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及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老年糖尿病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2017-08-15苏春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微血管微量蛋白尿

苏春霞,王 凌*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及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老年糖尿病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苏春霞,王 凌*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目的 分析研究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老年糖尿病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关系。方法 病例收集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均来源于我院住院部收治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共80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分组,以蛋白尿≥300.0 mg/24 h的40例患者为蛋白尿组,以蛋白尿在30.0 mg/24 h~300.0 mg/24 h区间的40例患者为微量白蛋白组,另选择同期我院收治单纯老年糖尿病患者共40例作为糖尿病组,以及同期体检中心排除糖尿病正常老年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各组受检对象均针对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蛋白尿组、尿微量白蛋白组、糖尿病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以及C反应蛋白检出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蛋白尿组、尿微量白蛋白组微量白蛋白检出值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P<0.05);蛋白尿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微量白蛋白检出值均显著高于尿微量白蛋白组(P<0.05)。结论 高血糖以及炎性反应参与了糖尿病患者肾微血管病变过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微量白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对糖尿病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良好。

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是常见并发性症状之一,起病相对隐蔽且病情进展速度缓慢[1]。目前,有关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形成共识,但高血糖以及炎性症状仍然是最主要的始动因素[2]。为分析研究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老年糖尿病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关系,本研究中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收治老年糖尿病肾病、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健康体检中心排除糖尿病的正常老年体检者为对照对象,展开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微量白蛋白的检测与分析,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收集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均来源于我院住院部收治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共80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分组,以蛋白尿≥300.0 mg/24 h的40例患者为蛋白尿组,以蛋白尿在30.0 mg/24 h~300.0 mg/24 h区间的40例患者为微量白蛋白组,另选择同期我院收治单纯老年糖尿病患者共40例作为糖尿病组,以及同期体检中心排除糖尿病正常老年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各组一般资料如下:蛋白尿组中,男性为23例,女性为17例,年龄为(68.6±2.3)岁;微量蛋白尿组中,男性为25例,女性为15例,年龄为(66.3±1.9)岁;糖尿病组中,男性为21例,女性为19例,年龄为(67.2±2.8)岁;健康对照组中,男性为24例,女性为16例,年龄为(68.0±1.7)岁。各组一般资料经对比检验未见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各组受检对象均针对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其中,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应用免疫凝集法进行检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辅助分析;C反应蛋白应用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辅助分析;微量白蛋白检测前要求于晨起空腹状态下留取受检对象中段尿液10.0 ml剂量,应用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辅助分析。

1.3 数据处理

2 结 果

蛋白尿组、尿微量白蛋白组、糖尿病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以及C反应蛋白检出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蛋白尿组、尿微量白蛋白组微量白蛋白检出值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P<0.05);蛋白尿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微量白蛋白检出值均显著高于尿微量白蛋白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各组受检对象检测结果示意表

3 讨 论

既往报道中指出:与游离血红蛋白相比,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携氧能力相对较低,高血糖状态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呈高水平表达,致使微血管末梢呈缺氧状态,加之患者血液粘稠程度加重,因此不利于微血管关注,肾脏微血管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下[3-4],造成血管剧烈收缩,诱发内皮细胞坏死,进而抑制肾脏微血管灌注反应,从而导致肾微血管病变的产生。除此以外,也有报道中认为,炎症反应同样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肾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发病因素以自身免疫性病变为主,发病期间存在细胞因子介导下的急性时相反应过程,在炎性反应作用下导致患者肾脏微血管产生一系列病变,最终造成患者肾小球的硬化。近来有相关报道中显示[5],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在糖尿病病情进展过程中,血清C反应蛋白检出值明显提升,提示在糖尿病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进展过程中存在急性时相反应。本研究中观察数据显示:蛋白尿组、尿微量白蛋白组、糖尿病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以及C反应蛋白检出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蛋白尿组、尿微量白蛋白组微量白蛋白检出值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P<0.05);蛋白尿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微量白蛋白检出值均显著高于尿微量白蛋白组(P<0.05)。提示临床可通过对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微量白蛋白指标的联合检测,以提高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效果。

综合上述分析所得临床结论为:高血糖以及炎性反应参与了糖尿病患者肾微血管病变过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微量白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对糖尿病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良好。

[1] 时夏捷,张育仁,牛宏涛等.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肾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41(2):143-150.

[2] 伍红英,金建生,刘静等.血清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与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关系初探[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8,31(34):7-10.

[3] 李弋南,金建生,张燕林等.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介素1β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辛伐他汀的干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66-269.

[4] 李芬娥,康熙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ysC、RBP及尿NAG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发展的关系[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6):522-524.

[5] 亓海萍,吕卫华,武琳等.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1):1840-1843.

本文编辑:李新刚

R587.1

B

ISSN.2095-8242.2017.22.4178.02

王凌

猜你喜欢

微血管微量蛋白尿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基于Al2O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冷却性能分析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蛋白尿方联合科素亚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