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2017-08-15李恋恋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图书馆

李恋恋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205)

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李恋恋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205)

为促进图书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过渡,高校图书馆须考虑与专业学科的合作,应从学科服务重视程度、组织管理、团队组成、绩效考核、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文章分析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更新理念,探索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考评体系、加强平台建设的路径,以构建现代学科馆员制,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科服务团队,推动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与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优化。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管理组织;考核绩效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知识库和学习资源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传统管理服务中图书馆多作为文献检索和传递的载体存在。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开始转变理念,探索管理模式创新,嵌入学科服务,以促进与专业的融合,积极为师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高质服务。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首先引进了国外的学科馆员制度,之后国内多所高校相继引入,可见,我国高校图书馆越来越重视学科服务团队的建设。经过近20年发展,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就整体而言仍处于初级阶段,其有待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重视程度、组织管理、团队力量、绩效考核、信息平台建设五大维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新理念、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考评体系、加强平台建设等学科服务团队建设的路径,以期构建学科馆员制,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搭建一支优秀的学科服务团队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一、重新定位,重视学科服务

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少数知名大学图书馆外,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没有高素质的学科服务团队。在信息时代,大多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仍较为陈旧,是一种“被动式”的服务,其功能仅仅体现在书籍借阅上,与高校学科或专业建设缺少融合,难以主动为师生提供高效服务,难以推进科研教学工作创新,也不利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高校图书馆不重视学科服务,很多高校图书馆还未完全意识到学科馆员制度的优越性[1]。即使是在已经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高校中,也往往因为经验匮乏,理解不深,导致团队质量不高,难以满足高校教学、科研需要。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应重新认识自我,找准定位,实现自身价值。高校图书馆应明确其服务对象是“为了获取与本专业有关知识信息”的广大师生,传统的图书馆员只负责图书借阅管理不能满足师生“教”“学”和教育科研新需求。因而高校图书馆应转变观念,清楚地认识到建设学科服务团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此类图书馆员的数量。

二、优化组织结构,健全管理机制

一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搭建学科服务团队时,学科馆员多从馆内选拔或抽调,且多为兼职。在图书馆馆员原本各司其职的架构中,选拔或抽调人员去兼顾学科服务,可能导致个别馆员工作任务繁重,也极易引起工作上的矛盾。学科服务是一项长期项目,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馆员长期坚持,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这种拆东墙补西墙式的抽调、选拔人员的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至少不是长久之计,也很难为相关学科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采取的是直线式的等级组织结构,从上到下分为主管校长、馆长、副馆长、业务部门等。这种组织结构方式存有局限性,如上级权力过重,基层馆员无权参与决策,容易挫伤其积极性[2]。加之学科服务团队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制度无法彻底落实等因素,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要让学科服务团队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须加强各方面投入,优化组织结构,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机制。权利等级太过明显的“金字塔式”管理结构可能影响馆员为用户服务的质量,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能更利于提高馆员的参与积极性,也更有利于提升学科馆员的工作效率。通过科学合并、适度裁减,让图书馆各部门为各“学科服务组”服务;再通过“学科服务组”管理组内学科馆员;让学科馆员直接面对用户,通过业务流程的横向管理,能够让用户以最快速度获得所需信息。这种组织结构减少了上级管理人员数量,可增强学科馆员的专业性,赋予了基层馆员一定的决策权,其职责更为明确,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也更为明确,有利于其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鉴于学科服务范围广、专业性强,因此须明确目标,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各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制度,将学科服务具体化,并确保每一项制度能够落到实处、起到实际作用。

三、施行资格认证,提升服务水平

当前,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难以在数量和质量上同时满足高校教研需求,即便是国内顶尖的几个高校,其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总人数也偏少,有时一个团队要负责两个或者多个院系,工作量大,必然会影响到工作质量;而“一对一”或者多个团队负责一个院系,又会出现人员不足的困境。更为重要的是,从整体上来看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馆员的综合能力偏低,很多馆员的图书管理经验较为丰富,但在学科服务上存在着理念落后、知识老化、专业能力欠缺等问题[3](P67)。因此,学科服务团队中除了需要图书管理馆员外,还应增加一定的学科专业馆员,如相关学科的学界专家、业界顾问等。之所以出现“一些高校图书馆有学科服务团队,却起不到太大的实际作用”的现象,其原因就是学科专业馆员太少,甚至没有。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图书馆可根据实际情况施行资格认证制度,要求只有达到规定标准的馆员方能进入学科服务团队,以建设一支优秀的学科服务队伍。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美国对学科馆员资格的要求很高,一方面,要求学科馆员原则上应具备专业本科学历与图书馆学硕士学位,一些知名院校甚至还要求双硕士学位;另一方面,在招聘学科馆员时,审核也较为严格,须经过初审、再审和终审三次考察,满足条件者优先录用。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对于专业水平及各方面能力都很优秀,但学历不够的业界老专家或学者,也会酌情考虑录用。美国高校图书馆这种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大大的提升了其学科馆员质量,值得我们学习。我国高校图书馆若能建立学科馆员资格认证制度,对外可以广纳各界优秀人才,对内可提高内部人才的专业水平与综合能力。当然,学科服务团队建设是项长期项目,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不能中断,所以持续性非常重要,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可不断提高学科馆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完善考评体系,构建奖惩制度

