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老师”的田间种植课

2017-08-15唐浚中

当代党员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兴华优质稻柏树

唐浚中

2017年6月的一天,巫山县庙宇镇柏树村。

一处田坎上,一个戴眼镜、身材偏瘦的中年人弯下腰,将视线扫过眼前的水稻田。

一旁,张兴华和村里其他几位贫困户的注意力立即集中起来。

他们知道,优质水稻专家李经勇的种植课,又要开讲了。

入村

2016年3月7日,柏树村召开了一次村民大会。

会上,李经勇给乡亲们讲了第一堂“水稻种植课”。

彼时,正值脱贫攻坚战在全市全面推进。作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李经勇早已与庙宇镇一家农业公司建立起技术指导联系。

为加快脱贫步伐,2016年初,巫山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决定组建科技特派员队伍,让他们为脱贫提供技術支持。

作为巫山传统水稻种植区里出名的贫困村,柏树村迎来了李经勇和他的“渝优”水稻团队。

经过一轮调查,李经勇发现,这里气候条件正适宜种植“渝香203”优质杂交水稻,随即向村民提议种植。

回到2016年3月7日。村民大会会场里,李经勇开始向乡亲们介绍起“渝香203”。

张兴华提出了第一个问题:“‘渝香203是啥品种?”

李经勇笑道:“‘渝香203是我和同事们多年前研发出的优质品种……”

1997年底,李经勇带领课题组开始了杂交水稻品质选育研究工作。

彼时,因重庆属西南高温、伏旱稻区等原因,本地渝产水稻品质偏低。

也因此,有行业专家下了定论:重庆地区无法产出优质水稻。

作为水稻研究员,李经勇希望能破除这个“魔咒”。

2000年,在一次对引进的稻种进行筛选时,李经勇发现其中一株水稻长势好,小鸟尤其喜欢取食。

“这株水稻有希望被培育成优质杂交水稻。”很快,李经勇带领课题组开始了进一步研究。

经过反复攻关,李经勇带领课题组取得重大突破——课题组培育出一个颗粒饱满、丰产稳产性好、食口性好的品种,经审定被命名为“渝香203”。

2010年,经国家相关部门审定,“渝香203”被评定为重庆首个“国颁二级优质水稻”。

入脑

2016年3月7日,巫山县庙宇镇柏树村村民大会上,响起了一阵掌声。

听完李经勇和他的团队研究优质水稻的故事,“张兴华们”大呼精彩。

接着,李经勇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经过与种子公司协调,柏树村村民可以以每公斤40元的价格购买“渝香203”稻种。

“还真便宜不少——我们自己去买优质稻种,每公斤是120元。”闻言,村民们心里有些小激动。

可转念一想,有村民又发出一阵叹息。

彼时,水稻已将近育苗阶段,水稻种植户们早就买好了当年要种植的种子。

这时,李经勇看出了村民的顾虑。

“只要管护到位,现有品种一样能够增产……新品种我们可以明年再种。”李经勇说。

会后,李经勇领着张兴华等贫困水稻种植户来到了田边。

站在田坎上,李经勇环顾四周,向村干部询问往年水稻种植情况。

“这片土地是害虫稻飞虱的过境地,常遭受虫害。”一位村干部介绍。

“你们做了提前防治吗?”李经勇转向村民问道。

“没遭虫还要打药防治?”村民们问道。

彼时,虽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但村民往往认为自己种了一辈子地,对作物习性了如指掌,不听农业技术人员的劝告。

当村民们发现病虫害扩大时,往往又会“病急乱投医”,错误或过量使用农药……

“必须要改变这种错误思想。” 李经勇说。

在随后的水稻种植指导中,李经勇通过鲜活的案例,不断强调科学种植的重要性,让村民们逐渐转变了思想。

练技

2016年5月,柏树村稻田即将栽苗。

这天,李经勇带着“渝优”水稻团队来到柏树村,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

“把水稻等距插进稻田不就行了,有什么巧处?”面对李经勇的指导,村民问道。

话音刚落,李经勇脱鞋挽起裤脚,走进水稻田。他接过村民手里的秧苗,开始给村民进行插秧示范。

很快,几株大小行距不同的水稻插秧完成。

“用宽窄行插秧法,可改善稻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肥料投入,提高产量。” 李经勇解释说。

在李经勇力推下,村民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栽种方式。

随后几个月,李经勇带领团队频频来到柏树村,指导农民种植……

2016年8月的一天,柏树村水稻已经收割完毕。

看着自家地里2亩水稻田增产,张兴华脸上露出笑容。

这时,李经勇又作出一个决定——组织村民前往当地一家农业公司参观,学习标准化种植技术。

几天后,“张兴华们”跟随李经勇来到了这家农业公司。

在农业公司里,“张兴华们”看到了规范的种植基地、自动化的米业加工流水线、包装精美的农产品……

“这家公司要是能收购我们地里的水稻,我们就不愁卖了。”彼时,“张兴华们”一声感叹。

“为大家统一规划优质水稻种植品种,正是为对接加工企业做准备。”听闻村民们的意向,李经勇笑着说。

很快,在李经勇的协调下,这家农业公司与当地村民达成合作意向。

“绿金”

2017年6月的一天,李经勇带着“渝优”水稻团队来到柏树村。

这天,李经勇又为村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利用科技特派员项目资金,他打算持续提升村里的水稻种植水平,推进水稻种植有机化。

在村委会一间办公室里,李经勇召集村民开会,进行种植技术推广。

“在稻田里养鸭,让鸭子吃虫子和野草。这样不仅能增加养殖收入,而且还能减少农药用量。”李经勇提议。

“以前听说过稻田养鸭,可每亩养几只?怎么养?”

“养鸭会不会影响水稻生长?”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围着李经勇问起来。

“大家放心,这些技术都经过了实践论证,不会有问题。”李经勇又开始了新一轮耐心解释。

几天后,村里统一采购的免费鸭苗送到了张兴华等水稻种植户手里。

至此,柏树村的水稻种植开启了鸭稻共生新模式。

但“张兴华们”并不知道,这只是李经勇推进柏树村水稻种植有机化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李经勇又通过项目资金,为村民买来昆虫性诱剂杀虫板。

“用物理方式消灭害虫,能大大降低农药用量,提高稻谷质量。”李经勇说。

通过重视病虫害预防、对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等举措,柏树村的优质稻种植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而在优质稻种植水平提升之际,张兴华也通过种养殖等举措提高了家庭收入。

这天,张兴华站在自家田坎上,望着已经灌浆的优质稻,想着已与当地农业公司建立的供销关系,信心油然而生。

如今,张兴华连同全村所有贫困户,正满怀喜悦地期盼着脱贫验收那天的到来。

猜你喜欢

兴华优质稻柏树
柏树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兴华市林湖乡:村企联建共走振兴路
鸟儿和乌柏树
摄影作品欣赏
用“倒推法”解决问题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马兴华摄影作品欣赏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
漳州市早籼优质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