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后失语症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述要

2017-08-15杨文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21期
关键词:失语症病机中风

刘 睿,杨文明

中风后失语症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述要

刘 睿1,杨文明2

失语症是脑卒中的常见临床表现,通常由大脑皮层及皮层下损伤引起语言中枢的破坏所致,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的缺损或丧失。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失语症病人也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病灶的位置、大小等都会影响失语症的康复。中医药在中风后失语症的治疗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且疗效显著。现将近几年中风后失语症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

中风;失语;中药;综述

中风后失语症是脑卒中最严重的临床表现之一[1],它是由语言中枢损伤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造成病人处理语言符号的功能出现障碍[2],可表现为言语功能在表达、理解、命名、书写等方面的残缺,甚至丧失。大量的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病人约200万人,约3/4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3],约有25%的脑卒中病人伴有言语障碍[4]。国外报道,有26%~38%的脑卒中病人伴有失语症[5-6]。迄今为止,中风后失语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病变和(或)损伤直接或间接破坏语言中枢所致[7]。中枢胆碱能递质在语言功能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脑损伤引起的脑相关区域乙酰胆碱含量的下降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8]。失语症的预后与损伤的位置、大小等因素均有关,而大脑皮层的可塑性可决定中风后语言的恢复程度[9]。

目前对中风后失语症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药物,常用的有溴隐亭、左旋多巴等,这些药物可以有一定的改善言语输出的作用,而胆碱能药物如多奈哌齐、加兰他敏等,对改善语言理解和命名能力等也可能有一定作用[10];二是康复训练,包括言语训练、Schuell的刺激疗法、低频脉冲电刺激、经颅磁刺激、音乐音调治疗法、计算机辅助治疗等。尽管如此,上述治疗方法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风后失语症的预后。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独特的治疗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1 病因病机

失语,相当于中医概念中的“喑痱”“风喑”“风懿”“难以言”“不能言”等。对于中风后失语症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均有见解,其认识也逐步深入。

在唐宋以前,医家多强调外邪入脏。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谓:“邪入于脏,舌即难言”。

唐宋以后,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该病病机进一步认识,认为内伤脏腑为发病关键,如《备急千金要方》云:“风懿者……病在藏腑”。金元时期,刘完素倡导“心火暴甚”,提出火克肺金的病机特点。明清时期,对其病机的认识逐步完善,风、火、痰、瘀诸邪伤及心、脾、肝、肾四脏的病机认识逐渐形成。如《类证治裁》曰:“舌为心、脾、肝、肾四经所系,邪中真经,则痰迷闭气道,舌机不掉”[11-12]。

近几年,对中风后失语症的病因病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李晓琳等[13]认为中风后失语与痰浊阻窍密切相关,阴血风动,挟痰上蒙清窍,舌本脉络受阻而发为本病。双晓萍等[14]总结了谭子虎教授对中风后失语症的病机认识,认为风火上扰、痰邪阻窍、气虚血瘀可致经络失和,舌窍闭阻,且心气通于舌,心神失养,则言蹇舌强。董新刚等[15]总结了吴标教授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经验,认为中风失语的发病关键在于脾胃,脾胃虚损致使气血亏虚、痰浊内生、瘀血阻滞、气机失调,则清窍失养、脑窍痹阻而发病。常静玲等[16]认为中风后失语的病机复杂,以内虚为本,以外邪为标,外邪扰动清窍,神机失用则为失语。

2 临床治疗

2.1 辨证论治 陈升王等[17]认为痰、瘀、虚是中风后失语较常见的病因,据此将28例中风后恢复期失语病人辨证分成风痰瘀阻、气虚络瘀、肝肾亏虚3种证型,分别予以解语丹、补阳还五汤、地黄饮子送服左归丸,治疗2月后,根据《语言治疗学》中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相关标准评价治疗后病人情况,其中有9例为痊愈,13例为有效,总有效率为78.57%。李贤彬等[18]认为中风后失语应根据中风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在急性期,以实证为主,恢复期常虚实夹杂。将39例治疗组病人辨证为痰热内闭、肝阳暴亢、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4种证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羚羊角汤、天麻钩藤饮、补阳还五汤以及镇肝熄风汤,经治疗4周后,治疗组显效率( 46.2%)与对照组(32.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Plt;0.05)。罗文等[19]将50例观察组出血性中风后失语病人辨证分为肝阳暴亢、阴虚风动、痰热内闭和气虚血瘀4种证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天麻钩藤汤、镇肝熄风汤、羚羊角汤和补阳还五汤,经28 d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明显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2.2 专方专药 刘雪景[20]认为中风后失语多与肾阴虚有关,阴虚风动,挟气血痰火上冲于脑,阻于清窍及舌脉,治宜滋补肾阴肾阳,佐以化痰开窍。地黄饮子为治疗心肾阴阳两虚之喑痱的经典方。对86例患有中风后失语病人进行了临床研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地黄饮子,治疗2月后,治疗组痊愈率72.09%,相比于对照组痊愈率的51.16%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顾绍瑜[21]认为本病由于中风后痰阻于经络,气血不畅,瘀血阻滞经脉所致。选取60例中风后失语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之上加用解语丹。解语丹具有祛痰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经4周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lt;0.05)。潘海燕[22]认为言语为心所主,风痰蒙蔽心窍、阻于舌根,则舌强语謇,辨证为风痰滞络型,治宜祛风化痰、通络开窍。观察了48例风痰滞络证的中风后舌强语謇病人,服用解语丹2周后,总有效率为91.7%。张力[23]认为中风后失语症多由风、火、痰、瘀四邪伤及心、脾、肝、肾四经,闭阻舌窍所致。将76例中风后失语病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资寿解语汤治疗。资寿解语汤最早见于陈文治的《诸症提纲》,具有祛风豁痰,通窍活络的功效。经过3周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1%,显著高于对照组(79.4%),表明资寿解语汤可有效治疗中风后失语症。

