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语

2017-08-15本刊评论员

杭州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孩提评论员西方人

本刊评论员

卷首语

本刊评论员

纵观中华历史长河,对比各朝各代的更迭与兴衰,我们大多认为现代社会更是个文明社会。可当人们开始把“文明”一词与“时代进步”画上等号时,我们忍不住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文明”?

“文明”的词性总在名词与形容词之间不断跳转,其涵义也让世人在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中模糊不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一书曾给出这样的答案:文明的命运,只有与人的德行联结在一起,才会有未来。

文明的中心,不在于物质的开发,而在精神的教化。看似“高大上”的文明,其实离我们很近。举止礼貌、人心向善,从身体到心灵,铸就伟岸的文明脊梁。可是,真正的文明又离我们很远,因为文明是脆弱的,破坏轻而易举,养成却很难。正如文明与粗鄙,相反对立,却经常会在城市、个人身上同时存在;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方人的彬彬有礼,是通过很长时间来养成的,就“吃饭不出声音”这个习惯,西方人花了三百年才养成。所以,于城市而言,城市文明的涵养,更要久久为功。

杭州的城市发展,积累物质财富固然重要,但精神财富积累更不可少——它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杭城百姓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主体,上至年逾古稀的老人,下至懵懵懂懂的孩提,践行文明无年龄之分;有的在城里默默服务,有的在农村冒险救人,践行文明也无地域之分。在杭州,我们赞美这座城市的色彩与宁静,更赞美这里一场又一场的“最美”接力。

只有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同一颗种子般深深植入人们心中,实现从制度规范到自我习惯的转变,才能不断刷新城市文明的新高度。

奔赴文明,杭州永不止步。

猜你喜欢

孩提评论员西方人
孩提之痛
鲁季平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南国初夏
母爱
打造地方广播的评论架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