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农业供给侧 增添脱贫新动力

2017-08-15

当代党员 2017年15期
关键词:张超南川稻米

2005年,开县(今开州区)长沙镇齐圣村,湖南妹子刘丽梅跟随丈夫来到了婆家。

刚到长沙镇,刘丽梅新婚燕尔的喜悦,就被眼前的景象一扫而空。

在她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山——丈夫的家在山顶,夫妻俩坐上一辆货车上山,脚下的路泥泞狭窄,一转头就能看到旁边的悬崖。

当时,刘丽梅有了想哭的冲动:“凤凰落到‘山窝窝头来了。”

曾经,对于南川区福寿镇大石坝村村民李代云而言,“丰收”并不是一个让人雀跃的词汇。

李代云的家乡盛产稻米。有很长一段时间,大石坝乃至整个南川生产的稻米,都因为地理条件限制、品种杂乱等原因,在市场上节节败退。

因为种水稻不挣钱,为了糊口,李代云被迫外出务工。

在2014年以前,永川区农委副主任张超也有一件烦心事——虽然各级财政对农业特别是产业扶贫工作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是,财政补助资金往往直接注入企业或项目,极易成为企业的“私有财产”,导致“一家独享”,而广大农民却不能从中受惠。

…………

“刘丽梅”“李代云”“张超”们遇到的烦恼,有的是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的属于产业化品牌化运作乏力,也有的是因为惠农体制机制改革没有跟上……这些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干,实际上都指向了同一块“短板”——农业供给侧。

按照“2017年基本完成,2018年全面扫尾,2020年稳定脱贫”的时间表,2017年是重庆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

中央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助农增收是核心,发展产业是动力。

长期以来,农民增收的“瓶颈”主要集中在供给侧——产品结构单一、处在产业链低端、技术资本人力资源等产业要素不足、市场信息不对称、营销渠道不畅……

要助推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破题之道也在供给侧——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农业供给端发力,将传统粗放式的“糧猪型”农业结构转变为顺应市场需求、发挥市场作用、对称市场信息、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新型农业生产供给体系。

在这样的战略导向下,重庆近年来在农村脱贫攻坚中始终聚焦农业供给侧,启动了一轮又一轮富有成效的探索和攻坚——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齐圣村基础硬件平台得以强化和提升,产业项目得以生根,成功将地理条件这个阻挡脱贫的“拦路虎”,转变为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通过农业品牌化运作,大石坝村的稻米贴上了“南川米”的“金字招牌”,在市场上开疆拓土、蒸蒸日上。看到稻米行情越来越红火,李代云重操旧业,并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如今,他已经凭借种植稻谷、养殖等项目脱贫。

通过创新财政补贴股权化共享机制,张超和同事们顺利突破了财政补贴“一家独享”的瓶颈,让广大农村群众成了可以享受红利的“股东”。

…………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在实现富裕梦想的道路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过程中,这样的故事正在重庆广袤的农村不断上演,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脱贫攻坚的现实经验也在不断凝聚和升华。

为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推广,本刊特围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脱贫攻坚”这个主题,从全市基层选取了一组在农业供给侧锐意探索、勇于实践、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希望通过这样的讲述,为全市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张超南川稻米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香喷喷
My New Invention
How to Protect Us from Infectious Diseases
发挥内外因作用 促进稻米业发展
大南川流域设计洪峰流量计算分析
阿维菌素在稻米中的残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