学生除了在校园中有自己的角色之外,在社会中也有各种各样的角色——儿童,顾客,陌生人等等。培育人,是培育健康的人,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离开学生社会参与的教导。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有各自的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责任越来越大,知道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担当是一个人的基本的义务。想要享受权利必须先履行义务。新一代青年是具有创新性的青年,只有会创新的人才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培养会创新的人。

三、小结

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工作要符合学生的素质发展要求以及心理年龄特点还有身体发展程度。还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创新,培养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会学习会生活、有责任感会创新的学生是未来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和重点。

【参考文献】

[1]徐志红.以德育为中心.探索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J].当代职业教育,2011(09)

[2]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09)

[3]石鸥.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1)

[4]于生丹.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的对应与关联[J].当代教育科学,2016(22)

[5]赖增荣.基于学科价值的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教学案例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5(04)

[6]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7]肖舒仁.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下),2012(05)

[8]陈月.精细化管理——论如何提高初中德育工作时效性[J].青年文学家,2014(02)

猜你喜欢

自主发展德育工作核心素养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创设教学空间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基于儿童本位的学习方式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