2.3 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方法主要包括体针、头针、舌针等。体针以整体治疗为主,辨证论治,具有平衡脏腑经络状态,疏经通络,调理气血等作用[1]。临床上体针以选取阳经腧穴为主。洪秋阳等[24]采用常规体针和董氏奇穴治疗,观察了71例中风失语病人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接受常规体针治疗,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8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郭大江等[25]将180例中风后失语病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开音通窍”针刺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法治疗,经治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0%,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头针即头皮针,是一种针刺头皮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在传统的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经云“头为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上达于头面,故采用头针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中风病及中风后失语症。于晶等[26]将88例中风后失语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接受言语康复治疗,实验组采用颞三针配合言语康复治疗。经治后,实验组失语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前者总有效率为90.91%,后者总有效率为70.4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杨丹等[27]观察67例中风后失语病人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头针针刺患侧言语一区及双侧言语三区的,对照组针刺廉泉及旁廉泉,经治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63%,表明头针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语言情况。

舌针对中风后失语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心包经少气多血、脾经多气少血、任脉为“阴脉之海”,舌根为此三经所过之处,多气多血,故舌针通常选用金津、玉液、廉泉等穴治疗。李斌等[28]对56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病人进行研究,对照组仅接受言语训练,观察组接受舌针治疗和言语训练,2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0%)高于对照组(64.0%),证明舌针有助于失语病人康复。刘向阳[29]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64例中风后言语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对照组常规针刺哑门、廉泉,观察组针刺舌尖,治疗2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此外,点刺放血法对治疗中风后失语也有一定的疗效。曹野等[30]对45例中风后失语病人进行观察,对比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法治疗前后病人的语言功能情况,结果表明45例中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24例,进步7例,无进步2例,总有效率为95.6%。

2.4 针药结合 毕聪聪等[31]总结了张玉莲教授治疗中风失语的经验,张玉莲教授认为中风失语是源于各种原因引起“神匿络阻”而致,故应治以“调神通络”。张教授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头部腧穴选百会、哑门、畅语、率谷和浮白,舌部选取聚泉、金津和玉液,体针选内关、通里和合谷,结合中药解语丹加减,针药合用使得经脉气血调达,舌络通畅。汪晗[32]研究15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病人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接受单纯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并用针药结合治疗(取穴为百会、哑门、廉泉、患侧顶颞前斜线、颞前线,汤药为自拟健脾开窍经验汤剂)。连续治疗8周,采用言语康复训练配合针药联合治疗总有效率(90.7%),与单纯接受言语康复训练总有效率(76.0%)相比有明显优势,提示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失语症具有特色和优势。双晓萍等[14]总结了谭子虎教授对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经验,谭教授运用加减薯蓣丸配合针灸(体针以廉泉、通里为主穴,头部针刺前顶、语言一区或二区,舌针选穴玉液、金津、聚泉)治疗中风后失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邓周武等[33]根据临床经验,总结了中风后失语症临床常见中医证候,将42例观察组中风恢复期失语症病人辨证分为气虚、痰湿、痰火和阳亢4型,分别给予补阳还五汤、二陈汤、涤痰汤和镇肝熄风汤口服,并配合针灸治疗;另设对照组42例给予基础治疗。经过2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Plt;0.05)。

2.5 其他疗法 《医学入门》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柳刚等[34]将60例中风后失语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重灸百会穴组在对照组的常规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之上予重灸百会穴,治疗8周后,经统计学分析,重灸百会穴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证实重灸百会穴法有助于中风后失语症的早期康复。

