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问题研究

2017-08-15韩淑芹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课应用型思政

韩淑芹

(黄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黄山 245041)

应用型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问题研究

韩淑芹

(黄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黄山 24504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既是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整体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及联动共进等原则,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一主线、三层次、四模块”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以建立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长效育人机制。

应用型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动手操作及实践应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应用型院校更须加强实践教学工作,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道路。作为全体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亦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应用型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几门课程的总称,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即是构建各门课程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统一、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其对于应用型院校来说尤为重要。

(一)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应用型院校的办学定位是要培养具备较强技术理论根底、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够服务于建设、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这类学校的毕业生应该懂技术、会应用、进入工作岗位即能发挥作用。[1](P105)因此,应用型院校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具体、实用,更具操作性,需要加大实践教学课时,重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的培育。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统筹规划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逐级递进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都在持续攀升,就业压力增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懂理论不会操作、只会考试不会实践、只想获得不愿付出的人难以在社会有立足之地。因此,为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长远发展需要,通过以培养各种素质能力为本、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去接触社会,参加校内外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但可以加深其对理论知识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获得真知,提升其交流表达、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创新奉献等多种能力和素质,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人民打基础。

(三)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近年来,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院校,都在尝试探索和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但总的来看,具体成效并不明显。特别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还缺乏有效认识。目前,还有不少地方院校的实践教学存在着体系不完善、管理方式不细致以及学时学分配比不够等问题[2](P66),尤其是在系统性、整体性建设方面亟需加强。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几门课程的总称,而不同的课程又分别归属不同的教研室组织和管理,开设学期也不一样。因此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往往是“一课程一方案”,不仅缺少整体规划、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系统性方案,甚至还会出现不同学期、不同课程实践形式和内容重复的现象,既不利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也缺少长效育人机制。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运行的原则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能力素质出发,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方案十分有必要。而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能否得到保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既是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把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有效途径,又要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度统筹规划各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学时及考核方式,体现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系统性、逻辑性。这就需要各门课程无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中要做好沟通衔接工作,由开课院部领导统一协调制定既符合课程特点又各具特色、体现并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方案,并在实际运行中高效实施。

(二)针对性原则。贯彻针对性原则既要结合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还应尽量和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每门思政课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这些应体现在所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中。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则要求任课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性质设计有所区别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而不是千篇一律。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践活动,选择学生熟悉并能够完成的实践题目,既可节约学生的时间,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可操作性原则。要想使实践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要有相应的条件做保障。因此在设计规划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组织实施和考核方式时,一定要考虑到是否具备可操作性,既能让学生愿意并有能力参与,还要考虑到资金、场地、环境等众多条件。如有组织地到校外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实践项目,但众多院校因为资金、车辆、安全因素等原因,都无法大范围组织开展,往往只能选派少数学生代表参加。

(四)联动共进原则。要想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从实践教学活动中受益,只靠思政课教师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不但课时有限,还受到多种运行条件的制约。因此开课院部必须和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门及各个学院等学校相关机构携手联动,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与学校的相关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学生班级的党团支部活动以及各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思政实践课的全方位育人作用。[3](P56-58)同时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使思政课教师尽可能多地参与到任课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去,对学生的课余生活实践给予指导,使他们在锻炼了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思想的升华。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运行的条件

将各门思政课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运行,才能有利于思政课整体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建立起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长效育人机制。

(一)做好统筹规划,结合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的统一要求。改变思政课现有的教研室或教师各自为政、“一课程一方案”的实践教学分散无序现状,按照整体性原则,由开课院部根据各门思政课程的性质、特点,结合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统筹规划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学分课时、评阅标准、成绩给定等,制订思政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总体方案。结合本科生必修的四门思政课程来看,“基础”课一般院校都放在大一新生入学后开设,实践环节应以认识适应大学生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法律素质为主;“原理”课实践教学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认识论和方法论为主;“纲要”课则以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为主;“概论”课重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四个自信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目标教育为主。

(二)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构建“一主线、三层次、四模块”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体系。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结合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分析与综合能力、语言表达及人际交往等等方面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规划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方案时,要以应用型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三层次能力,搭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四个模块,构建一个衔接有序、全方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时时能感受到思政课所带来的作用与魅力,并在一、二年级就培养了品格,锻炼了能力,了解了社会,提高了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样,不但可以为高年级的专业实习实训奠定基本的素质与能力基础,还能形成相互衔接的、大学期间不间断的全程实践育人体系。

(三)发挥各方积极性,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有效运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靠思政课教师一方的付出和努力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凝聚多方面的综合力量。在这项系统工程中,无论是学生、思政课教师,还是开课的院部、主管校领导甚至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情况,都会影响到一体化方案的运行及效果。这其中,领导的支持与重视是保障,教师的能力和付出是首要,学生的积极参加是基础,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是条件。缺少哪一个环节,或者说哪一个方面没有做到位,都将会影响到这一系统工程的有效运行及效果。

结语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加强一体化建设工作业已得到普遍认同,特别是不少应用型院校已经在实际运行之中。要发挥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更大作用,还需各校主管部门领导和思政课教师们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实践。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Han Shuqin
(School of Marxism,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Anhui 245041)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which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the reform of students'practice and teaching practice,but also the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ity,pertinence, operability and linkage.According to the law of college students'growth and development,the enthusiasm of all aspects should be played,an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hould be set up with“one main line,three levels and four modules”in order to set up a long-term education mechanism which is beneficial to practical talents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G642.4

A

2095-0438(2017)11-0129-03

2017-07-04

韩淑芹(1968-),女,黑龙江北安人,黄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黄山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2014JXYJ12);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名师工作室项目”(zzgjh1-1-2016-21)。

[1]张宇.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及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2]蔡忠兵,罗三桂,郭碧乃.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

[3]李虎杰等.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高教研究,2013(2).

[责任编辑 靳开宇]

猜你喜欢

理论课应用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