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

2017-08-15谷玉莹刘大勇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热词娱乐大学生

谷玉莹 刘大勇

(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微博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

谷玉莹 刘大勇

(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应用,微博凭借其平台的开放性、平民性、交互性、易整合等特点迅速独立于传统媒体崛起,成为社会热点事件的重要信息源、策源地和意见发酵池。微博对年轻的大学生有很强的影响,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形成了双重影响,为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应了解微博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挑战,以便提出相应的对策。

微博;高校;意识形态

一、微博的发展——新的社会话语场域

社会不断发展,移动网络技术的进步,互联网进入Web3.0时代,网络的发展对现实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微博即微型博客,是Web3.0时代新兴起的一种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用户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只言片语的形式发送到个人微博上,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140个字符之内。[1]微博以其碎片化的信息内容、实时互动的信息传播过程、多方式的信息传播渠道,病毒式的传播速度逐渐渗透到大众生活的领域中,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在微博上,人人都是新闻源,人人都是评论者,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事件当中。微博上的事情很快就会形成舆论,对事件本身产生影响成为社会热点,如郭美美事件、小悦悦事件等。微博成为社会新闻的重要来源,日益显示出其独有的优势和影响力。

微博是信息的重要传播载体,其中含有各种意识形态的信息内容。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2]我国网民数量众多,大学生更是深受网络影响,对网络使用一直处在超前位置上,对于微博更是如痴如醉。因为微博不仅仅是交友工具更是能够评论、引领舆论、获得满足的场所。在微博上各种信息充斥其中,含有各种目的的人藏匿于此。如同其他的网络媒体一样,网络大数据信息量大,然而由于信息真假无人把关所以新闻的真实性就不得而知,有很多煽动性的别有用心的新闻被特意放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因此高校要提高对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视,对大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对其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该群体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微博作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更要引起高校意识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二、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形成挑战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主要方式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3]微博的出现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大量新鲜的实例信息和更多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但另一方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也受到了互联网尤其是微博的挑战。

(一)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造成挑战。意识形态教育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开展,这种载体是多种多样的,一切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都能成为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也只有这样才能显现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渗透性和广泛性。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微博等网络载体的传播特性致使传统课堂教学及课下的开会、谈话、等教育方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学校注重对自己的校园主题网站和在微博上开公众账号等班级公众交流平台建设,但是这些网站大部分都是将传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模式简单的移植过去。多数高校主题网站建设落后,微博公众账号更新慢,内容缺乏思想性、建设性和吸引力。相比较于宣传学习、很多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主要用途是与同学聊天、获取信息,真正关注思想变动、关心学校动态的不多。并且高校大多数意识形态教育者仍没有完全认识到把微博当做其工作载体的紧要性,还有许多从事宣传和思政教学的老师根本不明了微博是什么,更不用说使用其开展工作了。因此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者同样在学校开设的网站上无法知晓现在的大学生关心的、时兴的、争论的,无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由于传播载体的发展,大学生的信息流动与过去相比不再受高校的掌控,然而无法及时感知大学生的需求和动态,意识形态教育就难以开展。

(二)动摇意识形态教育的权威地位。微博在初创阶段为了引起受众的关注,首先邀约明星和社会名人进行注册,其次对颇具影响力的草根名人冠以“V”字显示其身份。在此种氛围下,从2009到2016年微博年度热词来看,微博文化具有严重的娱乐化倾向。以2005年微博年度热词为例,排名前十的微博热词是“Doge表情、我们、笑cry、醉了、Duang、小公举、你们城里人真会玩、然并卵、吓死宝宝了、起来嗨”。[4]就 2016年度的微博热词来看这些网络流行语具有广泛来源、涉及各行各业、口语化重、随意性强等特点,难以明确划分类别。以微博年度热词的来源为根据,热词中来自娱乐性内容的热词居多,其中“我们”一次来自于范冰冰与李晨公布恋情时使用的词语;Duang是成龙恶搞视频中的台词。此类词语明确属于明星范畴,归入娱乐性来源。从微博元年以来,娱乐性来源热词已成为微博年度热词中的主力,微博娱乐化倾向占据微博传播的主导话语权。

