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诗经》中“黄鸟”的象征意义

2017-08-15

关键词:黄鸟黄鹂谓之

李 佳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诗经》主要反映了“殷商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孔子说读《诗经》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2]三国时期吴人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统计出动植物175种,其中鸟类有23种;清代黄春魁《诗经鸟兽草木考》从鸟、兽、草、木四部分考察,其中鸟有17类,共41种。[3]近代学者胡朴安先生在《诗经学》中说到:“计全《诗经》中言草者一百零五,言木者七十五,言鸟者三十九,言兽者六十七,言虫者二十九,言鱼者二十;其他言器用者曰三百余。”[4]通读《诗经》可发现鸟类有许多,如:雎鸠、雁(又名鸿)、凫、鸨、鹈、鹤、鹳、鸱鸮、燕(又名玄鸟)、鸳鸯、鹊、鹑、鹭、鸢、鹙、鸒、桑扈、翚、脊令、鵻、鸤鸠、鵙、仓庚、雉、晨风、隼、凤凰、鹰……由此可见《诗经》中的鸟确实出现了很多次而且占有很特殊的地位。通过整理不难看出,“黄鸟”出现的最为频繁,在不同的诗篇中,黄鸟被赋予的形象与情感大不相同,本文旨在探讨《诗经》各诗篇中“黄鸟”的象征意义。

一、《诗经》中“黄鸟”概述

关于黄鸟释义,《尔雅·释鸟》提到:“皇,黄鸟。”[5]377皇又称黄鸟,即黄雀。郭璞注:“俗呼黄离留,亦名抟黍。”[5]379“仓庚,商庚”仓庚又叫商庚即黄鹂。《尔雅》把“黄鸟”和“仓庚”进行了区分。《方言》:“鹂黄,自关而东谓之鸧鹒,自关而西谓之鹂黄,或谓之黄鸟,或谓之楚雀。”[6]朱熹《诗集传》云:“黄鸟,鹂也。”[7]3《毛诗正义》曰:“黄鸟,搏黍也。”[8]8这三者都认为黄鸟是黄鹂。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黄鸟,黄鹧鹤也,或谓之黄栗留也。幽州人谓之黄莺,或谓之黄鸟,一名仓庚,一名商庚,一名鹅黄,一名楚雀。齐人谓之搏泰,阔西谓之黄鸟。甚熟车来在桑间,故里语曰:‘黄栗留看我麦黄套熟不',亦是节趋时之鸟或谓之黄袍。”[9]由此看来,历代学者对于黄鸟的定义出入不大,泛指在春天活跃的黄鹂、黄雀。陆玑把黄鸟和仓庚都统称为“黄鸟”,本文不去探究黄鸟与仓庚是否是同一种鸟,因为古人对动植物种类的划分并不清晰,姑且将二者统称为黄鸟,这样黄鸟在《诗经》中的形象就更加灵动了。

二、《诗经》中“黄鸟”的象征意义

《诗经》中有10篇诗文提到了黄鸟的形象。分别为“风”中《葛覃》《凯风》《旄丘》《秦风·黄鸟》《七月》《东山》,“雅”中《伐木》《出车》《小雅·黄鸟》《绵蛮》,“颂”中并没有提及此鸟。在不同的诗篇中黄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一)收获者

1.《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10]5《葛覃》是一首表达丰收喜悦之情的诗作,黄鸟在其中的形象自然代表了可爱讨喜的春使者。“喈喈,和声之远闻也。”[7]3此处的鸟儿叫声宛转悠扬,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郝懿行云:“其鸣声和调而圆亮,故《葛覃》云‘其鸣喈喈’。”[11]悠扬的鸣叫声响彻了整个山谷,给整个山谷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春天到了,万物复苏,黄鸟飞鸣,预示着女子也将远嫁。郑《笺》:“葛延曼之时,则抟黍飞鸣,亦因此兴焉。飞集聚木,兴女有嫁于君子之道;和声之远闻,兴女有才之美之称,达于远方。”[8]8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曰:“诗盖以黄鸟之有好音,兴贤女之有德音。”[12]因此透过“喈喈”鸣叫声来传达出赞誉女子的贤德之音。而“喈喈”的鸟鸣声也是“谐谐”的谐音,隐喻着未来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因此黄鸟飞鸣就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黄鸟群飞群落于灌木丛中的景象预示着春天到来后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它在诗中传递了愉悦之情。

