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主城八区的区域特色研究

2017-08-15胡小武

中国名城 2017年8期
关键词:江宁区南京市区域

胡小武

南京市主城八区的区域特色研究

胡小武

南京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特大城市,国家东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科教城市,江苏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各种要素资源非常丰富,但具体到各市设区,资源要素的配置依然存在着较大差异,发展路径也有所侧重。挖掘与发现南京主城八区的区域特色发展特点,是具体化研究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主城区;区域形象;特色化;发展指数

Abstract:As a large c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and an important central city in the east of the country, Nanjing is also regarded as a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 science and education city, a Sub -provincial city, and the provincial city of Jiangsu .There is a wide variety of elements and resources in Nanjing. But specific to the various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Nanj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lements still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path has also been focused. In the concrete study of urban development, mining and discove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eight main districts of Nanjing city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Key words:main district ; regional image ;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index

中国的县域竞争性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寻求差异化定位、培育特色竞争力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原则。作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南京市的发展不仅牵动着整个江苏省的整体发展,且潜在影响着周边的广阔腹地区域的发展。整体而言,南京市主城八区,包括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浦口区在工业制造、文化旅游、金融商贸、科技创新等领域均有所发展,但各区同时也有自身的发展特色。通过对南京市主城八区旅游景区资源、历史文化保护建筑、产业资源、上市企业、4星及以上酒店数量、高等教育资源、旅游接待人数的分析,可以深化认知各区域发展潜力。

1 南京市及主城区概况

1.1 南京市概况

国务院最新批复的南京城市定位,是江苏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02平方公里,2016年建成区面积1125.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7万人,城镇人口678.14万人,城镇化率82%,是长三角地区及华东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截至2016年,南京有普通高等学校53所(不含部队院校),其中211高校8所,仅次于北京上海;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1家、国家重点学科169个、两院院士81人,位居前列。

南京市是重要的科技、商贸、会展、旅游城市。软件产业、信息产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新街口商贸圈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河西、江宁、仙林等地区的商贸也已经崛起,城市商贸更加繁荣。南京拥有全国前列的国际博览中心,是中国重要的会展城市之一。南京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自古有“金陵帝王州江南佳丽地”之美誉。明孝陵、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长江大桥、雨花台烈士纪念公园、颐和路民国街区、1912休闲街区等不断吸引国内外游客。

1.2 南京市主城八区概况

本文所研究的南京市主城八区主要指鼓楼区、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浦口区、江宁区(图1)。

图1 南京市区域规划图

鼓楼区,面积5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3.05万。鼓楼区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是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航运物流服务中心,国家东部地区的国际商务、金融、经济中心,华东地区高端产业和总部企业集聚区,是南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也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机关及江苏省军区政治部所在地,江苏省的政治、文化、行政中心。

玄武区,面积75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8.65万。玄武区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是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标志区之一,国家重要的科研、电子、信息、文化、商务中心,华东地区现代服务业基地,南京市委、市政府及军队机关所在地。

秦淮区,面积4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69.91万人。秦淮区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国家东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商务中心,华东地区的商贸、信息、文化、旅游中心。

建邺区,占地面积8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07万人。建邺区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是国家东部地区的金融服务中心,华东地区商务商贸中心,长三角会展中心、文体中心和创新创意中心,长三角北翼金融中心。

雨花台区,占地面积13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25.83万人。雨花台区位于南京市主城南部,是中国软件名城的核心区,国家重要的软件产业和信息产业中心,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基地,中国最大的通讯软件产业研发基地。

栖霞区,面积39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5.08万人。栖霞区位于南京市主城北部,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和航运中心,华东地区现代工业、科技、人才集中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区,是以医药电子、机械制造、港口运输、建材工业、风景名胜、生态农业为主要职能的现代化江滨区。

浦口区,面积91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4.28万人。浦口区位于南京市西北部,是国家重要医药基地,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教基地,辐射苏北、皖东等地区的城市副中心,与六合区共同构成南京江北新区。

江宁区,面积156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9.36万人。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中南部,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创新基地,国家重要的电力自动化设备、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和空港枢纽,华东最大、全国第二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2 文献综述

