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病毒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特点及临床治疗

2017-08-15谢旭磊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小剂量肝素

谢旭磊

(保定市第一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论病毒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特点及临床治疗

谢旭磊

(保定市第一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目的 分析病毒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32例,所有患儿皆予以肝素治疗,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常规肝素组、小剂量肝素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小剂量肝素组治愈率87.5%明显要比常规肝素组的50.0%高,且死亡率6.3%要比常规肝素组的37.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剂量肝素组治愈患儿14例其各项实验室指标较之于治疗前皆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肝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病毒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的疗效确切、安全,有推广应用的积极意义。

病毒;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小剂量肝素;临床特点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为一种于诸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伴发的继发性出血综合征,病毒为常见诱因,且于儿童群体中较为多发,直接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1],因此,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次研究就对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病毒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对象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32例,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常规肝素组、小剂量肝素组,各16例。常规肝素组中,男9例、女7例,年龄2~12岁,平均(6.9±0.8)岁。小剂量肝素组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14岁,平均(7.2±1.3)岁。两组间患者各项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针对性治疗,包括予以抗病毒、抗激发感染、对症治疗及纠正休克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①小剂量肝素组:使用小剂量肝素200 u·kg-1·d-1,持续输液泵静脉滴注。②常规肝素组:取普通肝素125 u/(kg·次),将其溶于10%的10~20 mL葡萄糖液中,行静脉滴注,并将时间控制在60分组左右,每4~6 h给药1次,用至休克完全控制。

治疗过程中,每隔3 h检测1次患者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如果血小板持续上升或者是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比正常要延长10 s左右,则代表控制有效,可继续使用。如果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这两个指标延长时间要超过10 s,则表示肝素应用过量,应减量应用。

1.3 研究指标

①两组患儿治愈、死亡情况;②小剂量肝素组治愈患儿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结局情况

小剂量肝素组治愈率87.5%明显要比常规肝素组的50.0%高,且死亡率6.3%要比常规肝素组的37.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结局情况 [n(%)]

2.2 小剂量肝素组14例治愈患儿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情况

由下表2中各项数据可见,治疗后,小剂量肝素组14例治愈患儿其各项实验室指标较之于治疗前皆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小剂量肝素组治愈患儿14例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情况(±s)

表2 小剂量肝素组治愈患儿14例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情况(±s)

时间 总数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治疗前 14 25.5±1.6 0.9±0.2 40.1±2.7治疗后 14 13.4±0.7 2.5±0.5 10.6±0.8 t 30.985 13.287 46.849 P<0.05 <0.05 <0.05

3 讨 论

3.1 临床特点

病毒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可归结为:①存在发热等病毒感染的症状与体征,应依照细菌培养结果、血液酶学改变来结合考虑是否属病毒感染导致[2];②化验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与凝血象发现存在异常;③一般情况都伴有肝酶、心肌酶谱的异常问题;④积极治疗后可获得良好预后。

3.2 临床治疗

对病毒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行治疗时,除了做好对原发病的针对性治疗之外,抗凝治疗依然是阻断该病症病理过程的一个关键性举措。虽然临床已经证实了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作用与疗效,但是,由于肝素抗凝与导致出血的剂量相近,所以人们在治疗时往往会考虑到可能会造成出血这一点。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小剂量肝素组治愈率87.5%明显要比常规肝素组的50.0%高,且死亡率6.3%要比常规肝素组的37.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剂量肝素组14例治愈患儿其各项实验室指标较之于治疗前皆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小剂量肝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病毒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的疗效确切、安全,有推广应用的积极意义。

[1] 张平平,等.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3):198-200.

[2] 杨 华,等.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验性治疗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2):315-322.

本文编辑:赵小龙

R554+.8

B

ISSN.2095-8242.2017.22.4191.02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小剂量肝素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
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