2.《凯风》:“睍睆黄鸟,载好其音。”[10]80此处通过声音来刻画黄鸟正面的美好形象。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睍睆,毛氏苌曰:‘睍睆,好貌’。”[13]131郑《笺》云:“睍睆,以兴颜色说也,好其音者兴其辞令顺也,以言七子不能如也。”[8]34黄鸟被赋予了声容并俱的美好形象,诗人用“黄鸟”美好的形象去反衬“七子”的不如。“睍睆,清和圆转之意。言黄鸟犹能好其音以悦人,而我七子独不能慰悦母心哉。”[7]19高飞的黄鸟不仅声音悦耳讨人喜爱,它还习惯结群生活,并且彼此之间和睦相处,不会因为某些利益而使彼此之间有间隙。诗人将“黄鸟”与“七子”进行对比,由“黄鸟”可爱的形象烘托出“七子”的丑陋。

3.《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10]363《七月》是一首庆祝丰收的诗篇,诗中黄鸟象征着收获者便不言而喻,这一形象的塑造也是通过鸟鸣声。“仓庚,黄鹂也……有鸣仓庚之时,而蚕始生。”[7]91黄鹂,黄鸟也,好春日鸣,而一旦黄鸟鸣叫便意味着蚕开始生长吐丝,人们便开始了各种农忙。黄鹂在温暖的太阳的照耀下,欢乐的唱着歌,声音婉转悦耳,象征着收获之音。

4.《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10]418《出车》与《七月》相同,都是通过“喈喈”的鸟鸣声来预示春天的到来。“喈喈,声之和也。……春日喧妍,草木荣茂,而禽鸟和鸣。”[7]108春天到,草木茂盛,四下一派生机,象征着春天到来收成颇丰之意。诗人通过声、貌两方面来塑造黄鸟“收获者”的形象,其寓意深刻。

(二)漂泊者

1.《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10]95该诗通过鸟儿的生活习性起兴,赋予黄鸟孤独无依、弱小无助的形象。郑《笺》注:“锁尾,少好之貌。流离,鸟也。”[8]38在此郑玄认为“流离”为鸟名,而具体是什么样的鸟,他并没有进一步探究。其实“流离”即“黄鹂”、“黄鸟”。“流离:黄鹂,黄留离。此为双关语,以流离之子喻流离之人。”[10]96也有学者将其意化,认为“流离”象征着漂泊无助之人。“琐,细;尾,末也。流离,漂散也。”[7]23探其本原流离仍是黄鸟,在诗中象征的是四处漂泊的远行之人,他们是那么的卑微无助,饱受着思念之苦。

2.《绵蛮》:“绵蛮黄鸟,止于丘阿,道之去远,我劳如何。”[10]632本诗通过黄鸟娇小的形态来诠释漂泊者的弱小无依。郑《笺》云:“绵蛮,小鸟貌。丘阿,曲阿也。鸟止于阿,人止于仁。”[8]230以鸟喻人,人止于仁义就像鸟止于丘阿一般,无法逾越那一座座山丘。方玉润:“绵蛮黄鸟,音虽可听,而所飞不远,极其所至,不过止于丘阿、丘隅、丘侧而已。以喻远方寒士,虽有令闻,无力观光,难宾于王者。”[13]467一只弱小的黄鸟,飞落在蜿蜒曲折的山丘之中,就像微贱的士人一般孤独无助,有志难伸。通过黄鸟弱小的身躯起兴,以此喻己。而朱熹认为“绵蛮”二字是形容鸟叫声,“绵蛮,鸟声。此微贱劳苦、而思有所托者,为鸟言以自比也。盖曰绵蛮之黄鸟,自言止于丘阿而不能前,盖道远而劳甚矣。”[7]172不管是通过鸟声还是鸟形,它都象征着弱小无助者。