对南京市主城八区的区域特色发展指数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发掘区域特色,提升区域竞争力,因此文献综述主要从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及城市发展特色两个模块进行。

“竞争力”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最早是通过“国际竞争力”进入专业学术研究领域的,定位于国家层面。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不同的视角,竞争力出现不同层次的定义。从竞争行为主体来划分,分为国家之间的竞争、地区之间的竞争、产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由此衍生出国家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概念。针对本文研究涉及的区域竞争力,左继宏、胡树华(2004)认为根据区域竞争力的内涵可以将其具体化为8种竞争力:经济综合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金融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及居民生活水平竞争力[1]。在设计区域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时,杨道建、赵喜仓、付星星、吴林(2010)参考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和地区特点,提出了包含七大要素14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分别是地区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程度、地方政府作用、金融活动、基础设施、科学技术、人力资源[2]。罗序斌、周绍森(2013)认为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包含 “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12个维度层、86个指标层”,即经济发展竞争力的规模维度、速度维度、结构维度、资源环境竞争力的资源维度、生态维度、环保维度、科教文化竞争力的科技维度、教育维度、文化维度、民生保障竞争力的民生维度、社保维度、安全维度[3]。综上来看,对区域竞争力的衡量需从经济实力、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对外开放等指标进行。

区域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即其产业竞争方面的优势。余斌、曾菊新、罗静(2007)认为,产业竞争力主要源于产业的高生产率和产品的高市场价值。在工业经济时代,某些产业能够依据区域内丰富的物质资源、采取低成本战略进而在竞争中取胜;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更多的是凭借独特的区域环境及其环境内的资源、采取创新战略从剧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产业大都根植于独特的区域环境,带有域特色,并发展成区域品牌,此即所谓的区域特色产业[4]。在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孙雪(2014)认为,首先,需要突出区域的特色资源;其次,需要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提升区域经济的外向度;再次,强化区域联动发展和科技创新发展;最后,需要全面协调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及重要资源的配置[5]。在深入了解区域特色基础上,通过推动区域的特色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发展与区域特色的协调互动,这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 南京市主城八区的区域特色发展指标分析

3.1 综合指标分析

图2 2016年南京市主城八区GDP水平

在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过程中,GDP仍是一个重要的标准。GDP增长率是描述经济增长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同时人均GDP是描述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2016年,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10503.02亿元,成为江苏第二个经济总量跨入万亿的城市,列全国第11位,实际增长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为127264元;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009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997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56 元,增长 8.6%[6]。

2016年,南京市主城八区的GDP总值达到7468.32亿元,占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81.27%,八区中以江宁区、栖霞区、鼓楼区为千亿元区(图2)。

绝对值而言,在南京市主城八区中,江宁区2016年总GDP值为1652.52亿元,在各区中排名第一(表1)。其后是栖霞区及鼓楼区。其中鼓楼区GDP产出强度最高,达到了每平方公里22.24亿元。相比于主城区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雨花台区而言,其都市经济产业结构最为合理。三个主城副中心城区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之间,栖霞区每平方公里产出3.26亿元,相较于江宁区、浦口区更广袤的农村空间而言,单位产出略高。这也充分说明,完全城镇化空间相比于非完全城镇化空间的单位经济产值要高很多。而从主城中心区的经济区比较来看,鼓楼、秦淮两区又远高于建邺与玄武两区,表明都市中心区内部产业结构的差异,其产出效果也差异较大。

2016年,在南京主城八区中,栖霞区人均GDP排名第一,为19.66万元;其次是江宁区,人均GDP为14.30万元;栖霞区由2015年第二名上升至第一名,且远超江宁区(表2)。2016年,南京主城八区人均GDP均较上年有所上升,其中最高人均GDP增加了6.47万元。两个主城副中心城区人均GDP均高于主城中心城区。这说明城区职能的差异以及产业结构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区域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差距。城区职能偏向产业发展、产业资源密集度高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表1 2016年南京市主城八区GDP总量及均量