一方面,某些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团队稳定性较差,表现为馆员工作杂乱,常顾此失彼;馆员流动性较大;部分馆员工作态度不认真、不积极,心不在焉,其原因主要是很多高校图书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一些高校图书馆没有准确把握学科馆员的心理需求,未能提供令其满意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考评体系不完善。在对学科馆员进行考评时存在定位偏差,部分高校图书馆盲目借鉴企业考评模式,以至于常出现因利益问题而引发的矛盾,不符合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初衷。此外,考核指标体系也缺乏科学性,往往无法兼顾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很容易挫伤馆员的积极性。

面对复杂的学科服务团队建设,若无一套严格规范的考评机制,学科服务就难取得预期效果。为保障学科馆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服务质量,首先应通过激励手段调动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做到奖勤罚懒,以体现考核制度的公平性;其次,改善薪酬制度,提高待遇,予以生活上的帮助和补贴;再次,要提供晋升机会,在内部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共同进步;最后,还要注重精神鼓舞,要让学科馆员在岗位上有自豪感、使命感,平时多举办文化活动,加强内部沟通和外部交流,丰富其精神世界。此外,为更好地实现服务管理目标,图书馆必须进一步完善学科服务团队考评制度,既要考核团队水平,又要兼顾个人能力考评。采取多元化的考评方式,馆员可自评、互评,在互相学习中发现自身不足,学习他人长处。考评内容全面,团队合作水平、整体精神面貌,用户满意程度,解决问题的次数和质量以及学科馆员的个人能力、工作水平、服务质量等都应纳入其中。

五、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平台建设

学科服务团队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在当前网络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应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科馆员制度的推广,有利于团队效率的提升,然而,现实情况并不能令人满意。尽管不少图书馆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在学科服务上还较陌生,网页依然是静态模式,一是内容有限且缺乏吸引力,二是设计不科学、不人性化,三是缺少互动功能,具体表现为信息更新不及时、界面美观较差、内容缺乏针对性等情况,可见,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平台完善要走的路还很长。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该为学科化服务开设专栏,制作专门的网页,网页的内容不仅要体现学科馆员的信息,也要有学科服务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图书馆应该建立集成化的互动学科服务平台,技术力量比较强的高校图书馆可将Lib Guides作为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的首选,充分利用Web2.0混搭技术进行资源、应用和服务的有效整合;技术力量不够以及学科服务刚刚起步的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借助所购买的具有学科增值服务功能的数据库,搭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科服务平台,经费较多的图书馆还可以请专业团队开发专门的学科服务平台,以保障学科服务更专业、更个性化[4]。

六、结语

图书馆是高校的一部分,学科团队建设不仅仅是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也应是学校的重大项目,图书馆要加强与院系、教务处等部门的沟通,增进了解,促进图书馆藏资源与学科的融合。面对来自资源建设、信息服务、信息素养培养及计算机技术等各方面的需求,学科服务也需要图书馆各部门的支持。学科馆员通过整合整个图书馆资源,可充分发挥其纽带和桥梁作用,保障服务质量[5]。学科馆员制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服务管理机制,是现代学科发展与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产物,也是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重要方向之一。学科馆员制可促进图书管理与学科专业的融合,推动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与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优化。

[1]雷欢.基于现状调查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保障机制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4,25(17):72-76.

[2]祝小静.团队型学科化服务模式实践与思考——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为例[J].知识管理论坛,2014,45(4):177-178.

[3]万文娟.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问题与策略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2):63-69.

[4]李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22):37-38.

[5]范玉红.基于构建学科服务团队管理模式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研究 [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3,20(2):13-17.

G252.17

A

2095-0438(2017)11-0139-03

2017-05-12

李恋恋(1976-),女,湖南长沙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管理。

[责任编辑 郑丽娟]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