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探讨

2017-08-15陈雁鸣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微信图书馆服务

陈雁鸣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图书馆 福建福清 350300)

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探讨

陈雁鸣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图书馆 福建福清 350300)

大学生是新媒体的忠实拥趸,更是新媒体的重要推手。新媒体正在革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大学生更是主动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又在通过新媒体发布信息、传播知识、表达诉求。文章通过论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冲击和机遇。新媒体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了服务效率,利用新媒体使得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在不断创新。

新媒体;平台;高校图书馆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打破时空限制、消除主体边界,开启了网络信息传播的“核裂变”时代,并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高校图书馆也因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新媒体的发展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加速了其服务方式的更新,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模式,对新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主力军,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如,利用新媒体获取娱乐资讯,充实自己的生活;通过QQ、微薄、微信等软件与他人沟通,扩大交友范围;观看音频、视频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网上购物、手机软件打车、缴费等为生活提供便利。他们有能力在新媒体时代找到自己喜爱的新鲜事物,如,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释放压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寻找创业机会……新媒体已然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快捷高速地利用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尤其是伴随移动互联网、无线WIFI的迅速普及,在学生中使用移动端、客户端获取信息的比例越来越大,获取信息的效率也越来越高。提高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但网络条件的便捷性也使得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性,如,运用索引擎完成作业,使得学生缺独立思考,阻碍了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发展。另外,网络中提供的大量娱乐资源占据了大学生相当大一部分的时间,从而缩短了学习时间,耽误正常的学习。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面临的机遇

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经其便捷的传播优势,海量的信息内容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增添了活力,极大地拓展了服务的外延。

(一)图书馆服务的渠道日益多元化。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随着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在各个高校图书馆的广泛运用,读者可以不用到实体图书馆,也不用受到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如,实时咨询服务,可以通过QQ、微信或网上咨询系统等渠道;又如,信息检索,可以利用本馆数据库、外馆数据库、国外数据库同库检索或跨库检索;网上预约、续借图书,本馆没有的图书还可以通过馆际互借或通过电子邮件利用文献传递的方式得到;通过新媒体技术使得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馆内资源与馆外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服务由传统的被动式服务转向开放型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网络化信息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大大拓展。新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包罗万象,以其容量的优势扩大了服务内容的选择空间,拓展了服务内容的来源;新媒体的日益普及为信息资讯的全球共享开辟了道路,为服务内容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创造了更多可能;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为图书馆的服务更新提供了时机层面的优势;新媒体技术的多样性特征,改变了以往单调乏味的服务内容,而是转向综合运用声、色、光、画等技术效果的立体化、动态化和超时空化模式,使图书馆服务更形象生动,更有活力。

(三)新媒体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手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也认识到传统服务的不足之处。而新媒体丰富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和手段。如,网络论坛、QQ、博客、微薄、微信等,都可以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有效工具,进而转变传统服务的单调性,拓宽服务渠道。又如,把图书馆的各种信息、实时动态、重要通知等在网上传播,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快、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实现网上网下的有机结合。又如,开通校园、QQ、微信等公众平台作为图书馆服务的新平台,使得图书馆员与读者直接交流,双向互动,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进步,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开辟新的领域。

(四)新媒体的快捷性提高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效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取决于服务质量,而服务质量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永恒追求。服务质量的高低不是由某种服务方式来决定,而是由读者的满意度来评价。新媒体的快捷性恰好为不同层次读者提供了符合自身需要的选择机会,节省了读者时间成本,提高了读者的满意度,在某种意义上提升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效率[2]。以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媒体,它与生俱来的灵活、快捷、开放的特点,对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效率意义重大,而且做为新的服务载体越来越受到高校图书馆和读者的青睐。

(五)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逐渐缩小。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可选择性、虚拟性和去权威性增加了图书馆服务的亲和力,读者的需求可以通过多方渠道得以解决,图书馆服务通过新媒体的虚拟传播手段与读者的双向即时沟通,对消除传统服务中与读者的不对等关系、增强读者的信任度、幸福度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提升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认同感。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创新

(一)改进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从闭架借阅到半开架到全开架再到全开放,虽然也在不断的进步,但还是脱离不了时空的限制,读者获取信息资源还要受到实体图书馆的开放时间限制。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多局限于单纯的借还,模式单一且被动。不管是纸质图书的借还还是期刊的阅览、文献资料的复制等都需要到实体图书馆才能获得,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服务模式紧跟读者的需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服务。

(二)推进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馆际间的文献信息流通和共享创造了条件。高校图书馆从自身馆藏出发,联合兄弟图书馆整合资源,共建数据库以区域网络集群管理体系为中心,努力推进区域资源共享。依托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文献资源如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各种考级考试题库为读者提供开放式、一站式服务。

(三)提升图书馆馆员熟练运用新媒体的水平。就图书馆馆员而言,对新媒体的熟练运用,如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微媒体,积极建立并维护好图书馆员与读者联系的精神纽带[2],可以最大化发挥新媒体为图书馆服务的功能,可以让图书馆馆员紧跟国家政策、了解社会热点发现读者群体的思想动态,快捷掌握读者的个性化要求,并通过文字、语言、图片、视频或相互交流等方式,把体现读者个性化的信息及时传递给读者,实现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的即时交流,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传播效率从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的突破。