(三)受害者

《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10]319“交交”即声亦形,若声表达了凄苦哀怨之音,若形描绘了微小单薄之样,皆表达了悲愤无奈之情。“交交,飞而往来之貌……言交交黄鸟,则止于棘矣,谁从穆公,则子车奄息也。盖以所见起兴也。临其穴而惴栗,盖声纳之圹中也。三子皆国之良,而一旦杀之,若可贸以它人,则人皆愿百其身以易之矣。”[7]77可以感受到人们在面对如此无情冷酷的殉葬制度时是何等的悲愤与无奈,他们不愿意失去贤良之人,都愿意千百次地牺牲自己来拯救贤士。郑《笺》:“交交,小貌,黄鸟以时往来得其所,人以寿命终亦得其所。《笺》云,黄鸟止于棘,以求安己也。此棘若不安则移,兴者,喻臣之事,君亦然。今穆公使臣从死,刺其不得黄鸟止于棘之本意。”[8]105世人认为人应当死得其所,对黄鸟一样没有找到安身之所的贤士充满了惋惜,对罪恶的殉葬制度充满了无限的愤恨。刘毓庆、李蹊注:“交交:鸟鸣声。交交黄鸟,黄鸟啾啾啼叫凄楚。”[10]320这首诗分三章,每章都是以“交交黄鸟”起兴,用黄鸟哀鸣之声渲染出悲凉的气氛以此来表达对殉葬制度的不满,至此它悲凉的叫声成为了凄苦的代表。

(四)婚嫁者

《东山》:“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10]379该诗中展翅高飞的黄鸟为即将远嫁的女子保驾护航,蕴含着甜蜜的情愫。仓庚飞鸣预示着婚嫁之期已到,朱熹“仓庚飞,婚姻时也。”[7]95孔颖达《疏》:“黄鸟于飞,喻女当嫁。”[8]129说明仓庚大量出现的时候便是娶亲的黄金时期。黄莺飞鸣,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正是男女婚嫁的好时机。郑《笺》云:“仓庚仲春而鸣,嫁娶之候也。熠耀其羽,羽鲜明也,归士始行之时,新合昏礼。今还,故极序其情以乐之。”[8]128

(五)互助者

《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10]404《伐木》是一首宴飨朋友兄弟的诗,黄鸟在此处化身为相互帮助、患难与共的朋友,表达“君子虽迁于高位,不可以忘其朋友”[8]142的情感。“嘤,《鲁诗》本作‘鸎’,即‘莺’,则《鲁诗》认为‘嘤嘤’即为黄莺的鸣声。”[10]406“求其友声”表明定是群鸟相鸣。朱熹:“嘤嘤,鸟声之和也……故以伐木之丁丁兴鸟鸣之嘤嘤,而言鸟之求友,遂以鸟之求友喻人之不可无友也。”[7]103开端以鸟起兴,更表现了友情就像天地万物的感情一般自然天成,不需要过多的雕饰。方玉润:“嘤嘤,两鸟鸣也。”[13]337“两”,虚指,实指多鸟相向鸣之貌。深远悠长的鸟叫声仿佛在呼朋引伴,而群飞群息的习性也正触动了诗人心里的“情”弦,寄予了黄鹂厚重的朋友之义。

(六)入侵者

《小雅·黄鸟》:“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10]469全诗三章,每章七句,都用黄鸟起兴,该诗中黄鸟一反之前的正面形象,成为无情冷漠,惹人讨厌的反面形象。郑《笺》:“黄鸟宜集木啄粟者,喻天下室家不以其道而相去,是失其性。”[8]166黄鸟啄食于粮食乃是它的本性,诗人用此本性起兴,借对黄鸟的厌恶之感表达自己在面对屈辱时的愤怒与无奈。本诗开篇以呼散黄鸟起兴,隐含着他被群起而攻之的艰难处境,诗人将内心的怨念寄托在黄鸟身上,通过黄鸟来表现他对此邦之人的仇恨。黄鸟的形象具体化,让读者感受到密密麻麻、成群而飞黄鸟是多么令人厌恶,更能对诗中的“他”产生怜悯,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黄鸟在《诗经》中被赋予了多样深刻的含义,而在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其形象愈加鲜明。