微博的娱乐化倾向与意识形态教育的严肃性截然不同,正在逐渐消解其权威并动摇其地位。意识形态的受教育对象大学生,在接收微博传播的各种娱乐化的资讯和内容的时候,其思想意识上也逐渐地被此类信息渗透,其对大学生自身的道德行为和评判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将主流文化精神引导和灌输给受教育者,他强调主流文化的价值观的权威性和经典型。然而微博的娱乐化倾向给学生带来的对权威的消解,对一切的的质疑、颠覆和亵渎的态度,变为了妨碍大学生学习接收意识形态教育的首要态度障碍。尼尔·波兹曼曾在他的《娱乐至死》一书中写道:“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5]政治、新闻在微博中都以娱乐化的面孔出现。如政务微博在内容、表达方式上的娱乐化。这种娱乐化不仅消解了政府的权威、严肃和意义,削弱了政务微博的公共性,也很难通过娱乐化的政务微博塑造积极有效的政府公共形象。

(三)对意识形态教育者提出新要求。微博的出现对意识形态教育者提出新要求。首先表现在对高校传统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方式上的新要求。在互联网出现以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基本采取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教学的方式开展。在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中,不论是高校处在主导者的位置上,他们针对大学生群体挑选恰当的内容开展集中灌输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然而,微博的出现对这种教育方式起到了挑战,微博上的信息不受学校和教师的控制,大学生从微博上接触到海量信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者对信息传播的有效控制变得困难起来。微博上的信息缺少把关人的筛选,各类信息混杂,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大学生从微博上获取的信息与学校宣传和教授的知识出现不同时,容易使大学生思想上产生困惑,影响高校宣传和思政课的效果。

其次微博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政教师要完成角色转变,即从主导者向引路者角色转变。传统的高校教师的权威被解构,学校和教师不再是大学生主要信息来源,大学生的注意力被网络吸引。与此同时,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者同大学生相比,信息获取来源少、范围小,对微博的使用不如大学生,对大学生在网上的活动和思想心理特点欠缺了解。在这种条件下,就对高校宣传工作者和思政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不仅要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掌握网络知识,以便在信息化时代及时掌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关注的内容。

(四)侵蚀腐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微博时代大学生接收浩如烟海的信息,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西方的大量信息通过微博涌入大学生的视野。西方国家通过开放、自由和共享的微博平台推广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西方国家与媒体一直倡导宣传尊重人权和言论自由,政府和新闻媒体并多次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美国20世纪的语言学大师诺姆·乔姆斯基在《制造共识》一书中指出,美国的媒体的报道是种赤裸裸的媒体控制或政治宣传,目的就是要炮制一个意识形态得共识。[6]实际上,西方媒体的报道并未完全脱离自身的意识形态,并一直为其摇旗呐喊。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务卿艾奇逊先后提出了用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影响的办法推动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政权瓦解的新战略思想,这就是“和平演变”战略。[7]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作为“和平演变”战略的制定者,将其从战略性政策的高度来实施。西方媒体更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和平演变的宣传和思想渗透的主力军,其中“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亚洲电台”更是其中的典型。作为美国为对东欧和苏联进行和平演变而设的电台,“自由欧洲电台”是东欧剧变和苏联和平的推手。西方政府从未放松过媒体的意识形态控制,新世纪以来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种种报道可见端倪,尤其是对中国的报道,从2008年3.14事件、2014年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的报道中可以看出西方媒体的所谓“客观”。

如今,微博信息量巨大,缺少把关,为一些西方国家文化渗透与意识形态的入侵提供了方便。现在的青年学子眼界开阔、思维灵活,在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国家意识正在成形之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其人生阅历少,求知欲望强,能够快速接收新内容,但自身甄别能力不强的特点,用子虚乌有的信息误导他们。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意识容易被动摇,思想越来越“西化”,这也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三、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面对微博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高校更应该针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式和新任务,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改善思政教师的工作方法。其次充分利用好微博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服务,巩固网络阵地。持续创新摸索使用微博等网络平台展开线上教育工作的新道路、新措施、新模式。再次,提升自身能力,掌握网络新技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需要一支既有坚定地马克思主义信仰又要有过硬的科研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紧跟时代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创新工作方法。抓牢、抓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在以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交互时代,主动克服挑战。严守社会主义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使高校学子确立正确的三观。

[1]程刚.微博:在“乌合”与组织之间[J].东南传播,2010(9): 44-46.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 bg/201701/t20170122_66437.htm,2017-1-22/2017-5-24.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0.

[4]汪雅倩.微博娱乐化倾向的话语分析--以历年微博年度热词为例[J].东南传播,2016(2).

[5]波兹曼.娱乐至死[M].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6-83.

[6]赫尔曼.制造共识[M].邵红松,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12-260.

[7]李宏博.现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G640

A

2095-0438(2017)11-0114-03

2017-05-12

谷玉莹(1992-),女,黑龙江青冈人,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刘大勇(1971-),男,黑龙江延寿人,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5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5KSB06)。

[责任编辑 靳开宇]

猜你喜欢

热词娱乐大学生
热词
热词
热词
热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