五音疗法对中风后失语病人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林润等[35]认为徵音通于心,具有五行中“火”的特性,具有养阳助心、补脾利肺、泻肝火的作用。观察了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病人52例,常规配合聆听徵调音乐治疗的病人,其语言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提高效果均优于单用常规治疗的病人(Plt;0.05)。

侯娜娜等[36]认为腧穴是脏腑气血汇聚之处,且对药物的理化刺激敏感,因此穴位贴敷也是中医治疗中风后失语的常用且独特的治疗手段。在特定腧穴上,贴敷研磨调匀的具有豁痰熄风、芳香开窍等功效的药物,可以达到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目的,且药效持久,方便快捷,易于被病人接受。

3 结 语

中风后失语是严重影响中风病人生活质量的临床症状之一。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失语症临床疗效较好,且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中医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方法手段的不断完善,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和优势会更加彰显。尽管如此,但目前临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病人辨证用药方案的规范性尚存在不足,标准化的治疗体系尚不完备,专方专药的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科学的针刺手法和合理的配穴方法仍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此外,如何进行中西医合参,取长补短,在脑卒中急性期尽早进行干预,提高临床疗效,是临床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所在。

[1] 程强强,姜迎萍.中风失语的中医治疗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6,34(2):88-91.

[2] 王俊霞,年莉.中风后失语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114-116.

[3] 李雪娜.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采用语言功能康复治疗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6):208-210.

[4] 廖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09-810.

[5] Bersano A,Burgio F,Gattinoni M,et al.Incidence of aphasia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PROSIT study[J].Stroke,2006,37(2):691.

[6] Provinciali L,Coccia M.Post-stroke and vascular depression: a critical review[J].Neurol Sci,2002,22(6):417-428.

[7] 聂莉,毛善平.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功能性磁共振特点[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6):1-3.

[8] 宦宇.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133-134.

[9] 胡雪艳,江晓峰,张通.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脑卒中后失语症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2):138-141.

[10] 赵妍妍,马建军.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72-73.

[11] 刘威,李燕梅.中风失语症病机概述[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4):121-122.

[12] 刁殿军.中风后言语不利的中医治疗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4):218-219.

[13] 李晓琳,常静玲.论中风后失语辨证中的“痰”与“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9):3450-3454.

[14] 双晓萍,陈乞,谭子虎.谭子虎教授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失语[J].吉林中医药,2015,35(8):782-784.

[15] 董新刚,贾奎.吴标教授从脾辨治中风后失语经验[J].中医学报,2015,30(8):1145-1147.

[16] 常静玲,王爱琴,李胜利,等.中医综合康复干预下中风后失语的中医证候及临床症状演变探究[J].环球中医药,2016,9(8):1020-1023.

[17] 陈升王,何永其.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恢复期失语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47(11):42-43.

[18] 李贤彬,叶坤,姚源.中医辨证治疗出血性中风后失语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7):123-125.

[19] 罗文,张旭.中医辨证治疗出血性中风后失语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6,6(34):15-16.

[20] 刘雪景.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失语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6,31(9):1271-1272.

[21] 顾绍瑜.加减解语丹治疗中风不语3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2):100-101.

[22] 潘海燕.解语丹治疗中风舌强语謇48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7):496.

[23] 张力.资寿解语汤治疗中风后失语37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21.

[24] 洪秋阳,王世广.董氏奇穴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2,31(10):765-767.

[25] 郭大江,杨立侠.“开音通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失语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2):88-90.

[26] 于晶,刘书平,陈凤桂.颞三针配合言语康复在中风后失语症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76-77.

[27] 杨丹,韩宝杰.针刺头针言语一区与言语三区治疗中风后失语35例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10):33-34.

[28] 李斌,刘志,孙雪.舌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17,35(2):182-183.

[29] 刘向阳.针刺舌尖治疗中风后遗言语障碍32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1):12-13.

[30] 曹野.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治疗中风后失语45例[J].江西中医药,2013,44(10):53-54.

[31] 毕聪聪,张玉莲.张玉莲教授治疗中风失语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6):50-53.

[32] 汪晗.针药并用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7,10(6):650-653.

[33] 邓周武,郑群.中医辨证论治中风恢复期失语症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2):48-49.

[34] 柳刚,韩为,黄学勇,等.重灸百会穴法治疗脑中风后失语症30例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5):1136-1138.

[35] 林润,陈锦秀,林茜,等.徵调音乐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2):137-140.

[36] 候娜娜,孙欣.中医外治中风失语简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3):76-78.

2017-08-12)

(本文编辑 王雅洁)

R743.3 R255.2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7.21.018

1672-1349(2017)21-2723-0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2BAI26B02)

1.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级在读硕士(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文明,E-mail:yangwm8810@126.com

信息:刘睿,杨文明.中风后失语症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述要[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1):2723-2726.

猜你喜欢

失语症病机中风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失语症
失语症常用评价方法及其信效度概况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的中医病机思辨与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指标述评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失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