(四)建立和完善推广图书馆服务的主题网站。高校图书馆应该尽可能的投入资金,用于购买数字资源,丰富主题网站的内容。如,购买电子书、各种数据库、与学习相关的音频、视频等,使得读者通过网站下载阅读内容,通过网站检索所需的信息,通过网站了解图书馆的动态,通过网站学习本专业的前沿热点,让图书馆的服务悄无声息地深入到读者的心中。

(五)开辟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媒体平台。新媒体时代,各种媒介载体层出不穷,为图书馆提供了新的服务平台,高校图书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开辟服务的新媒体平台,拓展服务的新领域。

1.建立QQ交流平台。由于QQ使用者的广泛性和高粘度性,对图书馆服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人群基础,QQ群信息共享给图书馆服务与读者提供了即时交流的契机,读者的积极参与、沟通交流,一方面为图书馆馆员及时了解和解决读者的实际需求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为读者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构筑了一道心灵相通的桥梁。同时QQ的隐蔽性和平等性为图书馆服务提供了理论讲堂。抓住QQ特性,建立QQ群,关注学生动态,精心设置服务内容,增强服务的影响力。

2.建立微博平台。利用微博能快速发布信息并共享信息,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利用零碎时间、方便快捷地向读者及时在精简的界面上公布各类信息,甚至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即时的交流,拉近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距离,通过微博平台拓展人际关系,扩大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及时的互动性是以往服务模式所无法达到的。因此,微博平台的运用在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具有突出优势[3]。高校图书馆的微博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网络平台,利用微博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多样性为图书馆服务开辟了新的途径,其内容含有公布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公布各类信息、发布通知、新书到馆通知、推荐书目、反馈读者意见和建议等。

3.建立微信公众平台。随着微信功能的广泛化,微信公众号正提供越来越强大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可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信平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查询帮助(馆藏查询、个人借阅情况)业务办理(预约图书、续借图书等)、推送信息(最新动态活动预告等)互动交流(活动报名、意见建议等)[4]

四、利用新媒体开展微服务推广微阅读活动

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有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信平台开展微服务推广微阅读活动。如,开展微书简活动,书简即书信,214,37,520等一些特殊的日子可举行三行情诗表白赛,让读者把自己真实的情感写在笔下,留在墙上。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从中挑选些优秀的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微书简栏目推送给读者。又如,开展微书评活动,阅读是心灵的洗涤,分享阅读能与“他它她”不期而遇,上演一场“陌上书开心灵醉”的邂逅。选择自己喜爱书籍进行阅读,针对作品内容、写作风格等方面,撰写300字以内的原创书评。通过短小精悍、见微知著的短评道出书中涵义,心中所感,开展以阅读会心、以书籍交友的好书共读活动。读者可以从微书评栏目中看到优秀作品。如,开展微书社活动,(1)以诗词接龙、诗词追源为比赛模式,重温经典诗词,赏析诗词韵律。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让师生在快餐文化中得以休憩,重新体味人生哲学。(2)故事续写,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续写,自己编造故事的内容和结局,字数在800-3000,以故事会友,每周定期举办一期,形式与要求都会公布在微书社栏目,让阅读得以常态化进行。如,开展微书友活动,传统的书友会必须在同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空间举办,而现在则只须通过微信,建立微信群,每期先在群里发布主题再约定一个时间,让群成员发表观点、见解,不但可以语音交流,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加以佐证。这一活动受到许多读者的好评,特别是那些平时羞于表达的读者更是热崇,在交流中更是踊跃。又如,开展微书漂活动,传统的图书漂流需要通过登记,预约,送书等繁琐的手续,而微书漂只需通过微信就可以让一本本书简单有序地漂流,时不时的还会写上该书的前评论,不但手续简化,更能增强宣传,提高阅读的受众群体。微书漂是传统图书漂流的有效补充,使得更多的图书在读者中传阅,让读者体验全新的阅读。又如,开展微书拍活动,也叫手机随手拍,如主题为寻找最美阅读人的随手拍,读者在校园内或图书馆里寻找最美阅读瞬间并用手机拍下来发送至图书馆邮箱,经图书馆工作人员筛选后在微信上进行推送,从而带动全校阅读气氛。又如,每周定期开展微书目活动,以趣味活动等为媒介,为师生提供时下热点书籍、高借阅书籍、名人推荐书籍以及“睡美人”书籍,缩短师生与书籍的距离,提高书籍阅读率,促进知识的传播,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又如,开展微书签活动,让摄影协会承办阅读月、读书季等活动的摄影比赛,并把获奖作品制作成书签推送到微信,与读者分享。如,开展微书法活动,让书法协会承办有关阅读内容的书法比赛,也把优胜的作品利用微信推送给读者。如,开展微书囿活动,即好书、好文章集散园地。在平时的阅读里寻找并发现好文章,在微信群里分布并分享……把这些活动成果在微信群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不但可以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读者的参与度,营造浓厚的校园阅读氛围。

五、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借助新媒体技术,不断更新内部的管理模式和外部的服务方式,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和专业素养,服务与读者同在,需求与并存,把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向纵深方向发展,让泛在图书馆真正普及,实现传统型图书馆向智慧型图书馆的顺利转型。

[1]袁红军,王晓.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效率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241(8):79.

[2]宋志博.微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全民阅读微服务探讨[J].图书馆研究,2014,44(6):54.

[3]杨莉萍.微博交流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中的新应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216(2):36.

[4祁越.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拓展与深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24):71.

G250

A

2095-0438(2017)11-0136-03

2017-07-04

陈雁鸣(1970-),女,福建仙游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读者服务。

[责任编辑 郑丽娟]

猜你喜欢

微信图书馆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微信
微信
微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