表2 2015年南京市主城八区常住人口及GDP数量

3.2 特色指标分析

区域的发展要立足于本土的特色,综合分析南京市主城八区的区位条件以及发展潜力是实现区域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分辨区域的发展特色,衡量区域的发展潜力,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比较区域的旅游景区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产业资源、企业资源、商务资源、高等教育资源等指标。通过横向比较南京市主城八区的上述指标,以及考量各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结构,明确各区在南京市区域特色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3.2.1 旅游景区资源

旅游景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区域发展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7]。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国内对旅游资源类型的划分,根据其属性大致划分为三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一类是人文旅游资源,还有一类是社会旅游资源[8]。根据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根据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经营管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旅游资源吸引力和市场吸引力十方面的标准将景区资源划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AA、AAA、AA、A级旅游景区[9]。4A,5A景区资源是国内公认的高等级旅游景区资源,因此对区域旅游景区资源的考量,以4A,5A作为主要考察指标。

各区的旅游景区资源,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是发展旅游业最基本同时也是最关键的要素。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同步增长,旅游和休闲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又一亮点。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许多地区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区域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区域产业机构、扩大就业、拉动内需方面发挥明显的作用[10]。因而通过分析各区域的高等级旅游景区资源的数量分布,基本可以衡量区域在发展旅游产业链方面的潜力。

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在南京市主城八区中,共有2个5A级景区,即玄武区钟山—中山陵风景名胜区(明孝陵-音乐台-灵谷寺-梅花山-紫金山天文台)和秦淮区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江南贡院-白鹭洲-中华门-瞻园-王谢故居),分别坐落在玄武区和秦淮区。此外,截止2016年末,南京市共有等级旅游景区56家,其中4A级以上高等级景区22家;国家、省、市级旅游度假区17家。主城八区共有17个4A及以上级景区。主城中心区—玄武区所享有的旅游景区资源较为丰富,既有自然旅游资源-玄武湖,又有人文旅游资源-总统府、纪念馆等。2015年度,南京市玄武区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7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3%,对玄武区的经济增长贡献作用明显(图3)。

图3 南京市主城八区5A、4A景点数

3.2.2 历史文化资源

区域所享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既体现了其文化内在传承,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基本要素。作为区域文化个性、文化内在精神的传承与载体,它是区域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区域文化个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此外它也是区域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当前特定经济背景下,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关联程度越来越高、协同性也越来越强。旅游业发展进程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现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成为拉动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因此,区域文化成为近年来旅游开发挖掘的主要对象,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文化资源中最具有传承性的构成,具备打造为特色文化旅游产品进而转化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潜质[11]。

根据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国务院所属的文物行政部门(国家文物局)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者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确定,并报国务院核定公布[12]。目前为止,国务院已公布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共230处,南京市共有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49处。此外,江苏省及南京市政府为加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设立了省级和市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根据公布数据,南京市共有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109处,市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358处。此外,南京市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2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2个。

历史文化资源的要素与等级含量,主要以国家级、省级、市级文保单位数量来作为考察与评估标准。南京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市级文保单位,相较于很多城市而言,已经都是比较高品质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考察南京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区域分布,最少需要以南京市市级文保单位作为起点。

就南京主城八区而言,鼓楼区历史积淀浓厚,共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建筑共131处,位居第一。其次是玄武区共有历史文化保护建筑89处,秦淮区77处,江宁区58处。丰富的历史文化保护建筑不仅促进鼓楼区良好的文化氛围的形成,而且进一步推动了该区域内新兴文化产业的产生及其发展(图4)。

图4 南京市主城八区历史文化保护建筑

区域旅游景区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数量和质量决定区域旅游业发展。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主要通过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次体现,而旅游接待人数是旅游总收入的基础,通过旅游接待人数的多少可以判定一个区域旅游资源对于公众的吸引力,也是衡量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2016年,南京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1206万人次,增长9.5%。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909.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在主城八区中,秦淮区旅游接待人数位居榜首。从其旅游景区资源来看,秦淮区辖区内拥有5A级景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景区内包含了夫子庙、江南贡院、瞻园、乌衣巷、白鹭洲等诸多景点,旅游资源吸引力较大;景点位于城中心区域,交通便利;同时周边还拥有新街口、夫子庙两大商圈,能较大程度地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总的来看,景点资源的开发,推动秦淮区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3.2.3 产业资源

