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核心素养”培育,活化小学音乐课堂

2017-08-15归陈佳

文理导航 2017年24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核心素养

归陈佳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首要位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音乐教材来开展德育教育,可以落实新课标要求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作品背景、利用民族音乐、开展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核心素养

我国是千年文明古国,在音乐中可以找到许多传统文化的缩影,优美的旋律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利用音乐教材来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理解音乐的内涵,落实新课标要求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介绍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首要场所,教师应努力挖掘音乐作品中对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以及带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教学内容,发挥音乐教学独特的爱国主义优势,通过一首歌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的教学为例,这首歌高昂、雄壮,唱起来需要精神振奋、充满力量。但是,大多数学生虽然会唱却失了应有的灵魂,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不知道国歌的历史意义与创作背景。为此在教学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PPT介绍作品背景,从而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听得很认真,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感受到了中华儿女们为自由、解放而敢于奔赴前线的斗争精神,作者以音乐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节奏表达出了中华儿女们与帝国主义顽强斗争的不屈精神。通过音乐背景介绍,学生知道了國歌是国家的象征,这首歌曲像一支战斗号角,反映着人民的精神面貌,凝聚着中华儿女们从内心发出的“不做亡国奴”的怒吼。在听过范唱过后,学生合唱这首歌曲时,每个人心中都流淌着满腔热情,神情严肃,知道唱好国歌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借助作品背景介绍与音乐文化知识的灌输,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利用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和家乡的情感

每个民族的民歌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教育氛围,在欣赏和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那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作品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得到相统一,发挥音乐作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既接受到美育的熏陶,又能增强民族情感,这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草原赞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不仅歌曲旋律优美,且意境也很迷人。在教学中,我借助PPT向学生展示了多张蒙古草原特有风光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蒙古族人民的服饰、风俗和生活地域等,带领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诵歌词,通过课件欣赏,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特点以及歌曲的风格和所要表达的情绪,感受草愿上的人们是多么的热爱自己的家乡,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再比如歌曲《忆江南》,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认识,比如有什么美丽的传说、有什么迷人的风景、有什么风俗特色等,以视、听唱教学为契机,学生的感触很深,不仅让学生对江南文化有了感性认识,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育素材,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情感的培养,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是小学生的最爱。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才艺勇敢展现出来,既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与鉴赏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意识到只有团结一心、协调一致,才能唱出和谐的音符,才能有成功的演出。

例如学习歌曲《彼得和狼》时,在了解了童话故事情节和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一一对应的角色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排练音乐剧,同学们一听可高兴了,纷纷兴趣高昂的投入到准备活动中,各个小组都分工明确,小组成员更是忙得不亦乎,有的制作头饰,有的编排剧情,有的串联台词,在充实而又紧张的准备之后,各个小组在台上的表演都相当成功。通过这样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肢体表现力和对乐器的辨别能力,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记忆这首乐曲,使学生通过故事表演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同时,在准备和表演的过程中,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的成功,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比如组建舞蹈队、合唱团、小乐队等,既能满足小学生活泼好动、积极表现的心理,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共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德育的教育过程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音乐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这一独特的艺术魅力,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让学生在音乐的殿堂中既享受到美的熏陶,又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余晓情.加强审美体验,落实音乐核心素养[J].新教师,2016.8:66-67

[2]陆小青.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17.1:68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德育核心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