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意义
2017-08-14周贤亮
周贤亮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价值观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建设的发展道路。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成长完善期,容易受负面价值观的影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非常必要。
【关键词】社会主核心价值观;主流价值观;高校学生;积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结合时代特点提出的、想要倡导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主流价值观。它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明确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且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核心价值观”。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构成、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过程及内容构成
如前所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八大报告及《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逐步精确表述,最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缩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这24字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
(一)从国家层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的追求角度来说就是要使国家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就是说,经济上要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要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要越来越文明,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上要越来越和谐。这是人民的总体价值追求,也是国家层面要实现的目标,这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相通的。
(二)从社会集体层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集体层面的追求角度来说就是要使整个社会达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就是说,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是自由的,社会地位、权益是平等的,人人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整个社会表现出来的是公平和正义的,而解决所有冲突的依据是法律即法治。
(三)从个人层面
从个人层面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国传统道德与时代现状相结合,提出个人对国家要充满热爱,要投入自己的事业,要诚实信用,要与人为善。任何一种价值观都会对存在于社会中的个体有一定的要求,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体的要求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总体来说,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过程及内容构成来看,它既是政治层面的意识形态指针,也是个人发展、生活方面的价值航灯,是国家、社会、个人的集体追求目标,也是对所有公民价值观的规范和要求。
二、 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
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群体,特殊在一方面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未来国家建设需要依靠的主力军;另一方面,他们的价值观念正处于成长完善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形成负面的价值观念,既会对个人成长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从大处讲也将会对整个国家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观形成处于成长完善期
人的价值观从形成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大学生从年龄和阅历上讲,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大学时代既是求知的时代,也是踏入社会之前的过渡,大多数大学生会在大学时期逐渐形成相对成熟的价值观,但这一时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价值观处于成长完善期,容易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不良价值观容易渗透并产生影响,一些影视、音乐、文化艺术产品所体现的价值观对青年学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当然,体现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价值观的文艺作品是占大部分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也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这种负面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二,不成熟期的反复,使这一时期的价值观有反复性,具有不确定性,正负方面的价值观念有一个碰撞期,有可能这一时段认同的价值观,因为外界的影响到另一时段就不再认同,甚至走到相反面。
(二)价值观的多元化
信息时代,各种信息错综复杂,由此带来思想的复杂性,表现在价值观方面就是各种价值观影响并存,集体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拜权主义价值观、实用主义价值观等都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客观上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时选择的多元化,高校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进行传统教育等,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正面价值观的主流地位,但其他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价值观中的消极性
人都有两面性,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在价值观中表现为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至于这两个方面哪个占主要方面则是需要引导的。当主动大量地进行积极性的引导,积极性可能就会占据主要方面;反之,则消极性可能会占据主要方面。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价值观积极性、消极性同时发挥作用的过程。
三、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各种价值观念相互影响交融。现时高校学生价值思维的相对独立性、选择多样性也不断增强,呈现出多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并存与交锋的现象。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建设过程就要求建设者有相对统一的价值追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这种统一价值追求的最佳体现,所以,坚持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二)是实现个人良好发展的需要
人的发展是全面的,既有物质生活发展也有精神生活发展,个人发展的程度同样也受制于大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为个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从社会集体层面提供个人发展自由的保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是个人良好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科学全面的发展。
(三)是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需要
人的价值的实现,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社会价值的实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结合时代特点提出的、想要倡导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主流价值观。面对高校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的现状,树立起指向、引导性的先进价值观大旗,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对冲击不良价值观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彭俊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研究——基于文化多样化背景[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