产业园区作为区域产业资源的聚集地,是区域发展主导产业的决定性要素之一。产业资源是指产业运作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要素,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一般来说,产业资源既包括矿产、水源能等有形资源,更重要的是人才、知识、组织、技术、文化、社会等决定产品开发能力、销售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无形资源。区域现有的产业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区域产生何种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状况,不仅决定了该区域在整个城市的经济贸易联系和分工中的地位,而且对于区域的经济增长有重大作用[13]。在一个区域的发展中,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资源的聚集地,在较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区域的产业资源。受区域内产业资源的影响,区域选择发展何种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在区域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从质的方面看,它对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主导产业较小的发展变化能够带动相关产业以及整个区域经济变化。故本文在了解南京市主城八区主导产业及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各区现有的产业园区资源, 进一步明确各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的特色(表3)。

就玄武区而言,其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服务化特征,2015年玄武区服务业增加值517.7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达95.9%,位居全市首位。玄武区四大主导产业分别为高端商贸商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首先,玄武区拥有着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享有交通、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资源,在其辖区内打造了大批的高端商务商贸楼宇,聚集了诸多行业龙头企业和企业总部。此外,玄武区拥有东南大学、中科院5个研究所,同时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驻区高校院所的科研和智力优势充分发挥,为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囊团。并且辖区内有徐庄软件园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园区。

表3 南京市主城八区产业发展

就秦淮区而言,其主导产业主要为工业和服务业,工业类型中服装制造、通信电子、交通运输制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较大,服务业则主要体现在金融、商业贸易和旅游业。秦淮区是南京市商务商贸中心,拥有新街口、夫子庙两大商圈,其中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的新街口,云集了金鹰、新百、中央、大洋等商业旗舰和苏宁、国美、五星等电业龙头专卖店,业态多元、品牌集聚。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亿元,占全市总量的12%。同时,省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大区行齐聚秦淮,是南京市金融机构最集中之地。此外,秦淮区辖区内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国家5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近3000万人次。

就建邺区而言,其主导产业为金融服务,商务商贸,会展活动、文体和创意产业。在其辖区内,共聚集各类金融机构300余家,创新创意企业600多家,累计建成高端商务商业载体800余万平方米。此外,建邺区先后承办了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峰会、亚洲户外展等国际性会议和20多个国内外品牌展会。

就鼓楼区而言,其支柱产业为第三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85.1%。根据区域现有的产业资源,其八大主导产业分别为房地产、金融服务、健康服务、智力服务、软件信息、文化旅游、航运服务及商务商贸。

就栖霞区而言,其传统的支柱产业为医药电子、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和石油化工。近几年,栖霞区依托仙林大学城丰富的科教资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发展为重点发展光电显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三大”科技产业,物联网、3D打印、软件及移动互联网终端“三新”科技产业。此外,栖霞区作为南京市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培育“菜、奶、花”三大主导产业。

就雨花台区而言,其主导产业为软件产业,并且是中国软件名城的核心区,国家重要的软件产业和信息产业中心,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基地,中国最大的通讯软件产业研发基地。当前,伴随着中国(南京)软件谷的建设,已有1000多家软件企业入驻,预计到2020年,南京软件谷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届时软件谷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南京软件谷将成为 “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软件产业基地。

就江宁区而言,其支柱产业是电力自动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截至目前为止,江宁区工聚集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软件企业以及长安福特、上海大众等诸多汽车制造业。同时,作为国家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和空港枢纽,江宁区也是华东最大、全国第二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物流业发达。此外,凭借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等景点,文化休闲旅游产业也成为江宁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

就浦口区而言,其主导产业为制造业,生物医药、高新纺织和电子信息,是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此外,浦口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经过培植利用的粮、棉、油及林果、桑茶、花卉等优良品种数以百计。同时,浦口区服务业,物流和科技产业产值比例也在逐年提高。

3.2.4 上市公司数量

上市公司堪称优秀企业的典型代表,其数量和质量也彰显着区域的经济潜力和产业形象[14]。区域经济的发展,既离不开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也离不开企业和个人主体功能的发挥。尤其是创造财富的微观主体—企业,在区域经济长远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各类型企业中,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壮大与区域融资结构的优化、融资能力的提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等息息相关。

