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枸椽酸抗凝在急性中毒行血液灌流中的临床应用

2017-08-15徐国俊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跨膜灌流酸钠

徐国俊

(织金县人民医院,贵州 毕节 552100)

枸椽酸抗凝在急性中毒行血液灌流中的临床应用

徐国俊

(织金县人民医院,贵州 毕节 552100)

目的 探讨急性中毒患者实施血液灌流中应用枸缘酸抗凝的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中毒血液灌流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处理)与研究组(枸缘酸钠抗凝)各28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跨膜压、血小板计数、APTT、钠离子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 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且研究组在跨膜压、APTT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中毒血液灌流患者采取枸缘酸抗凝处理,能更好地改善跨膜压、APTT,相比低分子肝素钠效果更好,值得借鉴。

急性中毒;血液灌流;枸缘酸抗凝;跨膜压

血液灌流是治疗急性中毒比较有效的方案,但完成血液灌流的首要条件为有效的体外抗凝,但抗凝措施不当会造成灌流器凝血、患者出血等[1]。低分子肝素钠与枸缘酸钠是抗凝常用药物,为了进一步探讨枸缘酸钠抗凝治疗急性中毒血液灌流的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对象56例,全是我院收治的急性中毒血液灌流患者,纳入时间2016年1月~2017年4月。纳入对象临床资料完整,入院后确诊符合急性中毒诊断标准[2],家属愿意配合本研究,随机分组,各自28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15~58岁,均值(36.9±5.3)岁。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16~56岁,均值(36.5±5.7)岁。在年龄与性别上两组患者比较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血液灌流治疗,从锁骨下留置11.5F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利用血液净化机、血液灌流器、活性炭等处理,采取氯化钠(0.9%)+肝素(12500 U/L)预冲,时间20 min,血管通路为右侧股静脉置换,设定血流量200 ml/min,连接中心静脉导管后进行治疗2h,之后更换血液灌流器。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初始剂量80 U/kg,灌流前半小时静注,2h后根据灌流器凝血情况加量(约为初始剂量1/3)。研究组患者则采取枸缘酸钠治疗,在滤器前注入,并对iCa2+进行观察,将其浓度维持0.25~0.35 mmol/L,静脉端则采取5%的10 ml/h氯化钠处理,维持1~1.35 mmol/L的iCa2+浓度,而枸缘酸初始剂量为1.6 mol/L,速率控制在28~41 ml/h,之后用量可根据血流量来调整。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跨膜压、血小板计数、APTT、钠离子进行观察与记录,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利用SPSS 19.0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与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s)表示与t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跨膜压、血小板计数、APTT、钠离子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跨膜压、血小板计数、APTT、钠离子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较 *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5

135.87±5.39 133.75±3.04 135.64±5.21 132.95±3.54组别 治疗时间 跨膜压(mmHg) 血小板计数(×109/L) APTT(s) 钠离子(mmol/L)研究组(28)对照组(28)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88.54±4.32 99.43±6.54* 88.19±4.28 136.54±3.19* 210.43±50.43 150.98±23.22* 211.09±50.91 157.48±23.86* 35.37±5.22 7.53±4.31*# 35.18±5.38 24.09±4.39*

3 讨 论

血液灌流是急性中毒事件的主要治疗方案,短期内可采取低分子肝素抗凝处理。但易诱发抗凝出血,以及影响全身凝血功能。低分子肝素抗凝尽管有一定效果,可满足血液透析需求,但记忆诱发血小板减少与脂质代谢异常等,导致出血发生率升高,而高危出血患者,容易造成穿刺点不凝血,透析期间凝血能力降低,更容易出血。枸缘酸钠可和血液iCa2+产生溶于水但不宜分解的螯合物枸缘酸钠,对凝血过程会造成直接影响[3]。为了探讨枸缘酸抗凝在急性中毒行血液灌流患者中的效果,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

本研究采取枸缘酸钠处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跨膜压与APT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枸缘酸钠进入人体后经三羧酸循环枸缘酸代谢成二氧化碳与水,并可释放iCa2+。枸缘酸相比普通低分子肝素钠而言,抗凝率延长30~100%,对血液凝血指标等无明显影响。但枸缘酸用药浓度对疗效有直接影响,局部浓度过高可能造成枸缘酸潴留,局部浓度过低则可能导致抗凝效果不佳。此外,枸缘酸参与抗凝机制属于可逆过程,若机体钙离子补充或恢复足够数量,患者凝血能力也相应恢复。血液透析抗凝治疗相比低分子肝素,其生物相容性更理想,不仅能获取理想抗凝作用而且不会长时间影响凝血功能,安全性与有效性更高。

综上所述,急性中毒血液灌流患者采取枸缘酸抗凝处理,能更好地改善跨膜压、APTT,相比低分子肝素钠效果更好,值得借鉴

[1] 刘锦全,郑志忠,罗文晓等.局部枸椽酸钠抗凝法与肝素抗凝法在CRRT中的应用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8):1099-1101.

[2] 姚小红,马婕,蔡丽霞等.局部枸椽酸抗凝在血液净化中应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5,15(6):755-758.

[3] 朱清芳.胶体果胶铋与枸椽酸铋钾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比较[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6):29-30.

本文编辑:李新刚

R595

B

ISSN.2095-8242.2017.22.4248.02

猜你喜欢

跨膜灌流酸钠
本期英文缩略语名词解释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西湖大学:首次实现跨膜孔蛋白的精确从头设计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体对血压及血管功能的影响
跨膜运输,孰是孰非?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