三、“黄鸟”意象的演变

关于黄鸟的意象,后世文献多有引用,亦有一定变化。黄鸟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的沿用愈加频繁,它以报春者的形象出现在许多诗句中,这是《诗经》中形象的延续。作为一只欢乐的报春者,它的到来意味着暖春即到,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14]495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14]5964(杜牧《江南春绝句》)除了带来欢乐,有时也给带去烦丝,“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换春愁?”[15](朱淑真《眼儿媚》)传递着情丝,“幽宫积草自芳菲, 黄鸟芳树情相依。”[16]433(萧子显《春别》)寄托着相思,“雪罢枝即青, 冰开水便绿, 复闻黄鸟思,令作相思曲。”[16]498(王僧儒《春思绝句》)黄鸟在后世诗文中的形象越来越阳光,草长莺飞,生意勃发,《诗经》中讨嫌的形象也已荡然无存。

黄鸟的形象的演变体现在《山海经》中,它被神化了。《北次三经》中的“黄鸟”食之可以不妒,《山海经·北次三经》中提到:“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17]92黄鸟发展到后来被赋予了凤凰的形象,《大荒南经》中说:“有巫山者,西有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17]278“黄鸟”,袁珂注:“古黄、皇通用无别,黄鸟即皇鸟,盖凤凰属之鸟也。《周书·王会篇》云:‘方扬以皇鸟’。”[18]《大荒南经》中的黄鸟亦指凤凰,掌管着黑蛇。此处的形象已经脱离了《诗经》中的具体形象的鸟儿,羽化而成仙。

黄鸟不仅出现在文学著作中,在其他著作,如医学著作中也可见其身影。《本草纲目》中黄鸟的气味、肉色等方面更加神奇,卷四十九记载:“时珍曰:‘莺处处有之。大于鸜鹆,雌雄双飞,体毛黄色,羽及尾有黑色相间,黑眉尖紫,青脚。立春后即鸣,麦黄椹熟时尤甚,其音圆滑,如织机声,乃应节趋时之鸟也。’”[19]李时珍从医疗功效方面进一步研究了它的肉、味,得出莺性甘,温,无毒,食之可以补益阳气,有助脾的功效。黄鸟不再是文人笔下充满诗情画意的形象,而成为实实在在的药引,它的羽毛、肉等皆是良药。

从黄鸟意象的演变轨迹可得,黄鸟的意象在后世沿用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愈加清晰普遍了。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3.

[2]文若愚.论语全解 [M].北京:北京华侨出版社,2013:445.

[3]杨苘.《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研究 [D].昆明:云南大学,2012.

[4]胡朴安.诗经学 [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155.

[5]胡奇光 ,方环海.尔雅译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赵振铎.古代辞书史话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43.

[7]朱熹.诗集传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8]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

[9]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卷下 [M].北京:中华书局,1985:44.

[10]刘毓庆,李蹊.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1]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 , 1987:18.

[12]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 , 1989:36.

[13]方玉润 .诗经原始上册 [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4]彭定求.全唐诗 [M].北京:中华书局,2016.

[15]唐圭璋.全宋词:第二册 [M].北京:中华书局,1965:1405.

[16] 徐陵.玉台新咏笺注 [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7] 陈成.山海经译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8]袁珂.山海经全译 [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287.

[19]李时珍.本草纲目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752.

猜你喜欢

黄鸟黄鹂谓之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天上掉下一只小黄鸟
春天的小精灵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两只黄鹂
黄鸟
创意数字“2”
问黄鹂
黄鸟喈喈为谁鸣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