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语境下甘肃省民族音乐传承与推广研究*

2017-08-15

黄河之声 2017年15期
关键词:非遗民族音乐甘肃

刘 锦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非遗”语境下甘肃省民族音乐传承与推广研究*

刘 锦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发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提高我国国际文化地位”的总方针,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指明了方向。本文以甘肃省少数民族音乐为例,结尝试就新时期“非遗”语境下甘肃省民族音乐的传承与推广展开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音乐;传承推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作为某个民族或地区文化遗产的,非物质的、历史的某种文化或载体。按物质形态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国际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就有关“非遗”的具体分类做了说明。纳入“非遗”名录,意味传统文化得到了国际范围的广泛认可,是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方式。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众多,素有传唱民歌的传统。长期以来由于相对封闭,甘肃省内的少数民族文化如民族音乐等得到了较为完好的保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民歌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中出现了很多争议。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甘肃民族文化,有必要在“非遗”语境下,展开有关民族音乐的传承和推广研究工作。

一、“非遗”语境下甘肃省民族音乐的传承

(一)政府主导下民族音乐的保护

甘肃省民族音乐纳入“非遗”后,社会各界对民族音乐的看法有所改观,但从实际来看,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和滞后的情况。由于我国政府的强势地位,政府在社会资源的调度和审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政府在“非遗”语境下的甘肃省民族音乐的保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对有关顶层设计加以改进。具体来讲,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民族音乐的保护,政府可以借助行政力量,举办多种形式的民族音乐保护形式、增加对民族音乐保护的经费投入等等;二是对民族音乐艺人的保护,在此进程中,政府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二)将民族音乐纳入学生课程

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不仅需要对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艺人加以扶持和保护,还需要为民族音乐注入新鲜血液,寻找民族音乐的传承者。就全国范围内民族音乐的传承经验来看,将民族音乐纳入学生课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承方式。

具体来看,对甘肃省民族音乐的传承,具体可以借助甘肃省本地的高校资源,通过与本地高校如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展开合作,共同建立民族音乐研究中心,或开设有关民族音乐课程,让更多学生接触到本省的民族音乐。

(三)强调精神内涵的传承

民族音乐的传承中,还应当注重少数民族在传唱民族音乐过程中精神内涵的忠实保留。针对部分地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其精神内涵的情况,我们在传承甘肃省民族音乐时应当汲取教训。

二、“非遗”语境下甘肃省民族音乐的推广

(一)与现代化艺术形式相结合

在对甘肃省民族音乐进行推广过程中,一个不能忽视的考虑就是如何迎合社会大众的文化需要。由于语言晦涩、曲调复杂,甘肃省民族音乐在推广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如受众较小、市场难以接纳等等,需要采取措施改变现状。

现代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迎合了社会主流人群的艺术需求。在音乐方面,主流的音乐表现形式如流行乐、爵士乐等等,因其轻快的节奏、浅显的意思表达等原因,受到大众的喜欢。因此,在对甘肃省民族音乐进行推广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流行音乐的优点,对传统民族音乐进行适当改编,融入现代因素,从而打开市场和人群。此外,对于民族音乐中的优秀部分,还可以通过与歌舞剧、民族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展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尝试。

(二)推动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针对甘肃省民族音乐受众少、市场规模不大、知名度不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除了对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加以适当改编以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更多的对外输出本省民族文化。就当前甘肃省的实际来看,甘肃应当充分借助近年来的“西北旅游热”,打好旅游牌和“非遗”牌,以民族特色音乐为重点,对外展示多彩的甘肃民族文化。

一是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展示甘肃民族文化。甘肃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能够保持对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游客的吸引力。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本地旅游资源优势,把民族文化融入旅游产业,成为当前旅游开发乃至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中的重点。从实际来看,可以借鉴四川省在旅游开发中的先进经验,在热点旅游目的地开设民俗风情区,并与现代商业中心有机结合,发挥民族文化与商业中心的双重辐射力。

二是大力推广民族文化,促进外界对甘肃民族文化的了解。在对外推广甘肃民族文化如民族音乐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与外界的互动和信息交流。通过深入了解外界和游客的文化需求,对文化推广工作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改进游客体验、打造甘肃文化品牌,助力甘肃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音乐的推广。

三、总结

“非遗”语境下,甘肃省的民族音乐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双重困境。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民族音乐文化,甘肃省应当在大力传承本省民族文化的同时,充分借鉴外省的先进经验。以综合性开发策略、辅以现代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借助近年来的“西北旅游热”,倾力打造本省的文化品牌。■

[1] 赵文臻.甘肃省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反思[J].黄河之声,2017,06:80-81.

[2] 陈彦合.浅谈甘肃民间本土音乐的艺术特色[J].黄河之声,2014,17:88-89.

[3] 王汇涓.甘肃地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艺术科技,2014,03:64.

[4] 李松,樊祖荫,张欢,萧梅,谢嘉幸.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反思——“第三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J].中国音乐学,2013,01:12-23+1.

[5] 王莹.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3,03:241-242.

[6] 李卫红.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初探[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53-55.

《甘肃省民族音乐保护传承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YB113)

刘锦(1969-),女,甘肃临夏人,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民族音乐、中国音乐史。

猜你喜欢

非遗民族音乐甘肃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甘肃卷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