根据《证券法》与《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企业上市前,股票必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并且必须满足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一千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一千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等基本要求。综上,上市公司这一特征就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本文将上市公司数量列为研究区域特色发展潜力的一大指标。

高度重视和发展上市公司,并将其发展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是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15]。2015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南京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通过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采取股权多元、改制上市等多种有效形式,推动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6]。可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在资金筹集、人才吸引、技术和管理创新方面的特有优势,通过发展上市公司实现区域经济的繁荣,不失为推动区域发展的良策(图5)。

图5 南京市主城八区本土上市公司数量

截至2016年11月,在南京市主城八区中,江宁区辖区内的本土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6家,其次是鼓楼区,上市公司10家,秦淮区和雨花台区上市公司均为6家,栖霞区上市公司5家。江宁区上市公司数量居主城八区之首。同时以世界500强投资公司与国内500强总部的数量,考察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与质量。在主城八区中,共拥有6家国内500强企业总部。

从其区位条件考究,江宁区不仅有良好的科教、交通资源,而且享受区政府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为了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江宁区率先挂牌成立“上市办”,通过财政补贴、奖励、减免改制费用等一系列办法,帮助企业降低上市成本;对于拟上市企业,优先给予土地供应,建立推进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并且为企业提供动员、培训、辅导等一系列“保姆式”服务。此外,江宁区大力培育支柱产业。随着江宁电力自动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等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的持续增长,展现了江宁区在资本市场中的良好前景。

3.2.5 4星及以上星级酒店数量

星级酒店的数量及质量不仅是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体现了该区域在商务发展方面的潜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星级酒店评定标准》将酒店按等级标准加以星级划分,分为一星级到五星级5个标准。最低为一星级,最高为白金五星级[17]。酒店等级的确定是按照酒店的规模、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来划分。星级越高,表示旅游饭店的档次越高。

就目前而言,酒店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更多的功能体现在它已经成为诸多商务会展、重大会议、婚礼晚宴等场所。在这种趋势下,4星及以上星级宾馆以酒店体系的顶端地位,凭借完备先进的硬件设施、细致周到的服务管理、优良便利的区位条件以及高端知名的品牌形象吸引众多的商务人士入住以及进行商务、会展以及会议等活动。因此本文主要选择南京市主城八区的4星及以上酒店进行分析研究。星级酒店的日益高端化,不仅对于自身品牌的打造、知名度的提高发挥作用,对推动区域内商务贸易、餐饮、交通等发展有也扮演重要角色,促进区域经济增收。截止2016年末,南京市共有星级宾馆饭店89家,其中五星级以上酒店21家。

在南京市主城八区中,江宁区、鼓楼区、玄武区及秦淮区均建有超过30家的四星级以上酒店。江宁区凭借41家四星级及以上酒店数量位居第一。如此多的四星级及以上酒店,不仅是江宁区文化休闲旅游业发展的体现(江宁区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位列中国四大疗养温泉之首,是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同时也表明江宁区具备商务发展潜力,在未来的商务活动中或将占据一席之地(图6)。

3.2.6 高等教育资源

高等教育是发展高新科技、促进文化建设、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域实现持续性发展的动力之源。在我国,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社会活动。高等教育又可划分为普通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开放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类型。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有公办本科大学、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公办本科大学师资力量强、生源素质较好,能够代表区域的最高教育水平,因此本文中所研究的高等教育资源主要指本科教育层次的学校、研究所等。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区域之间的竞争将愈来愈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人才输送的有力渠道,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直接和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18]。高等教育可以为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进而推动区域经济智力和技术资源、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区域高新技术的发展。可见,具有培育精英、钻研学术、服务社会、传承文化产业四大职能的高等教育,是实现区域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之关键。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有崇文重教的城市氛围,享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截至2016年,南京有普通高等学校53所(不含部队院校),其中985高校2所,211高校6所,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量居中国第一,每万人拥有在校研究生数量居中国第二。此外,南京市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9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1所、国家重点学科169个、两院院士81名。同时,它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国家三大高等教育中心,国家四大科研教育中心,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2009年被推选为“中国最具教育发展力城市”。

