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拦路虎”变成“摇钱树”
2017-08-15唐余方
唐余方
在开州区长沙镇齐圣村,人们习惯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这里的变化。
几年前,大家尚不敢想象:宽阔平坦的公路能直通到山顶,猕猴桃、蓝莓等特色产业能铺满山间,贫困户们也能住上干净整洁的新房……
但今天,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这个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一举成为全国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农业综合开发示范村、扶贫开发示范村。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山区,彻底驯服了地理劣势这只‘拦路虎,让大山变成了村里的‘摇钱树。”齐圣村党委书记熊尚兵说。
宣战
2005年,湖南妹子刘丽梅第一次跟随丈夫来到婆家所在的齐圣村。
在路上连续颠簸两天之后,他们才到达开县(今开州区)长沙镇。
可是,还未进村,刘丽梅的心就已经凉透了。
自小在平原长大的刘丽梅,从未见过这重重大山。丈夫的家在山顶,夫妻俩坐上一辆货车上山,脚下的路泥泞狭窄,一转头就能看到旁边的悬崖。
“凤凰落到‘山窝窝头来了。”一路上,刘丽梅总能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时,刘丽梅并不了解,齐圣村属于典型的大山区,是长沙镇贫困发生率最高、基础条件最差的村。
由于村里不通公路,当地盛产的柑橘很难运出去,外面的产业也很难引进来。因此,大部分村民只能依靠外出打工来维系生活,村里的发展一度止步不前。
对于齐圣村这样的发展困境,熊尚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熊尚兵土生土长在齐圣村,也是村里最早外出打工的那拨人。他的足迹遍布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在外闯荡18年,让他成了一名小有成就的生意人。
可是,每当回到家乡,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总会给熊尚兵重重一击:“外面的世界变化极大,但这里却是山河依旧。”
2004年,熊尚兵决定回乡,担任齐圣村党支部(现为党委)书记,开始带领村民向盘踞大山的贫困宣战。
筑基
熊尚兵担任村支书后做的头一件大事,便是带领村干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在进村公路逐步完善之际,熊尚兵又有了新想法:“路修好了,村里还得发展自己的产业,让老百姓能够就地务工。”
2010年,齐圣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过多方调研和考察,组建了开县奇圣红心猕猴桃种植股份合作社,开始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红心猕猴桃产业。
那时,齐圣村的猕猴桃产业刚刚起步,苗子虽然种下了,但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种植技术仍亟待完善。
正是这个刚刚起步的产业,吸引了开县农综办的目光。
彼时,市农综办开始在农业综合开发模式上进行大胆探索,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地发展配套、农综开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2011年,开县农综办也开始大胆破题,推进农综项目进山区,与扶贫工作相结合,齐圣村由此获得了开县农综办的产业化项目支持。
“产业基地虽然建起来了,但没路、没水,产品品种也不优良。”开县农综办工作人员一次次来到齐圣村,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同时,在开县农综办的大力支持下,齐圣村走上了产业转型之路:不仅对猕猴桃品种进行更新换代,还开始发展其他品种水果。
如今,齐圣村不仅有开州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蓝莓、优质柑橘、桃子等产业项目也发展迅猛。
借技
2016年夏天,漫长的旱情袭击了齐圣村。
“两个月没下过一滴雨。”负责管理基地生产的齐圣村党委副书记程国辉对此记忆犹新。
如果换作以前,程国辉肯定急坏了,因为单靠人工灌溉,根本无法满足果树巨大的需水量。
“现在不用担心了,农综办安装的灌溉管网解决了我们的灌溉难题。”程国辉说。
灌溉曾是齐圣村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那时,产业基地没有耕作便道,没有蓄水池,每次灌溉,只能依靠人工以接水管的方式,一点点对果树进行浇灌。
“不仅耗时耗力,效果还很不好。”程国辉说。
传统的耕作方式显然无法将产业做大做强。2015年,开县农综办争取到项目资金,开始在齐圣村的猕猴桃基地和柑橘基地安装灌溉管网,发展滴灌、喷灌相结合的节水灌溉模式。
齐圣村的灌溉管网修了整整半年,除了管网设施,耕作便道、蓄水池等也全部完善。
第一次开灌的时候,程国辉亲手把闸阀打开,轻轻将按钮一按,灌溉管网里喷出的水就像下雨一样,滋润着整片土地。他第一次感受到,只有依靠现代农业技术,才能真正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振兴农业。
“节约了一半的人力,高效便捷,再热的天也不怕了。”程国辉说。
农业综合开发让山区农业走上了科技发展的道路: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得到有效推广;广泛使用太阳能杀虫灯、防虫板和生物农药,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大力推广循环农业和生态种植、养殖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农业综合开发让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熊尚兵说。
致富
2015年5月1日,刘丽梅全家从山顶搬到了山下的新房。而就在半年前,她家已经摘掉了“建卡贫困户”的帽子。
在齐圣村生活十几年,刘丽梅不仅见证了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也目睹了村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2010年,开县奇圣红心猕猴桃种植股份合作社成立时,刘丽梅就用家中的几亩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入股到合作社中。
在猕猴桃产业基地投入生产后,刘丽梅的父亲江丰云又在基地谋得一份工作,一年能有一万多元的劳务收入。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齐圣村深入推进,当地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村民收入也随之增加。
2013年,齐圣村猕猴桃第一次挂果,二十几天便销售一空。之后,凭借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经验,村里又陆续引进了其他产业,村民都积极参与其中。
“没想到这个‘山窝窝能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刘丽梅在村里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伴随着山区农业的发展,农综开发也在不断转型。在齐圣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扶贫攻坚、乡村旅游实现了有机结合,建成了高山生态旅游、大垭口、长沙橘海等特色鲜明的6个生态农业观光园。
因为高山生态旅游不断发展,齐圣村的人气也越来越高。现在,有些搬下山的村民,又开始主动搬回山上,办起了農家乐。
“我父亲就搬回了山顶的老屋,这样他每天都能去基地里干活。”刘丽梅说。
看着齐圣村如今的样子,刘丽梅时常想,这个“山窝窝”她是来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