就主城八区而言,有11所普通本科及以上高校在鼓楼区设有校区。2016年,南京市共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机构11家,总数达到113家。共有91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31家、省级60家)、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8家省级大学科技园(含筹建)、52个国家重点学科、81名两院院士均集聚于此,区域内拥有10万多名专业科技人员,是中国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最密集的城区(图7)。

由于区域城市职能的分化,栖霞区仙林大学城逐步承接了鼓楼区的教育职能,设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诸多高校的校区,成为南京市高等教育资源密集的区域之一。

图6 南京市主城八区4星及以上酒店数量

图7 南京市主城八区高等教育资源

3.3 南京市主城八区的区域特色分析

分析南京市主城八区的区域特色是否明显,首先通过对南京市主城八区的旅游景点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产业资源、上市公司数量、4星及以上星级宾馆数量、高等教育资源6个指标 进行排序并赋予分值。在单个指标中,按照1--8的分值,排名第一的区域赋值1分,排名第二的区域赋值2分,相同排名赋值相同,依次赋值,排名越靠前,分值越小,其区域特色越明显。(产业资源指标部分,首先计算各区分值进行排序,再按照上述计分规则赋值。将产业资源具体细化为开发区和园区。等级为国家级3分,省级2分,市级1分。例如:XX区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和1个市级开发区,则其总分为:1*3+1*2+1*1=6分。根绝各区域内的开发区和园区数量及等级进行计分,然后进行排序。)在单项指标排序完成后,将分数加总,分值最低的,特色越明显(表4)。

综上来看,鼓楼区得分11分,分数最低,表明其区域特色最明显。鼓楼区不仅是南京众多高校资源的聚集地,同时也是南京市主场八区中历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此外,鼓楼区的商务商贸、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其后是江宁区,得分13分。江宁区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众多的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入驻,在电力自动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等均取得显著成绩。

表4 南京市主城八区分数总计表

3 结论和启示

通过比较分析南京市主城八区的特色发展指标,明确南京市主城各区域特色发展之路。首先,主城八区的区域特色发展模式,完全可以采取单项指标差异化的方式进行全新定位,使区域特色更加突出,同时,结合区域实际扶持区域内其他特色产业发展,以增项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其次,南京主城八区的发展特色,整体上各有千秋,如秦淮区文化旅游、商务贸易发达,雨花台区软件业首屈一指,建邺区金融商贸特色突出,但总体都在特色发展道路上渐行渐稳。最后,南京市发展特色需要依托各区的单项特色发展。通过各区域单项特色发展,使其成为国内甚至国际新亮点,如此,南京城市特色发展引领才有可行路径。

注释:

①以上南京八区面积和户籍人口数据均是截止2016年12月31日,来自江苏城市论坛。

[1]左继宏,胡树华.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05,16:23-26.

[2]杨道建,赵喜仓,付星星,吴林.江苏省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2:78-22.

[3]罗序斌,周绍森.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开放导报,2013,02:52-56.

[4]余斌,曾菊新,罗静.区域竞争优势与特色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创新—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287-291.

[5]孙雪. 基于地域文化的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6]南京市统计局. 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Z].2016-03-28.

[7]国家旅游局开发司,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8]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GB/T 17775-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S].北京,2004.

[9]杜有珍,裴玉昌,吴洪亮.旅游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0]李瑶亭.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11]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Z].2002-10-28.

[13]郭佩颖.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D].吉林大学,2013.

[14]朱君.上市公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15]李兴江,董雅丽.上市公司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09,22:28-29.

[16]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南京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Z].2016-01-21.

[17]国家旅游局质量规范与管理司. GB/T 14308-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星级酒店评定标准[S].北京,2003.

[18]郝盼.京津冀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王凌宇

C912

A

1674-4144(2017)-08-71(10)

胡小武,南京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

猜你喜欢

江宁区南京市区域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南京江宁区 加强顶层设计 建设平安校园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南京江宁区 精准有效防控 筑牢安全底线
南京江宁区 为企业正常复工做好安全保障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